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嘉靖不上朝,卻親自監工修了一個地方,《永樂大典》能倖存全靠它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22-10-14 13:09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明朝初年,並未設立專門保管史冊典籍的機構與地點。至明代中期,府庫盈書,浩如煙海,建造藏書機構也就逐漸提上了日程。明孝宗時期,大學士丘濬上書說:「自古帝王藏國史於金匱石室之中,蓋以金石之物為物堅固久,非土木,又能扞格水火,使不為患。」丘濬所慮在於後世,他明白建金匱石室以藏文獻典籍,便可使「祖宗功德在萬世,永傳信而無疑,國家典章垂百萬,遞沿襲而有本矣」。<br />
但明朝真正修建金匱石室還是始於嘉靖年間。嘉靖十三年(1534年),嘉靖皇帝下諭閣臣建造神御閣以藏祖宗御像,這裡的神御閣後來改名為皇史宬,成為了明清兩代保存文獻典籍的場所。皇史宬歷經兩年,於嘉靖十五年落成。嘉靖帝對皇史宬的建造格外重視,從選址、經劃到動土建造,都親自過問,甚至親臨施工現場視察指揮。<br />
從皇史宬的設計上也可看出嘉靖帝對於藏書傳統的重視。首先,皇史宬坐落於南內,其外觀設計與紫禁城宮殿群並無二致,漢白磚石,琉璃瓦頂,與原有的宮殿群渾然一提。華麗與莊重兼具,體現出了皇家的氣魄與威嚴。<br />
皇史宬建成之後,受到了高度評價:「從古所無之異章,其鴻規廠麗,龍閣崔巍,石室金匱,不假寸木」。「石室金匱,不假寸木」表明皇史宬在追求外觀上的賞心悅目之外,也注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03: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