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路8: 1-56>

[複製鏈接]

3258

主題

3278

帖子

5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5131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霞步思 發表於 2022-8-22 04: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路8: 1-56】【過了不多日,耶穌周遊各城各鄉傳道,宣講神國的福音。和祂同去的有十二個門徒……。】在路加福音第八章中,路加說:【過了不多日,耶穌周遊各城各鄉傳道,宣講神國的福音。和祂同去的有十二個門徒,還有被惡鬼所附、被疾病所累、已經治好的幾個婦女,內中有稱為抹大拉的馬利亞(曾有七個鬼從她身上趕出來),又有希律的家宰苦撒的妻子約亞拿,並蘇撒拿,和好些別的婦女,都是用自己的財物供給耶穌和門徒…。】在此之前,主耶穌是「在加利利的各會堂傳道」(4:44),現在可能因為掌管會堂的法利賽人越來越排斥主耶穌,所以祂就「周遊各城各鄉傳道」。主耶穌「宣講神國的福音」,是預告神國即將來到,每個人對於國度的反應,將決定自己是進去還是錯過、聽到的是好消息還是審判。「被惡鬼所附、被疾病所累、已經治好的幾個婦女」,他們都與「十二門徒」同列。「抹大拉的馬利亞」,這個稱呼是為了要和伯大尼的馬利亞及其他的馬利亞有所分別,因為馬利亞是一個通俗的名字。「希律的家宰」,即管理希律王家錢財的人,具有很高的社會地位。「用自己的財物供給耶穌和門徒」,表明耶穌和祂的門徒出外周遊傳道,並沒有靠神跡供應自己的需要,而是靠一批婦女們供給財物,並且默默地服事。【當許多人聚集、又有人從各城裡出來見耶穌的時候,耶穌就用比喻說:『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被人踐踏,天上的飛鳥又來吃盡了。有落在磐石上的,一出來就枯乾了,因為得不著滋潤。有落在荊棘里的,荊棘一同生長,把它擠住了。又有落在好土裡的,生長起來,結實百倍。』耶穌說了這些話,就大聲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當許多人聚集」的時候,「耶穌就用比喻」對眾人說話。「比喻」是用大家所熟悉的事物來表達深刻的真理,而人們對比喻的了解程度,乃根據聽的人是否真心要主而定。對無心要主的人,似懂非懂,比喻對他們並無幫助。「撒種的」指主自己;「種」是指神的話。種子是有生命、能生長的東西,表明神的話里有生命。而種子需有田地才能生長,這田地就是人的心。「有落在路旁的」,「路旁」因被人踐踏土很硬,種子會暴露在地面,容易成為鳥類的食物。「飛鳥」象徵魔鬼。「有落在盤石上的」,「磐石」指多石子的地,稍微覆蓋了一些土壤,厚度卻不足以留住水份,上面生長的植物很快就會枯乾。「有落在荊棘里的」,荊棘有很強的生長力,使正常植物生長的空間被奪去了。「又有落在好土裡的」,「好土」就是一個人的心田能讓神的話深深地往下紮根,可以「生長起來,結實百倍」。「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耳朵」是人接受神國之道的最重要器官,我們必須先把神的話「聽」進去,然後它才會開始在我們的心裡發生作用。

【門徒問耶穌說:『這比喻是什麼意思呢?』祂說:『神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至於別人,就用比喻,叫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明。】「神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意思是只有渴慕追求的人,才能領會「神國的奧秘」。而那些不求甚解的人,會與真理擦肩而過,「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明」。這並不表示神不願意人明白神國的奧秘,而是指出人既無心追求神的國,也就無需明白神國的奧秘。【這比喻乃是這樣:種子就是神的道。那些在路旁的,就是人聽了道,隨後魔鬼來,從他們心裡把道奪去,恐怕他們信了得救。那些在磐石上的,就是人聽道,歡喜領受,但心中沒有根,不過暫時相信,及至遇見試煉就退後了。那落在荊棘里的,就是人聽了道,走開以後,被今生的思慮、錢財、宴樂擠住了,便結不出成熟的子粒來。那落在好土裡的,就是人聽了道,持守在誠實善良的心裡,並且忍耐著結實。】主耶穌清楚地解釋了這個比喻,說明為什麼「神國的福音」臨到時,聽道的人會對「神的道」有不同的反應。四種土壤比喻四種人聽道的態度,既是四種人的屬靈光景。「那些在路旁的」,比喻人根本就無心要接受神的話,所以很容易被撒但奪去。「那些在磐石上的」,比喻人聽了道后立刻「歡喜領受」,因心裡「沒有根」,只是一時的相信,「及至遇見試煉就退後了」。「那落在荊棘里的」,比喻人聽了道后,因心裡充滿各種思慮、錢財和宴樂,使神的話在他的心裡雖會成長,但「結不出成熟的子粒來」。「那落在好土裡的」,比喻聽道的人把真道「持守在誠實善良的心裡,並且忍耐著結實」,讓神的話從他們身上活出來。

【沒有人點燈用器皿蓋上,或放在床底下,乃是放在燈台上,叫進來的人看見亮光。因為掩藏的事沒有不顯出來的;隱瞞的事沒有不露出來被人知道的。所以,你們應當小心怎樣聽;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凡沒有的,連他自以為有的,也要奪去。『】
這裡主耶穌講了「點燈的比喻」。人點燈不是為了隱藏,所以要「放在燈台上」 以照亮周圍,「叫進來的人看見亮光」。神的話語也是為了向世人宣講,因為「神的道」就是真光,為要「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約1:9)。雖然眾人對「神的道」會有不同的回應,門徒卻「應當小心怎樣聽」,好好領受和回應,因為門徒將來在傳道時,要把暫時「掩藏、隱瞞」的「神的奧秘」傳給眾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那些領悟了真理、並且謙卑順服的人,還要得著更多真理的亮光。「凡沒有的,連他自以為有的,也要奪去」,那些自高自大的人,他們對真理似懂非懂的,則他所以為懂得的,也要歸於無有。【耶穌的母親和祂弟兄來了,因為人多,不得到祂跟前。有人告訴祂說:『你母親和你弟兄站在外邊,要見你。『耶穌回答說:』聽了神之道而遵行的人就是我的母親,我的弟兄了。『】主耶穌因忙於傳道,有時「連飯也顧不得吃」(可3:20),祂的肉身親屬就「說他癲狂了」(可3:21),所以他們就請了祂的母親和弟兄來勸祂(可3:31)。主的話並不是排斥祂肉身的親人,祂乃是要啟示一件事:人不是靠血緣,而是靠遵行神的話,才能與主產生永世的生命關係。因此凡是「聽了神之道而遵行的人」,無論是猶太人還是外邦人,成為主耶穌的家人,所以基督徒彼此互稱「弟兄姐妹」。【有一天,耶穌和門徒上了船,對門徒說:『我們可以渡到湖那邊去。』他們就開了船。正行的時候,耶穌睡著了。湖上忽然起了暴風,船將滿了水,甚是危險。門徒來叫醒了祂,說:『夫子!夫子!我們喪命啦!』耶穌醒了,斥責那狂風大浪;風浪就止住,平靜了。耶穌對他們說:』你們的信心在哪裡呢?『他們又懼怕又希奇,彼此說:『這到底是誰?祂吩咐風和水,連風和水也聽從祂了。』】「我們可以渡到湖那邊去」,指渡到加利利海東岸的低加坡里,那裡是外邦人居住的地方。因為疲憊所以「正行的時候,耶穌睡著了」。那時「湖上忽然起了暴風」,對於漁船來說非常危險。所以門徒喊著:「夫子!夫子!我們喪命啦」,卻忘了祂曾經說過:「我們可以渡到湖那邊去」。而主耶穌「斥責那狂風大浪;風浪就止住,平靜了」,表明祂對大自然有完全的權柄。「你們的信心在那裡呢?」主指責門徒,是因為他們對祂話中的權柄失去信心,他們只顧眼前的風浪,忘卻了稍早時主曾吩咐他們「可以渡到湖那邊去」的話。而門徒在暴風中經歷耶穌的大能,使他們看到,耶穌絕不僅僅是他們的「夫子」。

【他們到了格拉森(有古卷:加大拉)人的地方,就是加利利的對面。耶穌上了岸,就有城裡一個被鬼附著的人迎面而來。這個人許久不穿衣服,不住房子,只住在墳塋里。他見了耶穌,就俯伏在祂面前,大聲喊叫,說:『至高神的兒子耶穌,我與禰有什麼相干?求禰不要叫我受苦!』是因耶穌曾吩咐污鬼從那人身上出來。原來這鬼屢次抓住他;他常被人看守,又被鐵鏈和腳鐐捆鎖,他竟把鎖鏈掙斷,被鬼趕到曠野去。耶穌問他說:『你名叫什麼?』牠說:『我名叫群』。這是因為附著他的鬼多。鬼就央求耶穌,不要吩咐牠們到無底坑裡去。】「格拉森」離加利利海東岸不遠。「只住在墳塋里」,指當地的墳塋都是可以進入的洞穴,既可以埋葬死人,也可以供活人居住。「就俯伏在祂面前」,不是指人對神從心靈發出的「敬拜」,而是指單單向祂「俯伏」下跪的動作。這人稱呼主耶穌「至高神的兒子」,說明污鬼認識耶穌的身份。「我與你有什麼相干?」污鬼承認耶穌「至高神的兒子」,卻不願意讓神來干涉牠們的人生。「求你不要叫我受苦」,表明污鬼知道最後審判的時間還沒有到。而人被魔鬼轄制的情形是:「鬼屢次抓住他」無法脫離其控制。「被人看守... 被鬼趕到曠野去」,不受任何人的管束。「被鐵鏈和腳鐐捆鎖,他竟把鎖煉掙斷」,就是用人所能想出的最好辦法,也對他無能為力。主耶穌問那人「你名叫什麼?」回答的卻是污鬼,由此可見那人被這群污鬼牢牢地控制著。「鬼就央求耶穌」,鬼為一種脫體的邪靈,必須借體棲身,才感自在,所以牠們常附在人身上。「不要吩咐牠們到無底坑裡去」,「無底坑」是暫時拘禁邪靈的地方(啟9:1),而牠們的結局乃是火湖裡的「永火」(啟20:10)。「那裡有一大群豬在山上吃食。鬼央求耶穌,准牠們進入豬里去。耶穌准了牠們,鬼就從那人出來,進入豬里去。於是那群豬闖下山崖,投在湖裡淹死了。放豬的看見這事就逃跑了,去告訴城裡和鄉下的人。眾人出來要看是什麼事;到了耶穌那裡,看見鬼所離開的那人,坐在耶穌腳前,穿著衣服,心裡明白過來,他們就害怕。看見這事的便將被鬼附著的人怎麼得救告訴他們。格拉森四圍的人,因為害怕得很,都求耶穌離開他們;耶穌就上船回去了。鬼所離開的那人懇求和耶穌同在;耶穌卻打發他回去,說:『你回家去,傳說神為你做了何等大的事。』他就去,滿城裡傳揚耶穌為他做了何等大的事。】「那裡有一大群豬」,「豬」是不潔凈的動物,但也需要「耶穌准了牠們」,鬼才能「進入豬里去」。主耶穌容許污鬼進入豬群,表明在最後的審判之前,污鬼還被允許在那些不潔凈的地方活動。而豬受不了鬼的衝擊,就闖下山崖,淹死在海里。那「城裡和鄉下的人」害怕,是因為不認識主耶穌是神的兒子,怕鬼來報復,他們也害怕因主耶穌而遭受物質上更大的損失。所以眾人要求耶穌離開他們,但鬼所離開的那人,卻懇求和耶穌同在。主耶穌卻打發他回家,因為要他向眾人傳揚神在自己身上「做了何等大的事」。主耶穌雖然離開了這些拒絕祂的外邦人,但卻沒有放棄他們,而是憐憫他們的軟弱、差遣那位經歷了救恩的人向他們做見證。那人不但回家作見證,更「在低加坡里傳揚耶穌為他做了何等大的事」(可5:20)。

【耶穌回來的時候,眾人迎接祂,因為他們都等候祂。有一個管會堂的,名叫睚魯,來俯伏在耶穌腳前,求耶穌到他家裡去;因他有一個獨生女兒,約有十二歲,快要死了。耶穌去的時候,眾人擁擠祂。】「回來」指回到迦百農。「耶穌回來的時候,眾人迎接祂,因為他們都等候祂」,表明他們已經等了很久,因為睚魯的獨生女「快要死了」。「管會堂的」,是在猶太會堂里主持崇拜秩序的人,在猶太社會中有相當高的地位。管會堂的睚魯不顧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在眾人面前俯伏拜主,表明他的迫切和信心。睚魯就「求耶穌到他家裡去」。但「耶穌去的時候,眾人擁擠祂。有一個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在醫生手裡花盡了她一切養生的,並沒有一人能醫好她。她來到耶穌背後,摸祂的衣裳繸子,血漏立刻就止住了。耶穌說:『摸我的是誰?』眾人都不承認。彼得和同行的人都說:『夫子,眾人擁擁擠擠緊靠著禰。(有古卷加:禰還問摸我的是誰嗎?)』耶穌說:『總有人摸我,因我覺得有能力從我身上出去。』那女人知道不能隱藏,就戰戰兢兢地來俯伏在耶穌腳前,把摸祂的緣故和怎樣立刻得好了,當著眾人都說出來。耶穌對她說:『女兒,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去吧!『】「血漏」是屬經血異常癥狀(利15:25)。這位外邦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在醫生手裡花盡了她一切養生的,並沒有一人能醫好她」。按照律法,「血漏」是不潔凈的,接觸血漏病人的也會不潔凈(利15:25-27)。因此這位女人並不想讓人知道,只想偷偷地摸主耶穌的「衣裳繸子」。主耶穌並不是不知道是誰摸祂的衣裳,因為祂是無所不知的,祂所以問這句話,乃是要這女人在眾人面前作蒙恩的見證。「你的信救了你」,這是說明她用手去摸主衣裳的行動,乃是出於她裡面的信心,惟有以信心去接觸主,才能得著主的醫治。主耶穌說:「女兒,你的信救了你」,表明是她的「信」、而不是「摸祂的衣裳繸子」救了她。這也是四福音中唯一一個被主耶穌稱為「女兒」的女人,表明她已經獲得了新的生命。 「平平安安的去吧!」主的救恩把她帶到平安的路上。【還說話的時候,有人從管會堂的家裡來,說:『你的女兒死了,不要勞動夫子。』耶穌聽見就對他說:『不要怕,只要信!你的女兒就必得救。』耶穌到了他的家,除了彼得、約翰、雅各,和女兒的父母,不許別人同祂進去。眾人都為這女兒哀哭捶胸。耶穌說:『不要哭!她不是死了,是睡著了。』他們曉得女兒已經死了,就嗤笑耶穌。】「不要勞動夫子」,這話表示這家人的盼望,乃是在小女兒未死以先能得著醫治,她既然已經死了,就不再存什麼希望了,睚魯聽到了女兒的噩耗他的盼望也會瓦解。所以主對他說:「不要怕,只要信!你的女兒就必得救」。這是主耶穌第一次把「彼得、約翰、雅各」單獨挑選出來,見證祂的復活大能。人所看到的死,在主的眼中卻不是死,所以主耶穌說:「她不是死了,是睡著了」。在新約聖經中,從來不說信徒死了,而是說「睡了」(徒7:60)。但主耶穌的話卻引來了世人的「嗤笑」,因為「他們曉得女兒已經死了」。世人總是認為自己對死亡的事實了如指掌,卻不知道如何解決死亡的難題。【耶穌拉著她的手,呼叫說:『女兒,起來吧!』她的靈魂便回來,她就立刻起來了。耶穌吩咐給她東西吃。她的父母驚奇得很;耶穌囑咐他們,不要把所做的事告訴人。】主一呼叫小女孩起來,她立時就起來了,死人要聽見神兒子的聲音,聽見的人就要活了(約5:25)。「不要把所作的事告訴人」,因為主不願意人因著一種好奇心而來跟從祂。「耶穌吩咐給她東西吃」,是要證明她的生命力已經完全恢復了。這裡記載的神跡,顯明了神國之王對於自然、靈界和生命的權柄。主耶穌不但「宣講神國的福音」,也借著神跡來顯明神國的權柄。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從主耶穌所行的神跡中看到,耶穌是基督,是萬有之主,祂能勝過風和浪,勝過撒但黑暗的權勢,勝過疾病,勝過死亡,我們就要單單的仰望祂!阿們!
「創25: 1-34」「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在創世紀第二十五章中記載了,亞伯拉罕的晚年,包括他的再婚及逝世,還有以撒的後代。這裡說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別處聖經稱她為「妾」(代上1: 32),所以她在神面前的地位不能與撒拉相題並論。「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基土拉的後代也是阿拉伯各族的祖先,他們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20: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