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1、防爆發天安門事件? 當局嚴控言論。2、李克強卸任后被「剪裙邊」 遭「倒查」 3、哈馬斯誓言頑抗 以色列拒絕盟國停火呼籲

[複製鏈接]

1919

主題

2024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05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IreneLambert878 發表於 2023-10-29 07: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IreneLambert878 於 2023-10-29 07:58 編輯




防爆發天安門事件?李克強訃告出爐 當局嚴控言論 傳高校發緊急通知 禁學生舉行集體悼念

2023年10月27日    作者:李慧

中共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月27日凌晨突發心臟病去世,引發中國網民悼念,有高校緊急下發通知,要求嚴防學生舉行聚集性悼念活動。

北京當地時間27日,中共央視在早八點新聞發布了李克強離世的消息,稱訃告稍晚發布。當天傍晚7點,中共官媒新華網發布正式訃告。

訃告由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共同發布,稱李克強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十八屆、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原總理」。

李克強去世的相關消息佔據了今天多個微博頭條,但大多數微博帳號都關閉了評論區,少數開放評論區的帳號也都開啟了「留言精選」(指信息遭到過濾和屏蔽)。目前能顯示出來的只有「不敢相信」、「太突然了」、「一路走好」、「緬懷」、「永垂不朽」、「敬愛的總理」等字樣。


據海外社區平台X(原推特)信息,一些民眾還自發到李克強的合肥故居獻花悼念。


李克強的故居外堆滿了獻花。


除了中國民眾自發的悼念外,多國政要也公開表達了對李克強的哀悼,包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以及馬來西亞前首相納吉(Najib Razak)、澳大利亞前總理滕博爾(Malcolm Turnbull)等,都以不同方式表示了慰問和哀悼。


在網路發言遭到管控的同時,多所大學還立即下發了嚴格管控輿論和關注學生動向的通知。


X平台上流傳的信息顯示:貴陽航空工業技術學院發布「重要工作通知」,要求未來一周,各位同學減少朋友圈個人事務發布、不能在任何自媒體平台評論、發布、傳播有關於政治形態、當下國家有關的工作言論;近期不得擅自發布各類媒體視頻;不得參與各類聚集,不參與任何採訪工作。違反上述規定將移送司法機關嚴肅處理。

通知還要求學生將上述內容傳達給家人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辦公室發布通知稱:接上級通知,中共國務院原總理李克強因突發心臟病於今日逝世。根據工作指示要求,請各單位各部門做好近期的校園安全穩定工作,確保輿情等各方面安全有序。相關悼念活動等上級指示后,統一安排。

該通知還配發了一個截圖。截圖內容顯示,要求立即下沉到學生中間,關注學生對此事的思想觀點及輿論觀點,堅決不允許有任何線上線下不當言論,明后兩天關注學生外出動向,密切留意校園內任何聚集性悼念活動,發現線索立即報告。學工部將連續三天(每天兩次)調度各單位情況,進行零報告工作。(所謂零報告是指地方不得壓制相關信息的上報)

一些微信社區也被要求禁止發布關於李克強去世的消息,如果發布,只能轉發中共官媒的通稿。


有網民指,中共此舉是在嚴防再一次發生大規模的天安門事件。有人在X平台留言稱:「將十里長街扼殺在萌芽(搖籃)里」,「當年紀念周恩來胡耀邦的天安門事件恐怕要重演了。」


李克強的去世被認為和胡耀邦很相似。

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被視為是中共開明的改革派領導人物,在自由派知識分子和學生中受到歡迎,他在1987年被迫辭職。

1989年,73歲的胡耀邦在一次黨內會議上,突發心臟病死亡,大量北京市民與大學生為其舉辦悼念活動。其後,有數以十萬計的學生和工人佔領天安門廣場進行示威,隨後抗議活動席捲全國,演變成中國現代歷史上最大的抗議浪潮。然而,持續六周的抗議最終在6月4日,以中共當局下令軍隊血腥鎮壓收場。

時評人士鄭旭光認為,李克強去世的節點類似於八九年胡耀邦去世時的場景。他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李克強離去的時間點給習近平添了大事,如何應對可能發生的社會風潮,因為現在民眾的成熟度已經非常高,社會階層的理念跟1989年完全不同,有半數人生活在非國有經濟體。1989年他一鎮壓,民眾都不敢出來了。」

不過也有觀察人士認為,李克強的去世對中共政局的影響輕微。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及助理院長吳木鑾對《法廣》表示,李克強之死可能會觸發知識份子一些情緒,甚至是懷舊心態,不會再多,因為李本身是知識份子,是科班經濟學家,亦較喜歡接觸知識份子,但對坊間有人提問李的逝世會否引起一如深得知識份子喜愛的胡耀邦1989年逝世時觸發天安門事件,吳木鑾簡單地說:「不可能」。

法國的香港浸會大學名譽教授高敬文(Prof. Jean-Pierre Cabestan)認為,李克強逝世意味「團派」在中共高層的唯一代表也沒有了,但李可說是中共歷屆最弱的總理,其逝世不會對中國的經濟政策以至中歐關係有任何影響。

公開資料顯示,李克強是安徽定遠人,1974年3月參加工作,北京大學法律系和經濟學院經濟學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法學學士、經濟學博士學位。李克強的仕途從河南起步,他以43歲之齡成為最年輕的省長,四年後晉陞為中共河南省省委書記。2007年中共十七大后,李克強由中共遼寧省委書記晉身9名中共政治局常委之一,成為4名副總理之中最年輕的一位。2012年中共十八大后,他連任中共政治局常委,排名躍升至第2,僅次於習近平,其後接任溫家寶的總理職務,於2013年3月出任中共國務院總理,2023年在中共兩會上裸退,從此告別從政生涯。李克強最近一次露面是一個月前在甘肅調研莫高窟。

在今年兩會召開前,李克強向國務院辦公廳人員告別講話時說,「人在干,天在看,蒼天有眼」,外界大多認為李克強此言是「意有所指」。


李克強卸任后被「剪裙邊」 遭李強「倒查」

【2023年10月28日訊】中共前總理李克強卸任才7個月後突然去世,他生前被習近平架空,卸任后仍被「剪裙邊」,舊部落馬,他本人也遭到新總理李強「倒查」。


中共官方稱,李克強突發心臟病於10月27日凌晨在上海去世,終年68歲。外界普遍質疑李克強的真實死因,認為李克強這個級別的中共領導人,都配有隨身的保健醫生,而且以現在的醫療技術來說,心梗並不是大概率致死病因。

具有專業心臟影像背景的台灣醫師蔡依橙在臉書發文質疑,「李克強突然心臟病驟逝,以今日醫療水準看,合理嗎?」

此外,官方稱李克強在上海「休息」期間發病身亡。《上報》刊登杜政的評論文章稱,李克強卸任后仍被「剪裙邊」,舊部孫志剛落馬。懷疑李克強在上海被中紀委談話,因為氣憤突發心臟病。

今年8月28日,原貴州省委原書記孫志剛被查。公開資料顯示,孫志剛2006年任安徽常務副省長,2010年進京任國務院醫改辦主任,是時任副總理李克強的直接下屬。

李克強擔任總理后,孫志剛續任醫改委主任,由副部級升至正部級。但李克強卸任幾個月後,孫志剛就落馬。

此外,今年9月13日公布國務院任免一批副部級官員,被免職的四人中,三人都有職務安排,唯獨李克強的「高級智囊」向東,去向不明。


李克強在任時,他的大秘楊晶被查。2017年10月,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楊晶落選新一屆中央委員。2018年2月24日,楊晶受到行政撤職處分,降為正部長級。

楊晶也是團派出身,1993年擔任共青團內蒙古區委書記時,與時任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李克強關係密切。

香港《明報》曾引述京城消息人士說,楊晶因涉「明天系」富商肖建華案,被免去職務,原本被降為正處級。但李克強對於這個處罰結果不滿,「大發雷霆」,才爭取到楊晶被保留正部級退休待遇。

《上報》文章說,李克強卸任后不僅多名親信舊部落馬或失勢,他本人也遭到習近平和李強聯手施壓。

據黨媒報導,3月的中共兩會期間,習近平公開敲打李克強。他與民建工商聯界政協委員開會時說,「我們的一些政策,搞好了是改革的成功,搞不好就可能是腐敗的痛點。」

習近平以「放管服」改革為例,說「光放不管不行,跟著就要爆雷。」


「放管服」即所謂的「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是李克強力推的行政體制改革概念。習近平的大秘李強接任總理后,通過了新的《國務院工作規則》,刪除了李克強的「放管服」。

此外,李強還下令進行新一輪統計打假,要倒查2022全年,甚至更早到2017年10月起,也就是倒查至李克強的第二任期內。

文章稱,李強「倒查」,一方面是要顯示和過去舊賬切割;另一方面就有點暗算已下台的李克強的意味了。

(責任編輯:唐穎)




哈馬斯誓言頑抗 以色列首次公開拒絕盟國停火呼籲 (圖/視頻)


2023年10月28日       作者:聞天清編譯

以色列軍隊擴大了攻擊巴勒斯坦極端伊斯蘭組織哈馬斯軍事目標的軍事行動規模,猛烈轟炸加沙地帶北部,目前仍在加沙地帶繼續戰鬥。哈馬斯宣稱,誓言全力抵抗以色列軍隊地面戰。

以色列軍隊仍在加沙戰鬥 哈馬斯誓言頑抗
路透社報導,10月28日上午,以色列國防軍(IDF)首席發言人、海軍少將丹尼爾·哈加里(Daniel Hagari)在新聞發布會上說,以色列軍隊仍在加沙地帶的戰場上,繼續與哈馬斯進行戰鬥。

加沙地帶幾乎完全停電,截至周六上午,網路和電話服務中斷了12個多小時。當地電信公司和巴勒斯坦紅新月會(Palestinian Red Crescent Society)表示,這是以色列軍隊進行轟炸的結果。

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表示,加沙地帶停電導致救護車「無法」到達當地傷者身邊。譚德塞在社交媒體X(舊稱Twitter)上發文說:「在這種情況下不可能疏散病人,也無法找到安全的避難所。」

譚德塞還表示,世界衛生組織無法聯繫他們的工作人員和衛生機構。

控制加沙地帶的哈馬斯誓言全力抵抗以色列軍隊展開的地面戰,並暗示以色列軍隊所承諾的大規模地面攻勢已經開始。

以色列連夜擴大地面戰規模 加沙電話網路遭切斷
10月27日晚,以色列國防軍首席發言人、海軍少將丹尼爾·哈加里在電視新聞發布會上說:「在過去的幾個小時里,我們擴大了對加沙地帶的攻擊規模。」以色列空軍正在對加沙地帶的地道和其它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轟炸。

哈加里說:「除了過去數日進行的軍事攻擊行動之外,以色列地面部隊今晚正在擴大軍事行動規模。」



Despite the internet shutdown, the first images of the Israeli attack on Gaza tonight are coming through. pic.twitter.com/RUimkSuo1y

— Alan MacLeod (@AlanRMacLeod) October 27, 2023




以色列軍方的消息,加深外界推測以色列軍隊等候已久的對加沙地帶地面戰可能已經開始。

在加沙地帶,當地電信公司和巴勒斯坦紅新月會表示,當地的網路和行動電話服務被切斷。

加沙地帶最大的電信供應商帕爾特爾(Paltel)表示,由於以色列空軍持續地密集轟炸,「加沙地帶的所有電信服務,包括固定電話、行動電話和網路都已中斷。」該公司稱:「加沙地帶目前已經停電。」

巴勒斯坦紅新月會表示,該組織在加沙地帶的辦事處以及在當地所有地面的團隊完全失去了聯繫。

哈馬斯附屬媒體發表了加沙地帶哈馬斯的一份聲明稱,救援人員無法接到緊急電話。

哈馬斯武裝派別稱,哈馬斯武裝分子在加沙地帶東北部城鎮拜特哈農(Beit Hanoun)和布賴吉(Al-Bureij)中部地區與以色列軍隊發生衝突。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顧問馬克·雷格夫(Mark Regev)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說,以色列正在展開對哈馬斯進行報復行動,「加沙地帶今晚將感受到我們的憤怒。」

他還說:「(哈馬斯)他們將繼續遭到我們軍事打擊,直到我們摧毀他們的軍事機器,並解散他們在加沙地帶的政治機構。當這一切結束后,加沙地帶將會與以往有很大的不同。」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會議發言人約翰·柯比(John Kirby)表示,他看到了有關以色列對加沙地帶擴大地面軍事行動的消息,但不會對此發表評論。但柯比表示,華盛頓支持以色列國家自衛的權利,並補充說:「我們不會為以色列劃出紅線。」

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支持阿拉伯國家起草的一項決議,有120票贊成,45 票棄權,包括以色列和美國在內的14票反對,在一片掌聲中獲得通過。決議呼籲以色列與哈馬斯立即實行人道主義休戰,要求人道援助進入被圍困的加沙地帶,並保護平民。

此項決議雖然不具約束力,但具有政治影響力,反映了國際社會的要求。

以色列拒絕「暫停」攻擊呼籲 無法保證記者安全
路透社報導,以色列對巴勒斯坦飛地加沙地帶發動有史以來最猛烈的空襲,造成230萬人被困,國際社會對此日益深感憂慮,美國為首的世界大國呼籲以色列允許人道停火,加沙地帶可以獲取援助物資,並解救哈馬斯扣押的以色列人質。

以色列拒絕暫停戰爭的呼籲,因為該國西方最親密的盟友已經開始提倡「人道主義停火」或暫時停止轟炸加沙地帶。自從哈馬斯武裝分子襲擊以色列近3周以來,以色列與包括美國、歐盟、英國和日本等其他七國集團成員國之間就該運動首次出現公開分歧。

以色列外交部發言人利奧爾·海亞特(Lior Haiat)說:「以色列目前反對人道主義暫停或停火。」

隨著以色列軍隊周五加強了地面和空襲軍事行動,雙方停火似乎是非常遙遠的目標。

以色列軍方致函路透社和法新社稱,他們無法保證加沙地帶工作的新聞記者人身安全。此前他們已尋求保證路透社和法新社記者不會成為以色列襲擊的目標。

以色列國防軍在信中說:「以色列國防軍的目標是哈馬斯在加沙地帶的所有軍事活動。」然而,哈馬斯故意將該組織的軍事行動靠近「記者和平民附近」。

以色列國防軍表示,以色列軍隊對哈馬斯目標的高強度打擊可能會對周圍建築物造成損害,哈馬斯火箭也可能失火併殺死加沙地帶境內的人員。「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無法保證你們媒體員工的安全,並強烈敦促你們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來保障他們的安全,」

當被問及以色列國防軍關於在加沙記者據點附近進行軍事行動的指控時,哈馬斯沒有立即發表評論。

以色列國防軍沒有立即發表任何評論。

路透社和法新社表示,他們非常擔心加沙地帶記者的安全。

希望:   http://tuidang.hopto.org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04: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