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徒4: 1-37>

[複製鏈接]

2571

主題

2591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317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霞步思 發表於 2022-12-28 06: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徒4: 1-37】【使徒對百姓說話的時候,祭司們和守殿官,並撒都該人忽然來了……。】在使徒行傳第四章中,路加說到:【使徒對百姓說話的時候,祭司們和守殿官,並撒都該人忽然來了。因他們教訓百姓,本著耶穌,傳說死人復活,就很煩惱,於是下手拿住他們;因為天已經晚了,就把他們押到第二天。但聽道之人有許多信的,男丁數目約到五千。】這裡「使徒對百姓說話的時候」,就是使徒彼得在所羅門的廊下對百姓講道時,「祭司們和守殿官,並撒都該人忽然來了」。「祭司們」,指當時在聖殿值班的祭司,他們剛剛獻過晚祭。「守殿官」,是看管聖殿的官長,在聖殿中的地位僅次於大祭司。「撒都該人」,是猶太教的一個派別,成員均來自祭司階級。他們不相信死人復活,所以「因他們教訓百姓,本著耶穌,傳說死人復活,就很煩惱」,「他們」表示教訓百姓的不只是一個人。「本著耶穌,傳說死人復活」,就是從耶穌復活的實例,宣講死人復活的事已經發生了。彼得和約翰下午三點去聖殿禱告(3:1),在所羅門廊的講道可能用了兩個多個小時(3:11-26),所以現在「天已經晚了,就把他們押到第二天」。「但聽道之人有許多信的,男丁數目約到五千」。「聽道之人有許多信的」,指那一天信主的人「約有五千」。「男丁數目」,通常指男性成年人。【第二天,官府、長老,和文士在耶路撒冷聚會,又有大祭司亞那和該亞法、約翰、亞歷山大,並大祭司的親族都在那裡,叫使徒站在當中,就問他們說:『你們用什麼能力,奉誰的名做這事呢?』】「官府、長老,和文士在耶路撒冷聚會」,指召開猶太公會。「官府」就是祭司長,大都是撒都該人。「長老」是民間的領袖、族長。「文士」是精通舊約聖經和口傳律法的人,他們大多是法利賽人。「亞那」是敘利亞巡撫居里扭任命的猶太行省第一任大祭司,後來被羅馬巡撫革職。此後大祭司的職分在他的五個兒子和女婿之間傳遞。「該亞法」是亞那的女婿(約18:13),但亞那得到兒子和女婿的擁戴,在猶太人的心目中仍被視為合法的大祭司。彼得已經兩次當眾宣告,他是「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醫治,公會領袖們若不聽說了這一點,也不會鄭重其事地召集會議。但在審問的時候,他們卻明知故問:「你們用什麼能力,奉誰的名做這事呢?」因為他們無法否認已經發生的神跡,只想施加壓力、「恐嚇他們」。

【那時彼得被聖靈充滿,對他們說:『治民的官府和長老啊,倘若今日因為在殘疾人身上所行的善事查問我們他是怎麼得了痊癒,你們眾人和以色列百姓都當知道,站在你們面前的這人得痊癒是因你們所釘十字架、神叫祂從死里復活的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祂是你們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那時,彼得被聖靈充滿」,彼得已被聖靈充滿(徒2:4),現在又再次「被聖靈充滿」,可見聖靈的充滿可以是多次的。這次被聖靈充滿的表現不是說方言,而是得著了向公會領袖見證基督的口才和膽量。「治民的官府」,指祭司長們。「倘若今日因為在殘疾人身上所行的善事查問我們他是怎麼得了痊癒」,這位身體有「殘疾」的人,是因著「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得了「痊癒」。「你們眾人和以色列百姓都當知道,站在你們面前的這人得痊癒是因你們所釘十字架、神叫祂從死里復活的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這個回答使撒都該人更加「煩惱」,因為他們不相信復活,卻又無法反駁,因為這個人確實「得痊癒」了。「祂是你們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是直接引用詩篇118:22。猶太人建築房屋,在安放根基時,先在最外角安置一基石,稱為「房角石」,它是一座建築物底部轉角處的巨石,用以連接牆垣的,是支持和穩定全建築物的石頭。這裡的「匠人」,指祭司長、文士和法利賽人等猶太教領袖。「石頭」指主耶穌,祂被猶太教的領袖棄絕,甚且釘祂在十字架上,神卻叫祂復活,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彼得引用聖經,就是要指控他們釘死了以色列唯一的救主基督。「除祂以外,別無拯救」,這是宣告耶穌基督就是那塊唯一能施行拯救的「房角石」。「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表明了耶穌乃是神所賜「在天下人間」,獨一可靠的救主,我們只有靠著祂才能得救。因此傳道人傳福音首先就要宣告:「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他們見彼得、約翰的膽量,又看出他們原是沒有學問的小民,就希奇,認明他們是跟過耶穌的;又看見那治好了的人和他們一同站著,就無話可駁。於是吩咐他們從公會出去,就彼此商議說:『我們當怎樣辦這兩個人呢?因為他們誠然行了一件明顯的神跡,凡住耶路撒冷的人都知道,我們也不能說沒有。惟恐這事越發傳揚在民間,我們必須恐嚇他們,叫他們不再奉這名對人講論。』】「沒有學問」,意思是沒有受過教育。「小民」,意思是沒有受過訓練、沒有經驗的人 。而因著「彼得、約翰的膽量」,使這些人「認明他們是跟過耶穌的」。「又看見那治好了的人和他們一同站著,就無話可駁」。即使公會不否認「他們誠然行了一件明顯的神跡」,也不會因此而「悔改歸正」(3:19)。因為他們既不關心耶穌是不是基督,也不關心耶穌有沒有復活,只關心維持社會穩定、維護既得的利益,所以他們就要「恐嚇他們,叫他們不再奉這名對人講論」。

【於是叫了他們來,禁止他們總不可奉耶穌的名講論教訓人。彼得、約翰說:『聽從你們,不聽從神,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吧!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官長為百姓的緣故,想不出法子刑罰他們,又恐嚇一番,把他們釋放了。這是因眾人為所行的奇事都歸榮耀與神。原來借著神跡醫好的那人有四十多歲了。】當公會禁止他們「奉耶穌的名講論教訓人」時,「彼得、約翰說:『聽從你們,不聽從神,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吧!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彼得和約翰在此所「不聽從」的,就是禁止他們奉主耶穌的名傳揚福音,因為傳福音作見證是主耶穌所賜的大使命。「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指信徒從主所看見所聽見的,他們就「不能不說」。「官長為百姓的緣故,想不出法子刑罰他們」,因為若是「這事越發傳揚在民間」,可能會使更多的百姓信從,若是懲罰他們,更可能導致百姓的騷動。「原來借著神跡醫好的那人有四十多歲了」,那人病歷漫長、病情頑固,眾所周知是非藥物所能醫治的,現在他卻痊癒了,這是無可辯駁的神跡,所以「眾人為所行的奇事都歸榮耀與神」。因此撒都該人只好「恐嚇一番,把他們釋放了」。【二人既被釋放,就到會友那裡去,把祭司長和長老所說的話都告訴他們。他們聽見了,就同心合意地高聲向神說:『主啊!禰是造天、地、海,和其中萬物的,禰曾借著聖靈,托禰僕人我們祖宗大衛的口,說:『外邦為什麼爭鬧?萬民為什麼謀算虛妄的事?世上的君王一齊起來,臣宰也聚集,要敵擋主,並主的受膏者(或譯:基督)。希律和本丟彼拉多,外邦人和以色列民,果然在這城裡聚集,要攻打禰所膏的聖仆(仆:或譯子)耶穌,成就禰手和禰意旨所預定必有的事。他們恐嚇我們,現在求主鑒察,一面叫禰僕人大放膽量講禰的道,一面伸出禰的手來醫治疾病,並且使神跡奇事因著禰聖仆(仆:或譯子)耶穌的名行出來。』禱告完了,聚會的地方震動,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放膽講論神的道。】「就到會友那裡去」,意即回到其他門徒那裡去。二人只提到「祭司長和長老所說的話」,可能因為公會裡的法利賽人與撒都該人的意見有所不同(5:34)。「他們聽見了,就同心合意地高聲向神說」,表明這是一個靠著主向仇敵誇勝的禱告會。」主啊!禰是造天、地、海,和其中萬物的」。因為門徒對抗公會,就是與全世界為敵,所以只能專心仰望萬有之主。「禰曾借著聖靈,托禰僕人我們祖宗大衛的口,說:外邦為什麼爭鬧?萬民為什麼謀算虛妄的事?」這是引自詩篇2:1-2。外邦的爭鬧和謀算,目的乃是要除掉基督。今天肉身的基督雖不在世上,但祂在所有的基督徒裡面,所以今天外邦的爭鬧和謀算,就是在對付基督徒。「希律和本丟彼拉多,外邦人和以色列民」被列在一起,表明他們都是彌賽亞的敵人。猶太人因為拒絕耶穌,就和不信的外邦人一樣成了基督的仇敵。門徒也看出逼迫乃是要「成就禰手和禰意旨所預定必有的事」,不但包括仇敵的逼迫,也包括仇敵的失敗。「他們恐嚇我們,現在求主鑒察,一面叫禰僕人大放膽量講禰的道,一面伸出禰的手來醫治疾病,並且使神跡奇事因著禰聖仆(仆:或譯子)耶穌的名行出來『」。這樣的禱告表明,他們並不以為憑自己的力量便可以應付這情境,他們乃是依賴那不屬他們自己的力量。這裡的「你僕人」,指基督徒把自己認同為神的僕人,為服事神而存活。「你聖仆」,指耶穌基督,祂奉神差遣,降世為人,完成救贖大工。「禱告完了,聚會的地方震動」,就好像當年神在西奈山與百姓同在一樣(出19:18)。「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在五旬節時,他們已經被聖靈充滿(徒2:1-4),彼得與公會的人辯論時,又再次被充滿,現在他們在禱告與讚美的時候,又都被充滿。可見聖靈充滿是繼續不斷的事。人在被聖靈充滿之後,必隨之而有某些屬靈的現象,諸如:能力、膽量和口才等。

【那許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沒有一人說他的東西有一樣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使徒大有能力,見證主耶穌復活;眾人也都蒙大恩。內中也沒有一個缺乏的;因為人人將田產房屋都賣了,把所賣的價銀拿來,放在使徒腳前,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這時耶路撒冷教會的門徒「都是一心一意的,沒有一人說他的東西有一樣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這既不是人為的規條、也不是周圍的壓力,而是被聖靈充滿的結果。「使徒大有能力,見證主耶穌復活」,就是使徒以大能見證主耶穌復活,包括放膽講道和行神跡奇事,所以「眾人也都蒙大恩」。耶路撒冷教會「內中也沒有一個缺乏的,因為人人將田產房屋都賣了,把所賣的價銀拿來,放在使徒腳前」,「人人將田產房屋都賣了」,並非賣掉了所有家業,至少留下了自己家人居住的房屋,但這些信徒的家也是開放給教會使用的,比如【那稱呼馬可的約翰、他母親馬利亞家。】(12:12)「放在使徒的腳前」,意思是請使徒決定如何分配。這些奉獻出來的錢財不是用來平均分配、實現共產,也不是用來扶貧濟困、施捨行善,而是由「被聖靈充滿」的使徒,「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有一個利未人,生在塞普勒斯,名叫約瑟,使徒稱他為巴拿巴(巴拿巴翻出來就是勸慰子)。他有田地,也賣了,把價銀拿來,放在使徒腳前。】「塞普勒斯」,就是地中海的第三大島塞普勒斯島。從亞歷山大大帝的時代開始,就有許多猶太人陸續移民到此。到了新約時代,島上已經建立了許多猶太會堂(13:5)。巴拿巴是利未人。根據律法,利未人在應許之地不能擁有土地(民18:20)。但因應許之地已經雜居了大量外邦人,這一律法不再適用(耶32:9),所以巴拿巴可能在耶路撒冷附近有田地。「巴拿巴」意思是「勸慰之子」。他本名約瑟,因【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11:24),以良善忠厚聞名,所以使徒稱他為巴拿巴,就是「勸慰子」。巴拿巴是安慰人的榜樣,他並不是用溫馨的話語來安慰人,而是付出了愛心、包容、勉勵和錢財,後來被神使用呼召保羅(11:25),並且成為使徒保羅的宣教同工(13:2)、同作外邦人的使徒(14:14)。可見巴拿巴是一個真正活出基督生命的信徒。但願我們也都是這樣的信徒!阿們!
「創25: 1-34」「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在創世紀第二十五章中記載了,亞伯拉罕的晚年,包括他的再婚及逝世,還有以撒的後代。這裡說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別處聖經稱她為「妾」(代上1: 32),所以她在神面前的地位不能與撒拉相題並論。「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基土拉的後代也是阿拉伯各族的祖先,他們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3 11: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