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1、江西風雹災害至少7人死亡 經濟損失約4億元 2、「我的鄰居不是活人」 中國多地驚現骨灰房 3、中國醫院最累的科室,正面臨關停

[複製鏈接]

1862

主題

1964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70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本帖最後由 IreneLambert878 於 2024-4-5 06:22 編輯



江西風雹災害至少7人死亡 經濟損失約4億元

2024年04月04日

中國江西省近日遭遇罕見的強風及冰雹災害,局部地區的最大風力接近17級,堪比颱風,已導致至少7人死亡,大面積農作物受災,部分房屋倒塌,粗略估算直接經濟損失高達4億元(人民幣,下同)。


據陸媒《南方周末》報導,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報稱,截至當地時間4月4日15時30分,該省從3月31日開始的強風、冰雹災害,已造成南昌、九江等11個設區市87個縣約31.3萬人受災,已報告的因災死亡人數為7人,農作物受災面積22700公頃,絕收668.9公頃,倒塌房屋14戶48間,嚴重損壞房屋115戶263間,粗略估計直接經濟損失達4億元。

截至4月4日18時,南昌市紅谷灘區、樂平市維持防汛四級應急響應;贛州市及南康區、贛縣區等17個縣(市、區、功能區)啟動防汛四級應急響應;新余市維持防汛預警響應;上饒市、宜春市7個縣(市、區、功能區)結束防汛四級應急響應。

江西省氣象台預測,本月4—7日,雨帶仍將徘徊在江西省南部,局部地區仍有暴雨。

綜合公開的資訊,這場極端暴風雨和冰雹天氣,起始於3月29日,在3月31日凌晨急劇增強,導致南京、南昌等地出現罕見的強風,當時南昌南部的新建區、西湖區、青雲譜區、南昌縣、進賢縣的地面觀測站測得風力已達10-12級。

超級大風導致路燈被吹斷,居民樓住戶的陽台、窗戶和空調外機被吹壞甚至吹走,甚至出現了多人在家中睡覺時,硬生生被強風吹出窗外摔落地面喪生的情況。在玉環坎門渝匯小區,不但高層住戶的門窗全部被吹走,還有人員直接被狂風「吸出大樓」。

4月2日晚間6時,中國的中央氣象台發布強對流天氣橙色預警,預報華中、華東、華南地區從2日夜間至3日,會出現強對流天氣,最大風力超過12級。這是2013年以來中國大陸發布的第一個強對流橙色預警。

(記者竺穎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林清)

「我的鄰居不是活人」 中國多地小區驚現骨灰房

2024年04月04日

中國墓地價格不斷飛漲,由此衍生出「骨灰房」異象。近年來,中國多地生活區驚現「骨灰房」,有住戶抱怨「我的鄰居不是活人」,讓人毛骨悚然。


大陸《法治日報》4月3日報導,江蘇南通某小區的趙先生入住很久了,但和對門鄰居從未見過面。直到前兩天,有人前來祭拜,趙先生目睹對門房間內的遺像與骨灰盒,才知道「我的鄰居不是活人」。

趙先生的遭遇並非個例,中國多地都出現了「骨灰房」,有的小區一個樓棟存在多個「骨灰房」,或某一層都是「骨灰房」,「住的死人比活人多」。

2023年,湖南長沙的李雲(化名)在山東青島的偏遠小區租了一套房子,房租比周邊小區同類的便宜一半。

李雲搬進去后發現,對面三戶人家的窗戶全用紅磚水泥封死了,沒留一點縫隙。他感覺不對勁,經打聽才知道,對面那些房子是「骨灰房」,根據當地習俗不能見光,所以才將窗戶封死。

沒住兩天,李雲就搬了出去,「說實在的,住那有些瘮得慌」。

天津也有這樣的「骨灰房」,天津濱海新區的王先生曾給「骨灰房」裝空調,客戶開價是平常安裝費用的兩倍。


王先生回憶說,當時,他一進門就看到客廳的桌子上放著骨灰盒與各種供品,窗戶掛著白窗帘,中間掛有大白花。

「我被嚇得一哆嗦,不由自主把邁進門的腳又縮了回來。」王先生說,客戶見此情景,當場將原本的安裝費再次提高了一倍,他才硬著頭皮將空調安裝完。

報導說,該小區僅大門附近的兩棟樓,就有十多套「骨灰房」。

對於「骨灰房」的出現,微博網友「順風遊盪」表示:「這現象是怎樣造成的?一塊墳地有多貴知道嗎?」

「Z鮮衣白馬R」:「墓地價格比房子貴,買不起地。」

「檸檬味的孤行貓」:「一個墓地多少錢,還只能一個人。現在很多地方開始搞香港那種牆了。 買個郊區小房子 一家人都能在一起。」


「用戶6711529906」:「這種(骨灰房)上海崇明很多。」

江蘇一位房地產業內人士透露,選擇「骨灰房」的業主,大多生活在一二線大城市。有樓盤開盤時,周邊大城市不少購房者來買房,當作「骨灰房」。因為大城市墓地價格高、管理費用貴、租期短。

網上公開信息顯示,北京桃峰陵園一塊雙穴墓地,價格138,000元人民幣起;華夏陵園一塊雙穴墓地,價格169,800元起。許多大陸網友感嘆,現在是「活也活不起,死也死不起」。

「太貴了,買不起。」北京市朝陽區的趙女士直言,自己已經看好河北省張家口市一套25萬元左右的新房,準備將過世親人的骨灰安置在那裡。

天津一位購買了「骨灰房」的業主說,「我家經濟條件還不錯,購買『骨灰房』安置親人骨灰,我有些朋友將親人骨灰安置在附近野山上,弄幾塊碎石頭堆一堆。」

不過,很多大陸網友表示對於「骨灰房」現象「難以接受」。


「辛辛苦苦攢錢買套房子,到頭來發現對面『住』的是骨灰,換作誰也不願意。」

「一想到和一堆已經去世的人住在一起,出門都覺得樓道冷了一些,陰森森的。」

據公開報導,2017年,江蘇如皋某小區就因「骨灰房」事件,引發業主聚集抗議。

(記者羅婷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文慧)


中國醫院最累的科室,正面臨集體關停(圖集)

2024-04-04

做醫生累,這是常識。但要說什麼醫生更累,就沒有標準答案了。非要概括一下的話,鄙視鏈最底端就三個詞,錢少、事多、夜班忙。

滿足這三個條件的科室中,兒科算比較出名的,另一個符合條件的則是產科。

在許多醫院,產科常和婦科放在一起,但兩者的處境卻不盡相同。對比婦科,產科壓力更大、加班更多、醫患關係更複雜,整天處理的都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在生育率下降的今天,一不小心還有失業的風險。

產科,開始走下坡路

把時間撥回到2016年,那時候,全面二孩政策剛剛放開[1],產科迎來了自己的「黃金年代」。

許多人出動全家,帶著床墊、枕頭徹夜守在醫院外,就為了卡點搶一個三天後的建檔名額[2],熱情之高連政府和醫院都始料未及,甚至有諮詢機構專門發布報告提倡建立私立婦產機構,站上婦兒產業騰飛的風口[3]。

維修安裝

紗門紗窗修鎖智能鎖安裝門窗維修小修小補

郭師傅·大多地區

立即聯繫

沒人能想到,僅僅幾年後,產科已經風光不再。

一個重要表現是關門的婦產科醫院變多了。《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20年和2021年,全國婦產專科醫院數量兩次下降,到2021年,已經跌破800家[4][5]。

選擇單獨關閉產科的綜合醫院也不少。去年九月,寧波鄞州區第二醫院停止提供孕產婦診療服務[5]。今年一月,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也宣布不再開展產科服務[7]。

這一變化最直接的原因是人口環境。2016年至2023年,中國新生兒人數從1786萬下降到902萬[8][9],生孩子的人變少了,產科跟著坐冷板凳。



相比2016年,2021年全國婦產專科醫院每日實際佔用病床數少了21萬張,病床使用率下降了約15%[5],產科當然得負主要責任。即使是一些三甲大醫院,有時也要面臨產科空置病床、光燒錢不賺錢的尷尬[10]。



而在規模較小,長期作為醫療系統「配角」存在的基層機構,產科的生存更成問題。

許多人寧願排隊也要去大醫院生,鄉鎮醫院、社區醫院充其量算他們的備胎,去了也不踏實——「會不會不靠譜」「要不還是去大醫院複診一次吧」。

因此,產科的關停潮第一波往往在小醫院爆發。基層醫院婦產科門急診人次數下滑嚴重,以鄉鎮衛生院為例,2017-2021年這五年間,門急診人數下降了1500萬,幾乎佔2021年總數的三分之一。



不少居住在小地方的產婦發現,自己家附近的產科人沒那麼多了。搶個號堪比搶票,想睡房間還得托關係的情況大大減少,運氣好的時候,不僅不需要排長隊,還可能住上單人病房。

產科醫護,最怕上夜班

既然生孩子的人少了,那按理來說產科的醫護人員能輕鬆不少,但網上隨便刷一刷,就能看到許多產科醫護人員過得還是很不開心。

忙和累,依舊是他們生活的主旋律。這背後的關鍵在於,中國出生人口的絕對數量很高,常年處於千萬級別[11],相當於某些小國一整個國家的人口總量。2021年,公立綜合醫院分科門診中,婦產科接待的人次數近3億,高於兒科[5]。



在那些更大型、級別更高的醫院中,產科依舊人滿為患。病人一多,工作起來就得上強度。如果問產科醫護最受不了的工作內容是什麼,十個有九個會回答「上夜班」。

讀作夜班,實則通宵,由於生產時間的不確定性,夜晚也是產科急診、手術的高峰期。產科醫生的夜班,不是在值班室里坐著,而是在產房和病區之間競走。

困得大腦不清醒還要接急診,背剛碰上床又被連環 call喊起來做搶救,更要命的是上了一晚上夜班,第二天還要接著收病人、做手術、看病程、辦出院。這樣的流程,隔幾天就要經歷一次:

每天十台手術起步,早上7:20交班,8點手術一直做到凌晨,從來不下夜班,夜班永遠36h。



除了工作繁忙,產科面臨的風險也不小。

「一個噴嚏全家哆嗦」可不是說說而已。每次接生,產科的醫護人員都得背負至少兩條人命的重擔。有醫生就遇到過這種情況:

十秒之前你在和助產士一邊樂顛顛的一邊給產婦加油鼓勁,十秒之後就是持續性枕橫位胎心下降緊急呼叫科住院。

他們不但要保證母嬰平安,還要抽空安撫其他家屬的情緒,身體累,心更累。而近年來高齡產婦比例的加速增長,更加重了他們身上的擔子。

根據《2023年國家產科醫療服務與質量安全報告》,2022年全國高齡產婦比例達14.96%,相當於每7個產婦中,就有一個是高齡產婦,其中大部分都已經生育了至少一個孩子[12]。

而以目前產婦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產科出血為例,高齡產婦再次剖宮產的產後出血發生率高達8.7%[13][14]。一旦發生意外,醫生本人、科室,乃至整個醫院都得一起買單。

產科,在醫院不好混

患者數量多、醫護壓力大,產科聽起來辛苦,但在科室考核中,卻總是不那麼搶眼,吃力不討好。

一方面是因為產科本身沒多大盈利空間,人力成本高,賺得也不算多。

以浙江省為例,一台單胎剖宮產手術的省級定價在1500元左右[15]。要知道,這年頭去口腔醫院拔顆智齒,有時候都得花個1000元。如果真花了上萬生孩子,一對收費賬單,多半是產檢費、住院費、照護費。



為了儘可能維持自身的正常運轉,各大醫院只能開源節流:要麼縮小或者關停產科;要麼鉚足勁兒拓展手術之外的內容,比如開設產前保健項目和產後康復項目,想盡辦法把人多留一天是一天[10]。

另一方面,產科的運作機制與醫院的考評導向存在分歧。

產科的原則是保證分娩的安全,通過產檢等各種手段提前把風險降到最低。為了減少併發症、降低母嬰死亡率,原則上鼓勵順產,連剖宮產手術的條件都要嚴格限制[16]。

但目前國內實行的醫院「國考」體系,即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體系,除了看治癒率,還要看高難度手術的比例,並且數字越高、評價越好[17]。

一項發表在《華西醫學》上的研究對某大型三甲醫院的各科室進行了調查,發現婦產科技術難度在各科室中排名倒數。例如,在可以用來衡量技術難度的 CMI指數方面,婦產科和眼科、兒童醫學中心的數值並列倒數第一;在高難度的三、四級手術佔比方面,婦產科更是只有0.07%,差不多是其他科室的零頭[18]。

換句話說,產科做得越好,在考核時越容易吃虧,這也難怪有些醫院拿有色眼鏡看產科,甚至乾脆把它一關了事。



科室不吃香,苦的無疑還是產科的醫護們,一些人已經開始琢磨著轉行。《醫療行業人才發展報告合輯》的數據顯示,十五個科室中婦產科的離職率排名第四[19]。

更多的產科醫護正在去與留之間彷徨。學歷不高的,裸辭就是死路一條;想換個輕鬆崗躺平的,對手比崗位多;跳槽了幾遍,一家醫院比一家累。

畢竟,辭職容易,更重要的是,離開了產科之後,還能幹什麼?

本文科學性已由女王大學病理及分子醫學碩士伍麗青審核

——————

參考文獻

[1]中央人民政府.(2015).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全面兩孩政策改革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的決定. Retrieved13 March2024 from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6/content_5033853.htm.

[2]人民網.(2016).孕婦建檔為何「一號難求」?Retrieved13 March2024 from http://kpzg.people.com.cn/GB/n1/2016/0913/c405499-28713424.html.

[3]東吳證券研究所.(2016).婦兒行業專題報告之高端民營婦兒醫療快速發展.

[4]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021).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

[5]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022).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

[6]寧波鄞州區第二醫院.(2023).關於停止孕產婦診療業務的通知. Retrieved13 March2024 from http://www.yz2y.com/art/2023/9/15/art_2943_636240.html.

[7]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2024).關於停止孕產婦診療的通知. Retrieved13 March2024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UisfDcYg6WqUU_2pGPpCHQ.

[8]國家統計局.(201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9]國家統計局.(202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10]中國新聞周刊.(2022).生育率下降,產科「捲起來了」. Retrieved13 March2024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HQZTkP5SXTmCsmSQI1xtug.

[11]國家統計局.(2024).中華人民共和國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12]國家產科專業醫療質量控制中心.(2023).2023年國家產科醫療服務與質量安全報告.

[13]陳炳南,王笛,張立陽,李佳釙,&喬寵.(2020).再次剖宮產高齡產婦產後出血危險因素分析.現代婦產科進展(01),26-28.

[14]全國婦幼衛生監測辦公室.(2022).全國婦幼健康監測及年報通訊.

[15]浙江省人民政府.(2023).浙江省基本醫療服務項目目錄.

[16]國家產科專業醫療質量控制中心,&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2024).剖宮產手術專家共識(2023).中華婦產科雜誌,59(01),14-21.

[17]國家衛生健康委.(2023).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操作手冊(2023版)

[18]田偉,譚玲,&王波.(2019).基於綜合評價模型的某醫院臨床科室運營狀況評價.華西醫學,34(12),1374-1378.

[19]丁香園,&丁香人才.(2020).醫療行業人才發展報告合輯.

編輯:李廣松  來源:網易數讀

希望:   http://tuidang.hopto.org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6: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