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3-11-12 20:58 編輯

白銀渴求
白銀通往丹麥的路線—阿拉伯硬幣交易
白銀是維京時代最重要的貴金屬. 直到900年代才大量傳入丹麥. 在維京時代的大部分時間裡, 白銀通過與俄羅斯領土的聯繫來到丹麥. 它起源於中亞的穆斯林省份. 在撒馬爾罕和塔什乾等城市, 鑄造了大量銀幣或「迪拉姆」. 這些硬幣被伏爾加河和頓河沿岸的穆斯林商人大規模使用, 也許白銀貿易是由一小部分維京人控制的. 公元900年代末, 阿拉伯硬幣的流通停止了, 西歐硬幣流向了丹麥.

特爾斯萊夫銀窖
西蘭特斯萊夫 Terslev in Zealand 銀窖藏 6.6 公斤白銀, 其中包括 1751 枚硬幣. 1708 枚硬幣源自阿拉伯. 最近的硬幣是 944 年鑄造的, 這批錢幣是在十世紀下半葉被埋藏的. 這些物品包括頸環和臂環、帶有盥洗用品的鏈條和人造珠寶. 還有一個飲具, 配有四個北歐杯子和一個大浮雕碗, 可能來自波斯. 帶有拉丁文銘文 ..BATIS.. 的片段來自祭壇盤 (paten).
-
史書與主要旅遊指南有一種說法; 地下埋藏金銀財寶始於古羅馬. 群雄並起烽火連天, 許多人戰場廝殺一去不歸, 寶物沉睡地下. 羅馬人統治英國, 文化全盤大遷移, 如倫敦在羅馬人佔領前不過漁村. 如今的建築模式是義大利和法國混合體(諾曼人貢獻, 而老家在北歐諸國). 華盛頓特區亦如法打造-政府高高在上, 條條大路通羅馬(美國建築博物館).
https://en.natmus.dk/historical- ... ith-the-arab-coins/


商人和武士

這個巨大的銀寶庫是在博恩霍爾姆島的諾雷姆勒發現的. 這些寶藏包括銀首飾、金錠和硬幣。 我們只能猜測維京人是通過交易還是偷竊獲得這些物品. 根據各種書面資料, 馬鐙可以直接兌換劍或用 125 克銀購買. 另一方面, 一個女奴則要花費一對牛 cow and an ox. 三頭牛相當於一匹馬, 而一套鎖子甲 chain mail 則需要兩匹馬或四個男奴. 這讓我們了解了維京時代某些商品的價值, 儘管供求關係也影響了當時的市場. 就像今天一樣.
-
早期奴隸主的概念與現代南轅北轍, 如古羅馬的奴隸比例達人口 30-40%. NHK 世界和德國之聲有專題系列錄像-"外籍勞工". 其中在義大利摘西紅柿的非洲人氣憤填膺; "現代奴工", 物質/精神忍無可忍. 在瑞典採摘野生漿果的東亞人, 心境平和-背井離鄉, 收入多變, 但咬牙堅持下來, 數年即可家鄉建造新居. 在日本打工的亞洲人心態也比較好.
-
有些例外, 這次在丹麥和瑞典遇到兩位熱心腸的中年女士, 都在特區當過保姆, 均留下了美好回憶. 英美一度熱絡的青少年就業捷徑- Au Pair, 記得在倫敦市政廳檔案中有非常詳盡的記錄. 在哥本哈根一處遊覽點附近與兩家人共進午餐, 侃了好大一陣子. 一位外地小鎮的女士還特意要求給他的兒子講了一個段子-美國文化與語言特點. 後面有照片, 僅僅拍了桌面.
https://en.natmus.dk/historical- ... -the-viking-period/



丹麥法-丹洛 (Danelaw)
盎格魯-撒克遜英格蘭北部、中部和東部地區, 在 9 世紀末被入侵的丹麥軍隊殖民. 在十一世紀和十二世紀, 人們認識到整個英格蘭東部蒂斯河和泰晤士河之間形成了一個地區, 當地法院盛行一種獨特形式的習慣法, 與南部的西撒克遜法和西部的麥西亞法不同. 該地區的名稱源自古英語 Dena lagu(「丹麥法」), 假設其獨特的法律實踐源於丹麥, 這一假設已得到現代學術的證實. 丹麥人並沒有在這片廣闊的地區集中定居, 但他們強大的軍事貴族統治了足夠長的時間, 在當地習俗中留下了印記. 丹麥法地區以丹麥人名和地名的保存為標誌. DNA 證據也證實了丹麥與德比郡現代居民之間的聯繫. 在當地行政管理中, 「百」通常被稱為「wapentake」, 皮革通常被耕地所取代. 其法律的特點是程序上的差異、對破壞和平的嚴厲罰款以及存在貴族陪審團來啟動對犯罪嫌疑人的起訴. 在丹麥密集定居的地區, 有異常多的「蘇克曼」(sokemen), 這是一個依附於領主而不是土地的個人自由農民階級.
https://www.britannica.com/place/Danelaw

前往東歐和俄羅斯的危險旅程
維京人使用的船隻對於他們的貿易至關重要, 使他們能夠到達遙遠的目的地. 瑞典維京人尤其向東遷移, 從貿易城鎮比爾卡和哥特蘭出發, 橫渡波羅的海然後沿著東歐和俄羅斯河流, 最遠到達黑海和裏海 Caspian Sea. 他們沿著河流在貿易中心和城鎮停留, 從而接觸到遠至印度和中國的貿易網路. 然而, 這樣的旅程是極其危險的, 尤其是因為維京人必須穿過許多不同的外國民族居住的領土. 在這裡他們面臨著襲擊和搶劫的風險. 由於俄羅斯的部分地區無法通行, 而且河流中有淺水區和急流, 因此旅程變得更加危險. 因此維京人非常依賴當地居民的知識.
基輔羅斯之旅
八世紀末, 第一批維京船隻抵達基輔羅斯 Kievan Rus, 這是當時的名稱. 舊拉多加鎮是維京人通往基輔羅斯的入口, 今天的遊客仍然可以看到沃爾霍夫河沿岸的維京墓葬. 拉達戈貿易城鎮於 700 年代末興起. 它與赫德比和比爾卡等地有很多共同點, 但也被用作「臨時停靠點」, 貨物貿易商可以在這裡等待合適的天氣繼續他們的旅程.
巴格達的哈里發國—薩克蘭
阿拉伯帝國也是維京人的重要目的地, 他們將薩克蘭帝國稱為「絲綢之地」. 到達該目的地的路線包括經伏爾加河向東行駛. 一路上, 保加爾是一個重要的國際市場中心, 因為它是絲綢商人從中國遠道而來的最西目的地. 維京人還在博加爾發現了大量的阿拉伯白銀, 白銀對維京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在丹麥發現的許多維京時代銀幣都是在阿拉伯哈里發國、今天的撒馬爾罕和塔什干城鎮鑄造的, 大型且重要銀礦位於該地區. 然而一段時間后這些礦藏耗盡, 維京人對東部貿易路線的興趣減弱了, 這發生在900年代末. 維京人對白銀的需求隨後在中歐得到滿足, 特別是哈爾茨山脈的銀礦. 除阿拉伯銀外, 在丹麥發現源自東部貿易網路的進口產品並不特別常見. 這可能是因為維京時期的某些進口產品不太可能存到今天. 例如, 絲綢和刺繡品很少被發現完好無損.
https://en.natmus.dk/historical- ... -europe-and-russia/

東方探險
廣闊市場, 斯堪地納維亞人與奴隸易貨交易. 玻璃珠, 絲綢和銀幣.


基督教傳入丹麥
在維京時代, 歐洲大部分地區都皈依了基督教, 但維京人對自己的神非常滿意並堅持信仰. 因此, 在 700和800年代來到丹麥傳播基督教信息的早期傳教士, 要讓維京人相信, 決定他們來世之路的不是諾恩的線索或奧丁的意志 norns』 threads or Odin』s will. 基督教被維京商人視為一種必要的罪惡, 如果他們要參與與不同信徒的貿易往來. 因此在國外, 維京商人經常同意畫上十字元號—他們放棄了古老的北歐諸神, 但不一定接受洗禮. 維京人在 900 選擇了基督教, 部分原因是與歐洲基督教地區的廣泛貿易網路, 但也特別是因為來自德意志帝國南部的政治和宗教壓力越來越大. 到維京時期末期, 即 1050左右, 大多數維京人都是基督徒. 他們受洗、去教堂並以基督教方式埋葬.
宗教衝突
維京人必須對即將消失的舊傳統和正在變得更加普遍的新傳統採取一種立場. 伴隨基督教而來的是許多新規則, 涉及洗禮、去教堂、更嚴格的結婚條件以及在沒有陪葬品的神聖教堂墓地埋葬的條件但最重要的是對獨一神的信仰. 基督教傳入后許多習俗都被禁止了. 例如, 不再允許將新生兒放在外面等死. 此外馬肉也是不能吃的. 由於奧丁的馬斯萊普尼爾, 這匹馬在古老的宗教中具有重要意義. 但所有反對派並非一夜之間就被擊敗. 在丹麥正式基督教化之後, 許多維京人繼續秘密地或打著基督教的外衣崇拜北歐諸神.

在哈夫勒霍姆發現的十字架

維京人可以同時信仰多個神. 這是一個鑄造模具, 裡面有放置雷神之錘和兩個十字架的空間.

耶林石碑上展示的可能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最早的基督像. 但石頭上也有明顯的前基督教元素. 卷鬚或交錯的樹枝圍繞著基督, 就像奧丁也被描繪成被卷鬚或樹枝包圍一樣.
https://en.natmus.dk/historical- ... y-comes-to-denmark/




第一位基督教維京國王
哈拉爾德·克拉克
826年, 哈拉爾·克拉克同意接受洗禮, 從而成為第一位丹麥基督教維京國王. 顯然, 出於對基督教的堅定信仰, 他不同意這一點. 此時, 哈拉爾在受到法蘭克國王虔誠者路易 Frankish king Louis the Pious (814-840)庇護后, 正在流亡. 這次流放是由於關於丹麥王室統治的各種爭議而引起的, 這些爭議是在 810 戈弗雷國王去世后引起的. 隨後哈拉爾與他的兄弟一起在 812-13 年成為國王, 並在 819-27 年與戈弗雷的兒子們一起成為國王. 然而, 與戈弗雷的兒子們分割土地並非沒有衝突, 因此哈拉爾兩次尋求法蘭克國王虔誠者路易的支持. 這種支持是在哈拉爾德同意受洗的條件下提供的. 哈拉爾德一定相信丹麥的獎項值得參加一個儀式. 他同意在萊茵河畔的英格爾海姆舉行的盛大儀式上接受洗禮, 並在儀式上宣誓效忠皇帝. 虔誠者路易在場並獎勵哈拉爾在弗里斯蘭的一塊地產. 在法蘭克國王的支持下, 哈拉爾·克拉克可以再次嘗試奪取丹麥王位. 陪同他進行這次探險的是法蘭克修道士安斯加爾(Ansgar, 801-865). 應法蘭克國王的要求, 安斯加爾在哈拉爾的保護下前往丹麥進行傳教活動. 然而這一切並沒有帶來什麼結果, 因為第二年哈拉爾德再次被趕出丹麥, 安斯加爾也被迫跟隨他. 很快人們就發現, 哈拉爾·克拉克並不是一個值得信賴的選擇. 他以弗里斯蘭的莊園為基地, 開始從事海盜活動, 這讓法蘭克人非常惱火. 他似乎並沒有非常認真地對待他的基督教信仰.
基督教—王權的加強?
接受基督教也對國王有利. 它帶來了這片土地上王權的加強. 不過藍牙哈拉爾想要邁出這一步, 需要得到眾多實力巨頭的支持, 否則他的權力就會受到威脅. 哈拉爾德似乎得到了他的支持者的支持, 因為最早的教堂痕迹是在權貴的莊園里發現的. 哈拉爾受洗后, 基督教最初主要是富豪及其妻子的領地. 他們擁有財富和資源來建造教堂. 權貴們建造教堂是為了與國王保持良好關係, 也是為了在死後獲得天堂的一席之地. 但可能並非所有巨頭都願意追隨哈拉爾·藍牙的領導. 我們知道, 羅馬教皇禁止權貴擁有其莊園內的教堂. 哈拉爾德皈依基督教也許不僅是一種必要的罪惡, 而且也是從當地權貴手中奪取權力的一部分. 宗教崇拜以前由當地權貴負責, 現在則由神職人員負責.
https://en.natmus.dk/historical- ... ind-from-hornelund/

維京人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