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十六國時期,如此多的漢族南遷,東晉是如何安置他們的?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22-8-23 23:11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這些南遷的成功的百姓,大多數都是以世家大族為首領。而東晉王朝本身也是在北方南渡士族的支持下建立的,因而東晉對這些南渡的士族都採取了拉攏的態度。當時拉攏士族的一個政策就是設立僑州、僑郡。在當時,統一將南遷的流民稱為「僑人」,而設置僑州僑郡就是對其士族身份的認同和優待。<br />
當時的士族「競以姓望所出,邑里相矜」,往往將地望作為士族標記。例如當時十分具有權勢的士族有琅邪王氏、陳郡謝氏,其地望都在北方。當他們遷徙到南方之後,如果改稱為丹陽王氏、會稽謝氏,那就無法體現其地望、家族的高貴了。而採取設立僑州僑郡就能解決這個問題。<br />
僑州僑郡的設立早在西晉末年就出現了。永嘉之亂的時候,司馬睿南遷,跟隨來的有1000多家琅琊人,於是司馬睿在建康(南京)僑立一個懷德縣。335年,司馬睿又僑立琅琊郡,稱為南琅琊郡。東晉建立之初,又僑立了南徐州、南兗州、南青州、南豫州,而幽州、冀州等地的僑民較少,因而沒有設立僑州,只設立僑郡僑縣,並歸屬於其他僑州管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0: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