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衛鞅和秦孝公一拍即合,推行新法令,為何秦國會路不拾遺?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23-3-13 22:46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開始,人們都不信新法令,商鞅便出了個主意,誰把都城南門的大木頭搬到北門,誰就賞十兩金子,一開始沒人信,直到賞金增至五十兩,才有人出來一試並且真拿到五十兩金子。人們這才相信商鞅的名頭。<br />
後來新法令頒布了,規定官職和爵位跟打仗立功掛鉤,貴族沒有軍功的就沒有爵位,並且實行連坐制。這下子貴族失去了特權,就開始反對,在他們的唆使下,就連太子也出來反對。商鞅不敢動太子,便把太子的兩個老師給割鼻刺面了。就是在這種霸道,高壓狀態下,新法令才很快實行下去。連坐制和嚴重的刑罰導致百姓互相監視舉報,以求自保,百姓只能上戰場殺敵拿軍功。這也是為什麼秦國會路不拾遺的原因。商鞅的舉措雖然很暴力,但是把國王的權力放大到極致,符合了國王的利益。後來再次實行新法,廢除「井田」制,鼓勵開荒,誰開墾歸誰。鞏固了戰場上獲得軍功那批人的勢力。秦國逐漸變成最富強的國家,秦孝公便把商等城鎮給了衛鞅,表示感謝。衛鞅也被稱作商鞅。<br />
秦孝公死後,太子上位。太子一直反感變法,而且在他老師和貴族階級的鼓動下,捉拿商鞅,落得個「車裂」的下場。但這個太子很機智,殺了商鞅平息怒火但不反對變法,堅持變法的結果,秦國很快成為當時的強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15: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