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像闖進了一個新世界

[複製鏈接]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5-7-23 12: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說起修屋還是從買屋說起……

1990年,初到紐西蘭。甫下飛機,已有幾戶澳門老友來接機。看到公路兩旁的奧他那(Otara)區的房子,家家門前有花園,而且種植的花卉不是艷麗的玫瑰就是潔白的馬蹄蓮,還有粉紅、天藍色的繡球花,田園詩般的美景令人讚歎不絕。老友們說:這兒只是奧克蘭毛利人的貧民區,好的還在後頭哩。汽車繼續往東行,房子愈來愈精緻漂亮,房價也真便宜。還未辨別東南西北,在地產經紀遊說下,買下東區Pakuranga的一所房子。

當時,我說這真是「Dream house」,這是三房兩廳、磚牆瓦頂兼雙車庫的獨立屋,前花園有幾株大樹,處處花團錦簇,後花園種下十餘株果樹,宛若一座果園。有一太陽屋,放置大雀籠,屋主人養了不少雀鳥。屋內陳設雅緻,米黃色長羊毛地毯上,鋪設一塊塊米色小地毯。牆壁上掛著屋主3位金髮碧眼女兒的大照片。落地大窗掛著西班牙宮廷式窗帷,安坐客廳,窗外儘是鳥語花香。怎不令人怦然心動?當時就簽約18萬多新元買下房子。

一晃4年過,我們才到紐西蘭居住,孩子已到上中學的年齡,為了方便孩子上學,買了另一幢房子。

由於「Dream house」租給了房客,變得破舊不堪。與鄰居之間的木圍牆東倒西歪,部分更腐朽了。後花園里最具浪漫情調的一張雙人木椅變成一堆朽木,車庫是重災區,打開門一股霉味直衝而來,據悉是奧克蘭兩年前一次龍捲風,不偏不倚地把我家汽車庫的鐵砂瓦屋頂颳走了一大塊,何堪幾載風雨?前花園是肆無忌憚地生長的雜草,果樹大部分枯萎,只有西柚和檸檬樹的果實掛在樹上,安慰我受創的心靈。

室內牆紙脫落,地毯破舊,所有窗帷也被租戶順手牽羊。浴室花灑失靈、廚房洗碗盆漏水,連門框也搖搖欲墜,我差點要戴安全頭盔才敢進屋。我像《飄》的女主角郝思嘉回到經戰火蹂躪的陶樂家園,看到一片頹垣敗瓦的感受一樣。索性賣出吧,請經紀人看過,只值14萬紐西蘭元!

不再怨天尤人,痛定思痛,請人翻修少不免要3萬元。何不自己嘗試?外子當時回澳門處理事務,聽說我這原來連換燈泡也「震騰騰」的小女子,居然要修屋,認為是天方夜譚。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況且「書中自有黃金屋」,先到圖書館借閱有關維修房屋的書籍,略曉一二,背識一些建築材料名詞,開始請人維修。

原則上是由外至內,由高至低,每項工程都找兩三家公司報價,還要他說明如何施工?用何種材料?一一作下記錄,逐一比較,擇善而取。修車庫屋頂最早來報價的,是來自北京的年輕人,他只需200元。先把幾塊鋅鐵皮鋪蓋上,然後在周邊倒上瀝青,我懷疑其效果,決定不用。

第二個報價的是洋人的屋頂公司,他派出3名工人細心檢查了屋子,告訴我,屋頂的「鐵砂瓦」四分之三是好的,屋的木樑也完好無缺,必須更換四分之一的屋頂,他們會仔細量度,然後在廠房壓一屋頂模版才能夠最妥善地維修,收費是695元,我覺得合理,於是接受了屋頂公司的工程。

室內天花也必須髹漆翻新,自己買油漆回來請人髹漆,價錢節省了七成。更換全屋牆紙,這個重要措施不能省免,可是,換牆紙前必須把原來的舊牆紙撕掉,這是無須技巧,但極費時的工作。

只要把舊牆紙噴濕透,幾小時后就可以整幅撕下。我自己動手,一來既省時又省錢,更有成功感,牆紙師傅只負責貼上新牆紙,進度也快些。地毯換上新的,浴室的花灑和洗碗盆也更換,通過經紀把租客偷去的窗帘追回。

看見東倒西歪的木圍牆,屋子整體仍有頹敗之感。研究紐西蘭法律,木圍牆是與鄰居共同擁有,維修也需共同負責任。左鄰是從東加共和國來的印度裔人士,找他商討,卻推說:「房子是母親的,她現在年老,沒什麼收入,不打算修繕了。」我拿出紐西蘭法律以理力爭,終於同意分負費用。

找人報價,又是1000餘元。后鄰是土生土長的紐西蘭歐裔人,是個專業木匠,人也老實。他說:「我妻子剛剛找到工作,但要買汽車給她上班。現在手頭沒有錢,不如你買材料回來,我動手干吧!」我請他把所需木材、釘子列出清單。然後去購買,共花了200多元。他每天下班后動手修繕。兩星期後,全部圍牆修好。

我又買了兩桶油漆,與印度人共同把圍牆髹漆一新。最後是清理花園,鋸去多餘的樹枝,清除雜草及垃圾后,園子里重現美麗的玫瑰。

經過一番修整,全屋內外舊貌換新顏,惡夢終於完結。並以22萬元賣出,而維修費用只花了6000多元,費時一個月。

在修屋過程中學會與洋人溝通共處,修屋知識是邊學邊做,如油漆的分類就有室內、外,依材料不同而各異。知道了牆紙的使用和計演演算法,熟悉了使用各種裝修工具,並詳細寫下札記。這些經驗對己對人都有好處。友人問起何處買地氈、油漆、修屋頂,立刻可以提供電話、地址給他參考。修屋期間學到的新知識,是過去完全未經歷的,我像闖進了一個新世界。以下的句子頗引起筆者的共鳴:

我們應該參與,不只是跟隨。

我們應該工作,不只是夢想。

我們不只是活著,而是成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20: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