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對自來水及純水的再認識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天外飛餡 發表於 2005-7-7 16: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自來水廠和自來水是第一次飲水革命的產物。通過原水預氯化、加混凝劑(加礬)、混凝、沉澱、過濾、加氯消毒等工序製得的自來水直到20世紀七十年代以前,以潔凈、安全而完全適合於人們的飲用。但自來水的傳統工藝,是用來物理污染和生物污染的,它無法對付化學污染。對於農藥、殺蟲劑、合成洗滌劑、重金屬、各種無機及有機化合物以及其他有害的毒素,傳統工藝無可奈何。自來水不能解決在污染狀況日益嚴重的今天如何保持平衡飲水的難題。

目前,自來水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水源污染日趨嚴重,使得自來水水質不斷下降。據國際衛生組織報道,自來水中含有有害有機物已達756種,其中20種確認致癌,24種可疑致癌,18種助癌促癌,47種致突變物,而且,這些有機物採用傳統的凈水設備和工藝是無法有效去除的。
  氯作為自來水傳統工藝中的主要殺菌劑正成為水的新污染源。其危害主要有:氯有強氧化性,它會破壞水中的營養物質,並阻礙人體內平衡。氯與水中的有機物反應生成三鹵乙酸等致癌物,這些物質屬於致癌、致突、致畸的「三致」物質。
  自來水經過漫長的管道等送至用戶,特別是屋頂水箱,存在著嚴重的「二次污染」,這已是眾所周知。我國科學家研究發現,高層住宅水箱中有97種藻類生長繁殖,對居民飲水造成污染,其中有六種藍藻可能產生毒素。據北京衛生防疫站的檢測,由於二次供水污染,有15%的自來水超過國家飲用標準。

「合格的」符合標準的自來水是否可以放心地喝
  須知我國的「生活飲用水標準」是八十年代初討論制訂的,僅35項指標,而目前國外飲用水標準,WHO(世界衛生組織)有133項(其中有機物89種),美國有88項(其中有57種),而且每隔一年要審查修訂,增加新的測試項目和指標。眾所周知,本世紀科技發展迅猛異常,八十、九十年代出現了大量新的合成有機物,還發現了各種有機物的新的有毒機理(包括不少過去以知的有機物),而這些都不可能訂入十幾年以前的水質標準。因此,制訂新的國家飲用水標準勢在必行。

自來水煮沸后喝是否安全有益
  把水煮沸可以殺死水中的微生物,是古代人們解決生物污染的良策,但在今天,把自來水煮沸喝並不代表安全。
  煮沸無法去除重金屬、砷化物、氰化物、亞硝酸鹽、有機污染物(農藥、殺蟲劑、除草劑、合成洗滌劑)等有害物質。
  水煮開能使大多數揮發有機物(如三鹵甲烷)揮發除去,但如三鹵乙酸致突變性有機物不能除去。
用鋁或鐵容器煮水時,水中的亞硝酸氨(一種強烈致癌物質)會明顯增加。
  水燒開后,水中含氧量急劇下降,不利於人體新陳代謝。
  生水中的六環水較多,六環水與人體細胞最具親和力,也最有利於健康,而開水因受熱大量失去六環水結構,相比而言,較難為人體所吸收。

我一直喝自來水,也沒感到什麼不適。――錯了
  對我們威脅最大的恰巧是這種緩慢而漸變的過程,有的人一向身體很好,但可能會突然間得了重病。這也許就是水中的有害物質在其體內積累的緣故。須知,人類有80%的疾病是與飲水有關的。
    另外,我們知道,人的身體是最高級最精密的過濾裝置。但是如果把除害的任務都交給肝、腎、脾等,那麼他也許會因負擔太重而累倒。

何謂純水
  用反滲透方法(RO)或蒸餾方法製得的水都稱為純水。純水的特點是除了H2O(水)之外,有益有害物質基本上都被除去。反滲透方法製取純水確實是水處理行業的重大進步。它的目是水越純越好和。純水更多地適用於工業領域,如電子、生化等行業。

為什麼不宜長期飲用純水
  平衡飲水理論要求飲水中含有適當比例的礦物質及微量元素,以使人體與自然界處於和諧狀態。
純水有極強的溶解各種微量元素、化合物、營養物質的能力,大量飲用后,體內一些人體所必須的物質會被迅速溶解在水中並排泄出體外,人體內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含量就會失去平衡,長期如此可能引發疾病。
  迄今為止,科學家已認識到15種微量元素是人體所必需的,有些僅存於水中。如硒,硒對心臟及肝的功能有著重要的作用。

桶裝水的二次污染是怎麼回事
  桶裝水使用時,每放出一升,必定有一升體積的空氣夾帶著細菌和塵埃進入瓶中,而細菌的繁殖周期是以小時和分鐘計算的,在幾天內細菌的數量就會大大超標。因此,有關專家認為,「開瓶二天時間內不能保證水質不受污染」。再考慮到現用的飲水機,最高水溫90 oC,最低水溫7 oC,均對細菌無殺滅能力,直接飲用這種水是令人擔憂的。

[:474:]

沙發
ahcjs 發表於 2005-7-9 21:04 | 只看該作者
WHO(世界衛生組織)有133項,我要好好學習,仔細研究.....不然怎麼知道灌的是自來水還是純水呢??呵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6: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