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改革前後中國醫療衛生系統的大逆轉,是一個生動的例子,它表明政治、經濟和社會體制的重大變遷對醫療衛生系統的影響有多重大。大多數有關中國醫療衛生系統及其改革的研究,都讚揚改革前公共衛生和醫療保健計劃的設計和有效執行以及當時中國人民健康的改善,而對這樣的體系在改革開放后遭到瓦解感到遺憾。一些研究者警告中國選擇西方醫療模式所潛在的問題,那就是,發展醫療和第三級保健而犧牲公共衛生以及初級和次級保健;把重點放在城市醫療卻犧牲鄉村衛生保健;不斷增加的城鄉之間以及不同收入族群之間的健康不平等;不斷增加的醫療費用;還有像那些按照市場模式、採用西方模式運行醫療衛生系統的工業化國家所面臨的其它種種問題,等等。世界銀行關於中國衛生保健的三個主要研究報告的作者(Jamison et al. 1984; World Bank 1992; World Bank 1997)就是這種既讚賞中國之前的衛生保健成就又對衛生保健改革發出警告的典型。這些作者告誡中國不要追隨西方的、主要依賴醫療與高科技的醫學模式,不要讓市場的力量控制衛生保健的供給。確實,可能是因了世界銀行的建議,或者害怕因為衛生保健的惡化使自己失掉統治的合法性——真正原因還有待考察——從1994年起,中國政府重新發動並鼓勵農村合作醫療系統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