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紐約華人理髮師:秀的不僅是頂上功夫

[複製鏈接]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5-7-18 13: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s://big5.backchina.com 倍可親 2005/07/18 08:07   稿件來源: 倍可親網訊




【倍可親網訊】    老一輩的華人大多聽說這樣一句話,那就是「闖蕩美國需要三把刀,菜刀、剃頭刀和修腳刀」。似乎,只要有著這三把刀的手藝,就能利用這一技之長,在美國伸展手腳,衣食不愁了。

  當然,大家最熟知的中國廚師精心炮製出的一道道中餐美食、和美甲店裡服務周到、手藝精湛的美甲師們在這個社會已經佔據了主導地位。而「三把刀」的另一把刀――理髮師傅們也憑著嫻熟的手藝和讓人讚歎的口碑,不僅方便華人們的日常生活,他們也漸漸走入主流社會,服務更多的顧客。

  很多移民都說,在美國剪頭髮太貴。的確,在普通美國人開的理髮店裡,隨便洗洗剪剪就要二三十美金左右。而對一些經濟條件並不富裕的華人來說,花幾十美金剪個頭髮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相比之下,華人理髮店的價格是每個人都可以接受的。例如說,剪一個男士髮型最便宜的才5美金,而在稍微高檔一點的美髮店大約要10美金,還有一些高級髮型屋,除了給顧客設計髮型,還配有按摩等服務,價格也只需要30美金左右。

  由於很多華人英文並不流利,在與外國理髮師交流之時,總是有這樣那樣的偏差,有時候剪出來的髮型不盡人意。這樣的問題就不會出現在華人理髮店裡。髮型師除了可以用中文與顧客交談,了解客人的意圖之外,大多數客人也都會與髮型師聊天,即放鬆,又可以結交朋友,真可謂一舉兩得。

  價格公道朋友多

  說起紐約唐人街的理髮店,大家都知道在Doyer街和Pell街地段的「理髮一條街」。沿著路人的指示,記者來到位於唐人街中心的Pell街。剛剛轉過與包厘街交叉的路口,一個個紅白藍相間的理髮店標誌便吸引了記者的目光。仔細數了數,在區區不過100米的街道上,竟然聚集了大約10家理髮店。而在旁邊的Doyer街上,也有七八家理髮店,幾名剛剛剪完頭髮的男士在理髮店門口聊天,一幅熱鬧的景象。

  一位剛從旁邊一家廣式茶餐廳吃完中飯走出來的周先生,徑直走進Doyer街上的一家看似並不高檔的理髮店。理髮店裡一名穿著白色制服的中年男子走上前迎接,他說:「老周,好久不見,進來聊一下。」原來,這位身著制服的人是理髮師,他與周先生是老相熟。理髮店門口的大招牌寫著「男士理髮6元」,這個價錢對紐約客來講是非常便宜的。

  理髮師傅一邊熟練地把一塊布罩在周先生身上,替他把拿出來的外賣放在窗台上,拿起一把小剪刀熟練的剪下去。他們兩個在聊天,如果不知道的,以為他們是在街上遇到的好友,天南地北,聊個痛快。大約半個小時之後,周先生的新髮型已經剪好,他從鏡子里看到自己,說:「我相信你,在你這裡理髮理了快10年了,我這腦袋你太熟悉了。」

  周先生是一家餐館的大廚,平時只有星期二休息,除了照顧自己的家人、買菜之外,周先生喜歡在唐人街逛逛。他說:「十幾年前我剛來美國,就是住在唐人街,現在生活好了,我們搬去布魯克林住,不過每次剪頭髮我都回來找我的老朋友。」

  對於已經有自己的房子和車的周先生,花多一點錢去高檔理髮店消費他完全可以負擔的起,但那種友誼、那種輕鬆的感覺,讓周先生10年來每個月都光顧同一家理髮店,找同一位師傅剪頭髮。他說:「時間長了就習慣了,如果換一個人給我剪頭髮,我害怕他們剪不好呢。」

  在與多名理髮師和顧客交談之後,記者發現來「理髮一條街」的大多數顧客都是常客,其中一半客人是圖這裡價格公道、手藝精湛,一半是因為與理髮師傅是好友,每隔一段時間就來會會朋友。

  唐人街有一家上海髮廊,聽說開了好多年,師傅們一個個身懷絕技,但價格卻不貴。在Mott街上記者遇到剛剛從「上海老正興」餐廳用完午餐的李建一家人。李先生帶著剛放假的女兒和父母打算在唐人街逛一逛,順便給老人剪個頭髮。在餐廳服務生的指點下,他們來到「理髮一條街」。李先生的媽媽一眼就看到那個上海髮廊。她說:「這裡真像上海的理髮店,我們就在這裡理吧。」幾塊錢的價格老人也完全可以接受的,這一家4口徑直走進理髮店,說著熟悉的上海方言,老人家很是開心。

  李先生告訴記者,他們住在新澤西的Fort Lee市,平時很少有時間來紐約。這一次父母從上海來探親,全家總是一同來唐人街吃地道的上海菜,買一些新鮮的魚蝦回家。李先生說:「我父母都是很節儉的人,讓他們在外國人的理髮店剪頭髮,他們說什麼都不想花20美金剪。帶他們去韓國人開的理髮店,他們又嫌太時髦,來到唐人街,找到他們稱心的理髮店,看來以後我們要常來了。」

  記者看到,這家理髮店裡坐著幾名中年男子,乾淨的設備和白色的窗帘讓這家店看上去非常溫馨。怪不得李先生說:「很多高檔理髮店裝潢得像酒店一樣,還沒進去就已經害怕自己的錢包縮水,還是這樣平易近人的店讓人感覺到舒服、輕鬆。」

  手藝高超髮型酷

  據了解,在「理髮一條街」上的理髮店大多以價格便宜而著稱,這些店裡的理髮師傅們大部分都是中年人,有著多年的美髮經驗。一位理髮店老闆這樣告訴記者:「十幾年前這裡並沒有這麼多理髮店,也就兩三家。可誰知道發展到今天的理髮一條街,真的是不可思議。」這位老闆強調說,這裡的師傅手藝都特別好,很多都是從香港過來的。因為唐人街廣東人較多,自然廣東人開的理髮店更能吸引家鄉客。

  在「理髮一條街」上走了幾個來回,記者發現大多價格公道的老式理髮店裝修都很普通,光顧的中年顧客卻很多。而名字叫「某某」髮廊、美髮屋、髮型室等理髮店價格偏高,而光顧那裡的時髦年輕人居多。雖然裝修豪華、推出各種燙髮、染髮等服務的高檔髮型屋的價格與老美的理髮店相比,價格還是便宜許多。在一家髮型屋裡,記者看到穿著時尚的髮型師正在給一名長發美女做「負離子燙髮」。「負離子燙髮」是近年來由日本人發明的美髮服務,燙髮的顧客經過幾個小時精細的燙髮過程,頭髮便可以變得又直、又亮。

  髮型師Tony是一位香港人,雖然剛剛30出頭,可是他美髮的經驗卻非常豐富。10年前去日本學藝后,輾轉來到紐約,很多客人都是沖著他的大名去理髮的。他說:「我的客人大多都是香港人,很多年輕的女孩都拿著最新潮的香港明星的髮型讓我做,我也盡量滿足客人的要求。」

  經過Tony的巧手,一個個新潮而另類的髮型便出現在眼前。年輕女孩拿著鏡子左照右照,說:「這個髮型跟王菲的一樣,真不錯。」她還說,在這裡花二三十美金就可以讓髮型師設計髮型,價格非常合算,就算在香港,這個價錢也很難找到。

  就在離開Tony的理髮店之前,幾名金髮碧眼的外國女孩走進來。其中一個說學校的一個中國女孩的頭髮非常好看,她們也是經過介紹才過來看看,打算剪個頭髮。另一個女孩說:「在高檔的美國理髮店裡,讓有名氣的髮型師設計髮型,最少也要七八十美金。而在這裡30美金就能搞定,太便宜了。」

  價廉質優誰不來

  唐人街給人們的印象大多都是擁擠和吵鬧,但唐人街這塊位於曼哈頓下城的寶地近年來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和居民。這裡已經成為紐約最著名的景點之一,與自由女神像和時代廣場齊名,是每個遊客來紐約之後必到的景區。近幾年,由於移民不斷湧入,唐人街逐漸被開發,地域擴大日漸增加。唐人街靠著美麗的海岸,南面便是世界著名的經貿區,西靠時尚人士鍾愛的Soho區和Tribeca區,而北鄰的東村和格林威治村更是年輕人們愛聚會的地方。聚集在眾多繁華區之內,唐人街可謂寸土寸金。

  近幾年來大批開發商看中了唐人街的優勢,開發多處高尚住宅。在Center街、Baxter街和Hester街,有大批舊房屋正在被重新開發。一位地產經濟人說,唐人街的地理位置絕佳,很多開發商把一些已經關閉的衣廠買下,經過裝修,改造成高檔閣樓,最適合年輕有為、又喜歡紐約大都市生活的高級白領。

  在Hester街和Howard街口,記者看到不少裝修豪華的美髮店,全都是由華人經營。住在假日酒店的Amy全家來自英國,這次夫妻帶孩子來美國旅遊,在紐約住5天。酒店附近的華人美髮店吸引了Amy的注意,剛開始她認為只是華人光顧這裡,可是每次路過時,她總是能透過落地窗看到坐在裡邊理髮的外國人。這一次,她打算進去理髮。她說:「我早就聽說亞洲人最喜歡研究美髮,有時候在電視里看到中國人、日本人的髮型特別好看。正巧酒店樓下就有一家,我想試試看,價錢也不貴。」

  華人開的理髮店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把價格標貼在門口,這樣來往的客人可以看到價錢,方便顧客比較和選擇。

  在華爾街工作的美國人Jeff則利用午飯時間來華人理髮店理髮。他說:「做幾站地鐵就到,這裡的理髮師們都跟我很熟,每次來之前我都會先打電話預約,她們的手很快,而且剪的非常好。」每3個星期就來理髮的Jeff剪完頭髮之後,就會在附近買個便當,他說:「我的時間不太多,利用午休時間來理髮和吃飯,我很滿意。」像Jeff這樣的美國人很多,他們趁午飯時間來剪頭髮,既可以有效利用時間,也可以一邊剪髮一邊享受中式按摩,放鬆一下,真是一舉兩得。 Jeff的理髮師Joyce告訴記者說,Jeff賺很多錢,他不是圖便宜才來理髮,而是因為他總是在這裡理髮,認為華人理髮店的口碑好。從Joyce那裡記者還得知在這幾條街上的理髮店很多顧客都是美國人,一半左右是第一次來,還有一半是常客。看來,華人理髮師的精湛手藝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推崇,漸漸走入了主流社會。

  法拉盛美髮一條街

  法拉盛圖書館對面的41大道是皇後區著名的「理髮一條街」,與唐人街一樣,這裡聚集著眾多華人理髮店,光顧的客人90%以上都是華人,也同樣,這裡的理髮價格相對便宜,大多數人都負擔的起。

  從41大道往西走,路邊一個個熱鬧的理髮店開著門,有的在理髮,有的在等候。Andy在一家理髮店裡等了十分鐘,他說:「現在來理髮的人真多。」珍珍美髮店的老闆說:「夏天到了,大家都想涼快,所以我們的生意就火起來了。」在珍珍美髮店小小的店面里,4個理髮師正在為顧客理髮,而門口的長凳上還坐了三四個客人在等。據珍珍介紹,這家店已經開了十幾年,當初法拉盛並沒有那麼多華人,沒想到這幾年這條街上開的理髮店越來越多,形成了今天的「理髮一條街」。當問起珍珍對這麼多理髮店開在同一條街上有何看法時,她說:「我覺得是好事,大家一想到理髮,就會來這條街。雖然競爭很激烈,但我認為回頭客都是憑手藝拉回來的。」

  這條街上的理髮店雖多,但價格卻相差不多。最便宜的男士理髮不過6塊錢,稍好一點的店裡也就10塊錢出頭。另一名理髮師告訴記者,在這條街理髮的人大多都工薪階層,也有一些非常熟的客人遠從新澤西、康州趕來,為的就是與這些朋友們聊聊天。

  史先生來自哈爾濱,在理髮店裡是一名好手,很多客人每次來都點名找他理髮。過去在中國大陸一直都從事美髮行業的他一度想放棄這個職業,他說:「應該換個工作,換個環境。」來到紐約他也從事過其它行業,但總是覺得做一名理髮師能夠讓他很自豪。他說:「每次聽到客人稱讚我剪的頭髮,就算苦一點、累一點也值得。」

  當一名理髮師不容易,早上9點開門到晚上9點,他們一天大約12個小時的時間是站著的。被剪刀剪破手,被燙髮水噴到眼睛對他們來說都不是大事,客人對他們的認同最重要。

  史先生總是給客人建議,每次動手前他總是詳細了解客人的要求。他細心的理髮手法和豪爽的性格為他帶來不少好朋友。

  在記者採訪時,一位操著東北口音的先生走進店理髮,點名要找史先生。史先生說:「這位是我的老顧客,也是東北人,經常一邊理髮、一邊跟我聊天。」當時店裡有其它理髮師正好閑著,但那位先生執意要等史先生,他說:「我們太熟了,不說話他就知道怎麼給我剪。」果然,那位先生往理髮椅上一坐,史先生就說: 「還是老樣子?」無論是客人也好、朋友也罷,能夠在這個異國他鄉有個可以談心聊天的人,真的是一件開心的事情。

  裝修工人王先生告訴記者,每個月他都會來法拉盛41大道理髮,花7塊錢,與相熟的理髮師聊聊工作和家庭,都是一種享受。(來源:美洲時報,作者:薩莎)
晴耕雨讀,隨遇而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11: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