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秦王掃六合」到明清大一統,五德終始說的起起落落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22-10-14 12:59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春秋數百年的兼并戰爭后,進入戰國時代,只剩下幾個大國爭雄。此時,諸子百家都推出了自己的學說,向各個國君兜售。到了戰國末期,由於爭霸戰爭的推進,各國認為原來「王」的稱號已經無法代表其地位,各國先後率自稱帝。在這樣一個帝制運動的時代里,急需一種為其服務的思想。齊人鄒衍的五德終始說應運而生。五德終始說的核心「五德終始」源於我國歷史早期的「五行」觀念。<br />
五行觀念產生的具體時間現已不可考,但它與中國先民的日常生產生活、交通出行、圖騰崇拜均有密切的聯繫。由於材料不足,導致學者對於「五行」最原始的指代爭論不休,。但《逸周書》記載,周公回答周武王問題時曾講道:「五行:一黑,位水;二赤,位火;三蒼,位木;四白,位金;五黃,位土。」因此西周時期,「金、木、水、火、土」被視作五行應該沒有疑問。五行被認作是構成世界的五種基礎物質,他們相互之間既可以相互克制,又可以相互衍生。<br />
鄒衍利用五行相剋的學說,結合了傳統「陰陽」觀念與天人感應學說,建構起一套合法解釋權力更迭的思想。他首先將五行學說運用到王朝變遷上。他指出:黃帝為土德;夏代黃帝世系,所以夏為木德;商克夏,商為金德;周克商,周為火德。將來代替周王朝的,必定為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0: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