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清朝綠營:滿洲皇帝的農民工大軍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23-2-24 23:06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644年,清軍入關后一路凱歌高奏,中原和長江以南的廣袤地域被隨之臣服。百餘萬前明敗兵和流寇武裝紛紛改換門庭,搖身一變成了清朝麾下的綠營軍。這些人為帝國的擴張和穩定立下汗馬功勞。作為僅次於八旗的武裝力量,清代綠營軍具有三大顯著特徵:規模大、工作累、薪水低。<br />
清朝在17世紀中葉的大舉南進戰略,既是一次天賜機遇,更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舉步日艱的大明王朝,與其末代君主崇禎一起弔死在煤山的歪脖子樹。在前朝的廢墟上,新生的農民軍政權盤踞北方,殘餘的舊勢力偏安於江南一隅,大體上呈現南北對峙的格局。東亞大陸的權力真空,使清朝的南下有如勢如破竹。但驟然擴大的領地,還是讓清廷倍感壓力。<br />
這種壓力主要來滿洲本身的自軍力不足。努爾哈赤時代發展出來的八旗部隊根本不敷使用。同時,如何維護八旗的整治純潔性以及保持與之掛鉤的戰鬥力,也是需要考量的重大問題。<br />
綠營軍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籌建的。投降清朝的前明敗兵和農民軍武裝,構成了清代綠營軍早期的主體。這些人的數量多達百餘萬,且兼有相當的軍事經驗。加之有奶便是娘的基本原則,的確是不可多得的現成兵源。之後,才主要由面向內地十八省的徵兵組成。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08: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