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共產黨創辦第一所紅軍軍醫學校

[複製鏈接]

8590

主題

8780

帖子

7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7274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yongbing1993 發表於 2023-3-17 21: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共產黨創辦第一所紅軍軍醫學校




1931年11月中國工農紅軍連續粉碎了國民黨的三次「圍剿」后,中國共產黨在江西瑞金召開了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成立了以毛澤東為主席的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這次會後,由賀誠主持的中央軍委總軍醫處提出創辦軍醫學校的建議獲准。1931年11月20日,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軍醫學校在瑞金朱坊村宣告成立,賀誠兼任校長。建校伊始,毛澤東就為學校確立了「培養政治堅定、技術優良的紅色醫生」的辦學方針。在當時即使環境惡劣、條件艱苦,學生也不忘艱苦奮鬥,師生參加戰地救護工作,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不忘提高思想覺悟。

紅軍軍醫學校舊址(于都縣城)

1933年3月,「中國工農紅軍軍醫學校」更名為「中國工農紅軍衛生學校」。6月,因彭龍伯調任紅一方面軍衛生部部長,校長由陳義厚接任。8月,紅軍衛生學校搬遷至中央蘇區首府瑞金,與同年3月從福建汀州遷來的中央紅色醫務學校合併,仍冠名為中國工農紅軍衛生學校。學校駐瑞金葉坪朱坊村,隔河與洋江下的中央紅色醫院相望,並與紅軍總衛生部鄰近。

從學校創辦到長征前,中國工農紅軍衛生學校共培養軍醫班學員181名、調劑班學員75名、看護班學員300名、保健班學員123名,總計679名。

長征時期,衛校師生隨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兩過烏江,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不僅邊行軍、邊辦學,還擔任救護工作。據史料考證,中國工農紅軍衛生學校是唯一在長征途中辦學的學校。

1937年,紅軍衛生學校進入延安。1940年9月,經毛澤東同志提議,正式更名為中國醫科大學。

中國工農紅軍衛生學校是中央蘇區時期一所重要的醫務學校,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開展醫學教育的一面旗幟,培養的大批醫務人員奔赴於中央蘇區的各個戰場,為中國革命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勛。紅軍衛生學校不僅是人民軍隊醫務學校的搖籃,而且為後來我國醫學院校的建立和醫學教育的開展樹立了典範,其在實踐中凝鍊的辦學精神成為新中國醫學院校建設與發展的寶貴精神財富。



紅軍軍醫學校舊址(于都縣城)

中國醫科大學(中國工農紅軍軍醫學校 中國工農紅軍衛生學校)長征出發地掛牌儀式在江西贛州於都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前舉行。來自紅軍長征沿線的中國醫科大學、井岡山大學、贛南醫學院、延安大學、瀋陽藥科大學、大連醫科大學、錦州醫科大學等七家紅醫聯盟籌備發起單位的校領導,于都縣委領導,于都縣博物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領導、紅醫聯盟聯絡員等人出席儀式。

毛澤東熱為何持續升溫、經久不衰、日臻醇厚?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不可忽視,這就是毛澤東是有史以來最為廉潔、最為清正、最為公正、最為無私的歷史偉人之一,其偉大人格感天動地,驚神泣鬼,甚至讓他的勁敵都佩服的五體投地,使其歷史地位和影響,隨著時間推移,日久彌新,越來越高,正所謂「公者千古,私者一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9: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