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現代詩與傳統意義上的「詩」的區別

[複製鏈接]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5-7-12 05: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現代詩與傳統意義上的「詩」的區別
□ 多事



初次聽說海子,還是在他自殺后不久。天才。天才的另一個含義是瘋子,這也許是一種悲哀。
悲哀,是人的一種感情。悲哀的產生有很多種,比如上了北京大學,又沒能像同學那樣在政府里謀個一官半職,眼看前途一片灰暗。再比如,進了北京,遲遲沒能拿到城市戶口,在小巷露室中片缶汲漏。終夜裡飄飄風聲孤枕獨眠,按有內線的人講:臨終前的幾年都是跟手溫柔的。人生之大不幸莫過與此。
北大有名?有名。出人才?的確。胡適。那是解放前的事情,再往遠追溯,也許可以到滿清末年。近年來北大出過什麼人才?鼓手到是很多。
北大有一種精神,不死的精神。北大人稱之為「北大精神」。在北大精神的培養下,一個天縱嬌子一不小心卧軌去了,當然要受世人的關注。於是,大家開始拜讀他的作品,得出一個結論:熱愛生活。看看這句話:面向大海,春暖花開。浩浩綿礴的胸襟,熔融歡娛的氣氛,這樣的一個人不僅僅是天才而且是人類理想的典範。縱然,這個人因為受不了多年手淫的折磨,他自殺了。但自殺,是因為這個世界太黑暗黑暗給了他一雙黑色的眼鏡上天又註定他無處尋找光明。他的自殺,是對社會的反抗是對我們的聲討。看看我們這些豐衣足食的人,我們悲哀。面對人格的悲哀。
我們該檢討自己。清華殺人了,是社會教育不好,養出一批高分低能的敗類。北大自殺的多,是因為恨世界不公。海子,是鳴響警鐘的一方怒放著鮮花的喬木,也許腐朽了,也許很久沒有鳥類停留,但喬木,也是建設材料。用你們的心去讀這首詩:「喂馬, 劈柴, 週遊世界」逍遙,自在。但逍遙自在就是一切么?不是!從明天起,他還要關心糧食和蔬菜。糧食和蔬菜,是非常嚴肅的菜籃子工程,是國家重點項目之一,做為一個北大人,在天屋漏雨的生活中,在劈柴喂馬週遊世界的日子裡,他還要關心糧食。於是,他很幸福,幸福是一道閃電咔喳一聲擊中盛雨的缶,海子對蒼天說:「我將告訴每一個人。」在幸福的時候,他想的是全世界的人跟他一起幸福。用幸福的殘瓦去接水,當然,卧軌也是幸福的一個種類。這一道閃電,讓我想起另外一幅畫面,王小波跌跌撞撞地從書桌前站起來高喊:「紅弗啊,跟我私奔吧!」
中國有一個傳統,不說死人的閑話。所以,當這個人死去后,所有反對他的聲音都是缺乏正義感的。這沒有關係,我們可以在沉默中死亡。遺憾的是,所有支持他的聲音都可以站在正義的立場上,都可以站在聖壇上用理直氣壯的嗓門喊出來,魯大師定性為:吶喊。可惜,並不是所有的吶喊都是正義的。希特勒曾經吶喊:「消滅尤太人!」他的聲音顯然沒有杜魯門的那一聲:「消滅日本鬼子!」更有震撼性。因為杜魯門的背後有兩顆原子彈,一顆被丟在長崎,另一顆在廣島。所以,當我們聽到「面向大海,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們首先要考慮:什麼花在開?是中國的牡丹,還是日本敬國神社的英花。北大的人,應該有足夠的政治頭腦。我相信,我當然相信,海子所吶喊的,是牡丹。因為他死了。但另外有人告訴我,在敬國神社裡死去的人才可以成為戰神,才可以永生。所以,即使海子看到的是滿眼滿眼飽滿的牡丹,我們也要持一定的懷疑態度:他是以什麼精神去投入死亡的。
耶穌把人類的罪背在身上釘死在十字架上,海子是不是帶著對每一個人的祝福去卧軌呢?如果這個人在高喊著祝你幸福的時候去卧軌,那麼,你是否應該懷疑他祝福的含義?
我沒讀過太多的現代詩,我也不十分清楚現代詩人的定義是什麼。是寫出一首好詩,還是用一句面向大海,春暖花開來駁三五滴眼淚?在海里能看到花開,跟馬夫週遊世界的時候還想著要關心蔬菜和糧食一樣,是非常典型的精神錯亂。何況,這個人卧軌了。他在卧軌的時候還要祝你幸福。自從尼采宣布上帝死了之後,語言和口號已經是灌了水分的了。世態炎涼,大家還是先看看清楚再說吧。



海子是什麼?
有人明確回答了我:他是詩人。
白矮在後面舔出沾滿酒精的舌頭逼嗤逼嗤地說什麼:我就是看不慣有人把他當神,我就是看不慣有人想靠他成名靠他賺錢。
他錯了。他處於半瘋狂狀態才會說出如此無知理由--對他自己無知。
看上去他很憤怒,但憤怒這個詞也許超出了我的範圍。應該說,我用十分不屑的心情寫出了昨天的文字,用一種高高在上的神態去問:海子是什麼?當時,我並沒有憤怒。當你看到一隻癩蛤蟆跳到你的腳面上的時候,你不會覺得憤怒。你會感到噁心,厭惡,也許還有一點點恐懼。
在泡網,當代詩人接觸多了。第一個應該是那麼藍,我覺得,這個人偏激些、浮躁些、超出他自身水平地驕傲和浮華。但我不能說他不是詩人。他是詩人,因為他至少能在斷句中表達出一個涵義。也就是說,無論他寫出的語句多麼的可笑,試圖在每一造句每一個用詞上都表現出對傳統文化的反抗和蔑視,但骨子裡,他沒能脫離那個傳統。他在掙扎,掙扎著去擺脫北大,那座歷史名校灌輸給他的所有傳統的中文語法的壓力。似乎一定要反邏輯、另類,那麼藍這個名字才會顯得與眾不同,人們才肯承認他是詩人。相比起來,唐宋名家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要推敲再三,卻顯得小氣了。正因為這樣,看那麼藍的詩如同看一個連體的怪胎,噁心、卻又心痛。
第二個應該是白玉苦瓜了吧?對那個人,我保持一種憐憫。跟那麼藍比起來,他還沒有自己的思想,還不懂得什麼叫生活什麼叫社會。他所贊成的,別人一定要跟著贊成,他所反對的,別人一定要跟著反對。說句時髦的話:憤青。按我們那個年代的名詞來形容,就是傻冒。跟那種人沒什麼可談的,如果你反對他,那麼他會認定你是愚昧的。如果你贊成他,而且用你的智慧將他的理想提高到他永遠無法想象的美好高度,那麼他就會十分虔誠地崇拜你。從理論上講,被憤青所崇拜,和被他們視為弱智是同等的侮辱。如果你既不想被崇拜,也不想被視為弱智,那麼你所能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離他遠點。
第三個詩人,該是桑克了。如果說那麼藍因做作而令人噁心,苦瓜因憤青而讓人討厭,那麼桑克則一定是那種另人恐怖的了。
那麼藍有著深厚的中文根底,如果有一天他突然意識到詩人的智慧不是在詞句中表現出來的,而是從詩的內涵里流露出來的,那麼他可以成為一個不錯的詩人。如果,白玉苦瓜隨著年齡的增長懂得去尊重和理解別人,懂得世界的廣博自己的無知並開始嘗試著學習,那麼他有機會成為一個詩人。而桑克,卻是要改變詩歌。他懂得什麼是古體詩什麼是現代詩,他懂得所有文人總結出來的理論,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而且,是抱著一種信念去做。他要把丑的說成是美的,把惡的說成是善的,把萬物之主人類五千年智慧的結晶用雙手去扭曲去摧毀,把所有美麗的外衣所有深刻的靈魂都用粗俗的、平庸的、腳趾蓋炸蝦片,大鼻涕甩秀湯之類的東西表達出來。
海子是什麼人?海子不過是個詩人。這個回答是錯誤的。海子不是詩人,他的文化不夠寬廣,他的智力不夠聰慧,他的人生沒有沉澱,他所擁有的只是生理和心理的失橫,肉體與靈魂的掙扎。這是大家樂憤怒的真正原因,他比較弱智,自己都搞不清自己為什麼憤怒。海子,不足以讓人憤怒,一個死去的、沒文化的人,中國每天要死掉幾千個。吹鼓手,不足以讓人憤怒,廟裡的和尚們為泥胎歌功頌德,靠草塑發家致富,更何況他們吹捧的是有血有肉的人。把海子當做詩人去吹捧,卻足以讓人憤怒。因為他們在醜化中國五千年的傳統,他們試圖為自己的平庸、無才無能批一層美麗的外衣!當你精心愛戴的事物被一群無恥之徒用來粉飾太平的時候,你往往會感嘆滄海桑田的變遷。但當這群無恥之徒妄圖用狗屎來代替皇冠帶在李白頭上的時候,你就該憤怒了。我可以縱容他們假冒詩人欺騙傻逼青年錢財去養家糊口,但我不可以看著他們將自己的平庸用無恥去粉飾然後蹬上祖先的祭壇。你們,這些正在中國現代文壇上歡蹦亂跳的小丑,根本就不是詩人!你們,捧出海子,只是為你們自己粉飾「詩人」的外衣。用一個死人的棺木裝點無恥的門面,用中國人對死人尊重的傳統做擋箭牌。海子死了,並沒有留下任何配稱為「詩」的文字。海子的屍首卻成為小丑們跳梁的根本。
詩人是什麼?詩人是哲學家,將人類的某種感情凝聚在山林曠野中透過胸膛氣息的盤旋在海浪的峰巔吶喊出來,那喊聲在雲層中飛掠而過直到海天交界的邊緣去膨脹去爆發。詩人寫出的句子是靈性堆積而成,是文化熏陶而成,是被大自然召喚的人類共有的感情。詩人,不是某一個人,而是上天派到人間歌頌萬物的精靈。詩人,並不是每一個會寫字的人都能做的,詩人,必須有靈感。桑克、那麼藍、白玉苦瓜,或者說《詩生活》那種檔次的詩人,不過是一群打著「詩歌」的旗號討飯吃的乞丐。我一直沒說,是因為乞丐也有尊嚴,我稱他們是乞丐,他們也許不會不高興,但我如果說他們討飯的缽不是詩,那也許會醞釀並爆發為階級對立。所以,我們還是另外找一個聽得過去的形容吧:電子琴可以模擬鋼琴,但如果把兩件樂器擺在一起並演奏,那麼任何一個不是聾子的人都能用耳朵分辨出其中的差別。這個比喻顯然抬舉了海子,但可以照顧很多人的情緒。
海子是詩人么?他不是。他只是把聽來的東西堆積起來。他在祝福你們么?他沒有。他只知道祝福這個詞在詞海中的解釋,他根本就不懂得祝福是一種渾厚寬廣的感情,是博愛通過伸展的雙臂延續到森林中去觸摸生命的安享。任何一個不是傻逼的人都不會用閃電去形容祝福,最起碼,閃電容易出人命。馬夫也不配去關心糧食和蔬菜。關心,是站在與別人平等或高出的地方,用「心」去幫助別人。關心,絕不是週遊世界的人配用的名詞。
古人「推」「敲」的時候,是在靜靜的夜裡,用心想著寺廟中的僧人,用自己的雙腳走出遊客晚歸心態的寫照。而海子那類人,用骨格或骨架,用挖或掘,卻是在研究哪一個詞更能表達出自己的另類,更能讓讀者去領會他的憤怒。或者是恨世界的不公平、或者是什麼痛苦無聊做流淚裝的自哀自憐、無病呻吟的受虐心理。這群人並沒有愛,愛對他們來說只是在其想象中,用來標榜自己的偉大、形容自己的寬容、給不存在的觀眾展現的某種光輝形象。或者更直白些,愛,只不過是他們在內心深處用來反抗自己因無才無能卻又自認牛逼的一種解脫方式。他們認為自己很牛逼,他們認為自己應該享受牛逼的待遇,而他們之所以享受不到牛逼的待遇並不是因為他們無才無能,而是他們的愛太寬廣,他們的愛太博大,世界上那些世俗的人無法理解。於是,在夢中,這些世俗的人跪在地上感謝他們「明天的祝福」,感謝他們的愛。他們自己也為這種虛幻的場景而自我感動得流淚。
也正是因為這種自我崇拜的心態,使他們的變態成為一種可怕的信念。他們認為自己是完美的化身,是生活在我們之後,用超前的目光和心理去看世界的人。他們認為他們是偉大的、正確的。最恐怖的是,他們認為他們有責任教育我們,有義務改變我們的蒙昧和無知。當然,這種教育從某種角度來講是為了把我們的思想層次提高到能夠認識到他們是先知,是偉大的、是值得我們心干情願為之頂禮膜拜的。對他們來說,能把我教育成肯向海子磕頭的程度,已經是他們所能做的,最寬容的事情。所以,他不肖去親自教育我。因為親自教育我難免會沾染上我的世俗的可憐氣,於是,他張貼出一系列足以讓任何一個念過小學有基本智商的人都看得懂、理會的到,看過後肯心甘情願承認自己的確是水平不佳,而產生聞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羞愧。然後我們就可以看到以海子作為自己招牌,用博愛作為自己人生目標的偉大詩人跟一個理所應當的崇拜者上演達魔和二祖之間的那一幕:「你懺悔了么?」「是的,我懺悔了。」然後法師的臉上流露出寬慰的笑,他身後的背景也因為光環的逐漸明亮而變得異常模糊,觀眾們抬起頭看去,只見到空中飄浮著寬容的身影。偉大的一幕經過一袋煙的功夫在腦海中消失,張開眼是凌亂的書桌和散發臭氣的襪子。每天這一袋煙的時間,也就是他生命重複的終點。當這景象重複了一個又一個的三百六十五次,光環的強烈已經不足以蓋住飄浮在空中的那張臉,那張臉上寬厚大度的慈愛漸漸被每天早起鏡子裡布滿皺紋和疲憊的倒影所代替的時候,那景色不再誘人。然後,他自殺了。當你看到這樣一個人為自我感動而祝福你的時候,你有什麼樣的感覺?另外,為你祝福,簡簡單單的四個中文字,有多少涵義,作為一個詩人或者自封的詩人,是應該知道的。
附:中國語文常識
中文的涵義與朗讀的重音和字詞的停頓有直接關係。以「為你祝福」做例子。重音落在「為」上,一般是強調錶現。重音落在「你」上,則強調承受的對象。落在「祝福」上,則強調動作。寫詩,最重要的技巧,就是通過斷句使讀者在讀文字的時候將重音落在不同的字上,從而表達出作者內心想強調的那個詞。由每一句中不同的重點詞串聯成意境,通過這個意境來表達作者的情感。所以,並不是任何形式的斷句都可以被稱為「詩」。詩是通過用詞、朗讀、造句、組意串接起來,將某種情緒升華后與朗誦者產生心靈共鳴的文學表達形式。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作家,但絕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詩人。詩人需要靈感和天才,不是自認或自封的那一種。沙子在下面說,模仿海子的人越來越多。這句話有本質的錯誤,應該說:模仿汪國真的人越來越多。因為那樣的詩一不需要天才,二不需要文化,三不需要智慧。
面向大海
牽出一條狗
漏著粗大的腳
把頭皮迎著月亮剝出白骨讓它叫
斷續的聲音,是為你祝福
明天推開門
一遍絨毛,春暖花開



如火如荼的戰爭進行到一半,敵人採用了極其卑劣的程咬金戰術。所謂我進他退,我退他也不進,拒絕任何形式的近距離接戰。毛主席曾經教導說: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敵駐我擾,敵疲我打的十六字方針到了現代詩精英份子的手中被去掉四分之三,只剩下敵駐我擾一條路線。
縱觀歷史長河,跳樑小丑無不順息間灰飛煙滅。遠如張春橋,近如衛惠,哪一個不是被人民群眾雪亮的火眼今睛看穿了褲衩?正所謂面向大海,春暖花開,顯然是看到衛惠身體內縱然流出了汪洋大海,也難掩其中一點紫紅蓓蕾,故盡縱其情。心亂說,面向大海,春暖花開有十分強烈的樂感,我同意這句話。這裡,因為打字太快的原因,我不得不解釋一句:下面將進行嚴肅的文學討論,與衛惠或烏鴉不再有任何關係,請大家不要胡思亂想。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除唐宋詩詞外,成語也是集前人精華之大成。春暖花開,是中國的一句成語,當然有韻律在其中。而「面向大海」一詞,怕也不是海子創造的,勃海灣漁民每天都面向大海,而這些人顯然不在陳夢吉所說的「藝術」範疇中。海子的功勞,有,把二者結合起來。但如果把這種四字一組兩兩地結合起來就算有樂感的話,那麼中國誰沒有樂感?也許這些騷擾者準備反擊:那是詩人的靈感,並不是每八個字都能組合得那麼好。
我承認,這八個字的組合也許有酒精過後的瞬間靈感,但如果把「瞬間的靈感」算成詩人的靈感,那就太可笑了。詩歌創作中有一個不成文的標準:具有不可思意的創造性。而具有創造性思維的人,並不全是詩人。國際犯毒中有一個傳統手段,就是將毒品包入避孕套,通過肛門攜帶入境。雖然這是一個傳統手段,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第一個發明這種方法的人顯然具有大部份詩人都不具備的創造性想象力。我們顯然無法考證那個人是不是現代詩的鼻祖,但我們可以肯定,他所有的徒弟都無權申請這一手法的專利。大海中沒有春暖花開,但在海中看到花開的人古往今來筆筆皆是。說通俗一點,浪花這個詞就是把海與花結合在一起的完美寫照。面向大海不是他創造的,春暖花開不是他創造的,浪花的意境更不是他創造的,那麼我無法將這句話的構造靈感歸結到他的身上。
一百多年前,一個美國人在太平洋海岸發現了黃金,這一發現掀起了轟動世界的淘金熱。美國人雖然沒靠淘金髮家,但他們在太平洋西岸建造了舉世聞名的好來烏。美國最傳統的文化,也就是電影文化。中國的文壇,目前也處於淘金時代,那些愛好中國文化的人在文革過後的荒涼中汲取任何可以吸收的養分。遺憾的是,中國不是北美,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現在所謂的「詩」作為一種文學形式,我並不反對它的存在。那畢竟是一種表現行為。海子被標榜為現在所謂的「詩」的詩魂或者是詩聖,我也不反對,那畢竟是你們的家務事。我所反對的,是你們將「現在的」三個字拿掉。你們寫的是詩么?顯然不是。既然你們不在意詩歌的語言,不在意它朗讀的聲音,不在意它所要表達給讀者的含義,只在乎作者寫作時的感情,那麼,你們已經把「詩」這種體裁的標準簡化了四分之三。(當然,我知道簡化四分之三並不是有意的,只是你們習慣性行為,無論掐架還是做詩,無論操逼還是生孩子,你們有權只關注海水奔涌,春暖花開的那個瞬間。)那麼,你們是不是能自覺一點,或者說,對祖先的文化尊重一點,給你們的東西安一個恰當的名稱?類似「鄉土文化」「三句半」「順口溜」?尤其是以冷麵狗屎為代表的那批人,能不能坦白地稱你們的東西是「操逼長短句」?其實,長短句這個名稱比較適合你們的作品,而且還有現代意味。
礙著某些朋友的面子,暫時不罵北大了。百曉生和高遠矚也不點名批評了,畢竟我們不太熟。說多了有人就要說我傲氣,不是傲氣,而是你們能不能擺擺不讓我傲氣的姿態?我有沒有病,是不是能人或者弱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並沒有提著長槍去衝擊風車,我唯一的錯誤不過是用牛刀去宰一隻雞罷了。

附:現代詩評論(海子的詩)

我想我已經夠小心翼翼的
我的腳趾正好十個
我的手指正好十個
我生下來時哭幾聲
我死去時別人又哭
我不聲不響的
帶來自己這個包袱
儘管我不喜愛自己
但我還是悄悄打開

這一段挺好,說的是普遍哲學。而且把自己比成一個包袱,而且悄悄打開,形神並貌。但百曉生能不能出來解釋一下:「儘管我不喜愛自己」,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嘮家常謙虛一下么?心亂進來一下,「喜愛」的愛字我讀著繞口,能不能從音樂角度來說明說明?

我在黃昏時坐在地球上
我這樣說並不表明晚上
我就不在地球上 早上同樣
地球在你屁股下
結結實實
老不死的地球你好

這一段,為什麼詩人從「我」轉到「你」?在用了11個「我」之後,出現一個「你」,而且下句馬上問:地球「你」好,這個你又馬上轉指,由擬人轉為擬物,從中文排列上有什麼解釋?從現代詩角度來講,又怎麼解釋?

或者我乾脆就是樹枝
我以前睡在黑暗的殼裡
我的腦袋就是我的邊疆
就是一顆梨
在我成型之前
我是知冷知熱的白花

這一段中詩人將自己比喻成「樹枝」,然後將靈魂嵌到用腦殼勾划的邊疆中,腦殼又成為「梨」,也就是從靈魂狀態轉為實體,再回歸到「白花」。請問,為什麼不用破皮而出的芽的狀態,而用母體的樹枝和後面個體形式的「梨」、「白花」對仗?

或者我的腦袋是一隻貓
安放在肩膀上
造我的女主人荷月遠去
成群的陽光照著大貓小貓
我的呼吸
一直在證明
樹葉飄飄

由個體而群體,由花開梨實到葉落,有漸進的過程。那麼,從梨到貓,從貓又到外界的葉,由靜而動,動而飄搖滿眼,跟造貓的荷月、成群的陽光之間的關聯在哪裡?

我不能放棄幸福
或相反
我以痛苦為生
埋葬半截
來到村口或山上
我盯住人們死看
呀, 生硬的黃土 人丁興旺

這一段是什麼意思?無論如何度過一生都是生生死死?那麼,無論幸福或痛苦,作者都不喜愛自己么?從植物到動物的轉變,以及詩中暗示的,對地球的依賴。動物的被創造聯繫在一起,跟黃土生硬、人丁興旺的宿命論有關係。那麼,植物的自發,和詩文中「你」的兩個暗喻,與全詩有什麼關係?作為植物的人熱愛地球去問好,作為動物的人冷眼看世界。掙扎,可以說得通。結論:行文拖拉,違反詩歌「凝鍊」的標準。喻意含混,不突出,無論是出世還是入世,都積與浮層表面。

妹妹今晚去新疆(冷麵狗屎 )

今晚 妹妹去新疆
此刻正坐在幽暗的車廂
在賓士的星星里遙望
那個牛羊象雲朵一樣歡樂的地方
從瀋陽到新疆
三天三夜的火車
三天三夜的幻想


前兩句以平音結尾,用「幽暗」和「星星」來展現離家的心情。而用「賓士」來比喻星星,暗示妹妹像星星那樣的可愛,而且賓士的動態為下面節奏的變動打下附筆。好。三四句將氣氛挑高,展現出對未來的希望,用詞輕快明朗,襯托出年輕人的性格。好。五、六、七為短句,語氣平滑,與三、四相連缺少類似「賓士」的過渡。擾亂詩歌的節奏,另讀者詫異。敗筆。

妹妹,這次走得真是很遠(逗號將流暢的語氣割斷,但用得好。第一節詩歌有抒情的意味,逗號可以算做一個轉折,讓讀者的思維跟隨作者進入下面家人擔憂的氣氛)
三十個月亮將空照在你的書桌上 (上字用得好,跟上句的逗號相合應,有拖拉感,影響語音的明快,但也是鋪墊的必須)
媽媽已經從日曆上圈下了今晚的月亮
還將在天氣預報里日日守侯新疆(從天氣預報到日日守候新疆,俗稱並列變格烘托母親念兒的心態,絕品)
此刻正在大連的爸爸
此刻正在電話里和家人一起向你張望 (連續兩個此刻用得好,表達出關切。兩個「正」卻與此刻又重複,連續四個意義相同的詞用在一起,不是敗筆,是敗類。)
妹妹 沒有出過遠門的妹妹
二十年匆忙成長的妹妹
只有哥哥了解你課本旁邊的痴狂 (上面四個雷同詞,然後用了三個妹妹的疊音,居然只用了一句來形容。這種東西也叫「詩」?你學過中文沒有?這裡該用排比句。)
你說那裡是你的一個夢想
就算七月的火車疲倦而冗長 (疲倦好,冗長一般勉強維持朗讀音的順暢)
你也要看見你的夢想
你也要頂著驕陽走到伊犁河旁 (再次重複「也要」。這裡應該換詞來使得詩意向前跨進。原地踏步,氣度不夠寬廣,絮絮叨叨無大家風範。)

妹妹 去往那個遙遠的地方 道路漫長 (去往,再次沒有應和,累贅)
你會看盡風光萬千的大好河山
你會看見無數人們的歡樂和憂傷 (風光萬千好大山河,景好。快樂憂傷,人情豐富。都對妹妹的未來充滿激勵。)
只要火車還在你一路的幻想中奔駛
就不要詛咒旅途、就不要顯出幼稚 (幼稚?上一句已經不能跟前兩句的意境相比美,幼稚一詞簡直是幼稚。幼稚屬於中性偏貶抑的,應該換一個對妹妹幼小心靈有愛護感的詞來代替。)
也不要隨便與他人說話
你要分清壞蛋的殷勤和陌生人的善良

妹妹 一路順風 妹妹 (一路順風夾在兩個妹妹中間不值玩味,也不足以引出詩歌最後的抒情。這個詞與後面妹妹中間的空格應該用感嘆詞代替。)
等你在美麗的天山腳下奔跑歡唱(奔跑歡暢連在一起使得詩歌的節奏過快,應加連詞)
你要替哥哥嘗一嘗那裡的葡萄
你要替哥哥摸一摸那裡的牛羊
遺憾你不是弟弟 妹妹 (弟弟妹妹?什麼亂78糟的。能不能少用空格多用連詞,或者用「男孩」來代替?最後的抒情居然還不能表達清楚,要讀者停下來思考產生斷續感?會不會寫詩,能不能說中國話?老子是在讀詩消遣,不是在研究這東西能不能幫助中國入關。)
不然你還要趁夕陽落山的時候(還要,與上面的「遺憾」到底他是遺憾她不是弟弟不能親嘴還是怕她親嘴太為難怕給妹妹增添麻煩?耍酸賣騷,玩小聰明故意用漫不經心的語氣來結尾,一點詩人瀟灑的風度都沒有。)
替哥哥吻一吻那裡的姑娘

扯吧。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3: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