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郎閑話14 - 《照相的回顧三》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到了80年代,國門開放,與國際接軌,照相器材更新迅速日新月異。黑白膠捲進化為彩色膠捲。相機體積變小,由俯視轉為正視。鑒於普羅大眾們照相,其目的不外乎留存影像,表明自己曾到此一游。特別是那些名山大川名勝古迹,更是必須照下來,這是以後與親戚朋友聊天吹牛的資本。而只有極少數人,或是職業攝影師,或努力朝專業靠近,他們鍾愛的,不是照相留影,而是照相本身,不是產物,而是過程和結果的質量優劣,才會注重細枝末節,力求精益求精。
所以,商家從中看到了商機。他們簡化了相機的設置,將取景、光圈、角度、色彩等參數,都由工廠設定,不需勞動使用者大駕去調節,由此為用者省卻許多麻煩。用者只需將相機鏡頭對準要攝景像,從相機后框觀看那景像,粗略地調節,沒有了倒立成像,既看既攝(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看準了,按下快門按紐,「咔嚓」一聲,照完。這種不動心思不需技巧隨看隨照方便快捷的相機,被稱為「傻瓜」相機,而用者,自然也就是「傻瓜」了。其實,大多數民眾,並不在乎「傻瓜」的名號,只要能照出相來就行了。再說,隨著製造工藝的改進,傻瓜相機進展神速,在各方面幾能比美專業相機,甚至不遑相讓。相形之下,傻瓜相機易用又便宜,其普及程度,遠超專業相機,幾乎達到人手一隻。
計算機和網路通訊的發達,數字化技術的成熟,智能化手機得到普及。相機也不再需要膠捲,甚至也不需要相機自身之實體,它被數字化,成為了數碼相機,而數碼相機又被整合到手機內,成為了手機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今後將會如何發展,實在是難以預料,我們且好整以暇,拭目以待。
巴郎 記於202108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