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創13: 1-18>

[複製鏈接]

3267

主題

3287

帖子

5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5141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霞步思 發表於 2024-7-26 05: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創13: 1-18】【亞伯蘭帶著他的妻子與羅得,並一切所有的,都從埃及上南地去……。】在創世紀第十三章中講到,神帶領亞伯蘭從埃及平安回到迦南地;亞伯蘭與羅得分離;亞伯蘭得神的應許。這裡首先說:【亞伯蘭帶著他的妻子與羅得,並一切所有的,都從埃及上南地去。】「亞伯蘭帶著他的妻子與羅得」,可見在神的眼裡,撒萊一直是亞伯蘭的妻子,而不是像亞伯蘭說的,是他的妹子。撒萊能夠跟著丈夫,順利地離開埃及地,是神的賜福。羅得也跟他們在一起,表示人員都沒有損失。「一切所有的」,就是所有的人和財物,包括法老送給他們的財物。「從埃及上南地去」,「南地」就是迦南地,因迦南一帶地方,其地勢一般較埃及為高,故用「上」字。【亞伯蘭的金、銀、牲畜極多。】亞伯蘭的這些財物,都是神賜給祂的僕人。亞伯蘭是一個很有財富的人,所以叫人犯罪的並不是錢財,乃是貪愛錢財。金銀原來是好的,基督徒也需要一些,但千萬不必成為錢財的奴隸(提前6:10)。【他從南地漸漸往伯特利去,到了伯特利和艾的中間,就是從前支搭帳棚的地方,也是他起先築壇的地方;他又在那裡求告耶和華的名。】亞伯蘭「漸漸往伯特利去」,他的信心也「漸漸」復甦,所以他「又在那裡求告耶和華的名」,標誌著亞伯蘭重新過已往用信心依靠神的生活,也表示他對神的感恩,因為神平平安安的把撒萊救回,使他們回到神的應許里。【與亞伯蘭同行的羅得也有牛群、羊群、帳棚。那地容不下他們;因為他們的財物甚多,使他們不能同居。】羅得也像他的叔叔一樣是大有財富的人,有養牲畜與帳棚。然而亞伯蘭和羅得「因為他們的財物甚多,使他們不能同居」。因為很多的牛群、羊群、帳棚,需要豐富的草原與牧場,所以在一個地方比較困難,以致那地容不下他們。這也表示財物的增加往往產生不能同居的煩惱,財物也常會成為人際關係的難處,世人如此,信徒也不例外。

【當時迦南人與比利洗人在那地居住。亞伯蘭的牧人和羅得的牧人相爭。亞伯蘭就對羅得說:『你我不可相爭,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爭,因為我們是骨肉(原文是弟兄)。】「當時迦南人與比利洗人在那地居住」,意思是說迦南地並不是無人居住的所在,大部分的地區早已為迦南人與比利洗人所佔據。迦南人大部分住在平地,比利洗人是迦南地的七大族中的一族(15:19-21)。而「亞伯蘭的牧人和羅得的牧人」,沒有和「迦南人與比利洗人」相爭,卻是彼此相爭。亞伯蘭既然是個老年人,是神所特別呼召去到迦南地,當然他有權力要佔領那塊地方就佔領那塊地方,羅得本來只可聽從。羅得是被亞伯蘭帶領出來的人,他理應認識他自己的本分。而且神已經應許全地給亞伯蘭並沒有應許給羅得,但是亞伯蘭為了尋求和睦,所以他就用寬大為懷的態度來對待羅得。「亞伯蘭就對羅得說:『你我不可相爭,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爭,因為我們是骨肉(原文是弟兄)『」。羅得很可能已經介入牧人的相爭,或可能羅得正在向亞伯蘭抗議或投訴相爭的事,從這一點就顯出他的錯來,因為亞伯蘭和羅得都是骨肉之親。另外從羅得縱容手下的牧人與亞伯蘭的牧人相爭可以看出,羅得可能早就看中了水草豐美的約旦河平原,不願和亞伯蘭繼續在伯特利山地間奔走,只是不便啟齒,所以任憑僕人們爭吵,好讓亞伯蘭主動提出分開。【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嗎?請你離開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嗎?」亞伯蘭對羅得說話的時候態度非常客氣,因羅得是他的最近親屬,所以他就任憑羅得抉選他所要的地區,「請你離開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事實上,亞伯蘭可以先選,這是他的特權。但亞伯蘭經歷了埃及的失敗和伯特利的恢復,信心已經有了很大的長進。他沒有使用長輩的優先權再次自己籌劃,因為經歷過神的人都知道,無論何地,若有神的祝福,都是好地,所以他就任憑羅得抉選他所要的地區。希伯來人的「左」是北方、「右」是南方。

【羅得舉目看見約旦河的全平原,直到瑣珥,都是滋潤的,那地在耶和華未滅所多瑪、蛾摩拉以先如同耶和華的園子,也像埃及地。】羅得聽了亞伯蘭的話后,就「舉目看見約旦河的全平原,直到瑣珥,都是滋潤的」,羅得從伯特利高原地帶可以看到全平原,而他已認真考察過了,確認自己所選擇的是肥沃的土地。「如同耶和華的園子,也像埃及地」。在神未降火毀滅所多瑪、蛾摩拉以前,這平原是非常肥沃,正如伊甸園有四道河水,和埃及地有尼羅河水一般,各處都有充足的河水供應,故百物滋生繁茂。但「所多瑪、蛾摩拉」,這兩城因罪大惡極,之後遭神降大災禍毀滅(19:24-25),結果羅得所「看見」的都歸於無有。【於是羅得選擇約旦河的全平原,往東遷移;他們就彼此分離了。】「羅得選擇約旦河的全平原,往東遷移」,這是過了應許之地的東界(民34:3、12),也就是離開了應許之地。於是亞伯蘭與羅得的分離已成定局。【亞伯蘭住在迦南地,羅得住在平原的城邑,漸漸挪移帳棚,直到所多瑪。】「亞伯蘭住在迦南地」,就是神向他所應許的地(12:6-7)。此地大部分是山地,就是地中海和約但河之間的高原地帶,這地區需要神的看顧,按時降秋雨春雨才能有收成(申11:11-17)。「羅得住在平原的城邑」,「平原的城邑」,是當代文明發達的地方,也是羅得嚮往的地方。「漸漸挪移帳棚,直到所多瑪」。羅得當初選擇這個地方雖然說是因為豐富的水源和美好的牧場,其實所多瑪、蛾摩拉的城市生活對他有極大的吸引力。他挪移他的帳棚漸近所多瑪,之後他就完全脫離了他帳棚的生活而搬到所多瑪城去定居,成為所多瑪城的居民。亞伯拉罕和羅得兩人的區別點在於:一個是尋求屬靈的好處,另一個是尋求屬世的好處。【所多瑪人在耶和華面前罪大惡極。】羅得「漸漸挪移帳棚,直到所多瑪」,但「所多瑪人在耶和華面前罪大惡極」。所多瑪人的罪乃是同性戀行為,所以英文稱同性戀者為「所多瑪人 」。羅得先是選擇肥沃的約旦河平原,接著又放棄游牧生活,與「在耶和華面前罪大惡極」的所多瑪人同居,最終受到極大的虧損,不但沒有得到想要的,連原有的也失去了(14:12;19:15-38)。

【羅得離別亞伯蘭以後,耶和華對亞伯蘭說:『從你所在的地方,你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我也要使你的後裔如同地上的塵沙那樣多,人若能數算地上的塵沙才能數算你的後裔。】「羅得離別亞伯蘭」,這表明不是亞伯蘭與羅得分離,而是羅得離開亞伯蘭。亞伯蘭與羅得分離后神要賜福他,「耶和華對亞伯蘭說:『從你所在的地方,你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神叫亞伯蘭看的「東西南北」,就是神所應許的迦南地。神又把「這地」(12:7),變成了「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表明神將把這地放在亞伯拉罕的名下,並且「直到永遠」。這是在啟示天上的迦南,因亞伯蘭住在迦南僅有100年(25:7)。「我也要使你的後裔如同地上的塵沙那樣多,人若能數算地上的塵沙才能數算你的後裔」。亞伯蘭的後裔正如地上塵沙那樣難以勝數,因為亞伯拉罕的後裔不但包括肉身的猶太人,也包括每個因信稱義的信徒:【你們既屬乎基督,就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是照著應許承受產業的了。】(加3:29)因此神不只是應許這塊地,而是用這塊地來表明【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來11:10),每個亞伯拉罕的屬靈後裔也都能承受「那座有根基的城」。【你起來,縱橫走遍這地,因為我必把這地賜給你。『】「你起來,縱橫走遍這地」,神要求亞伯蘭有信心的行動,就是走遍視察神所要賜給他為業的迦南地。「縱橫走遍這地」,是宣告對應許之地的主權。「因為我必把這地賜給你」。雖然當時這塊地被迦南人所佔領,但是亞伯蘭相信早晚迦南地是要歸屬於他的後裔。【亞伯蘭就搬了帳棚,來到希伯侖、幔利的橡樹那裡居住,在那裡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亞伯蘭就搬了帳棚,來到希伯侖、幔利的橡樹那裡居住」,亞伯蘭挪移他的帳棚到幔利平原,明顯可知亞伯蘭挪移帳棚是在神吩咐他去視察迦南地之後。「希伯侖」位於迦南地的南部的山地,亞伯蘭後來在此買地,成了亞伯蘭家族的祖墳地(49:29-32)。「希伯侖」,也是大衛的寶座開始的地方(撒下2:4)。「在那裡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亞伯蘭在希伯侖築壇,不但是亞伯蘭對神的敬拜,也是他的信心以及對神再次的應許感恩。這表明他的信心經過試驗后,更加堅定。而「帳棚」與「築壇」,是亞伯蘭信心生活的兩項重要標記。但願我們今天也都要有這兩項標記,並要憑信心過依靠神的生活,這樣我們也能取用神的應許!阿們!
「創25: 1-34」「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在創世紀第二十五章中記載了,亞伯拉罕的晚年,包括他的再婚及逝世,還有以撒的後代。這裡說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別處聖經稱她為「妾」(代上1: 32),所以她在神面前的地位不能與撒拉相題並論。「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基土拉的後代也是阿拉伯各族的祖先,他們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05: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