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賽28-29章>

[複製鏈接]

3344

主題

3364

帖子

5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5232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霞步思 發表於 2022-7-28 06: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賽28-29章」「禍哉!以法蓮的酒徒,住在肥美谷的山上,他們心裡高傲,以所誇的為冠冕,猶如將殘之花……。」以賽亞書第二十八至二十九章,以及接下來的四章,先知六次以「禍哉」宣告神對當時的撒瑪利亞、猶大和亞述的審判。在二十八章中先知首先說:「禍哉!以法蓮的酒徒,住在肥美谷的山上,他們心裡高傲,以所誇的為冠冕,猶如將殘之花。看哪,主有一大能大力者,像一陣冰雹,像毀滅的暴風,像漲溢的大水,他必用手將冠冕摔落於地。以法蓮高傲的酒徒,他的冠冕必被踏在腳下。那榮美將殘之花,就是在肥美谷山上的,必像夏令以前初熟的無花果;看見這果的就注意,一到手中就吞吃了。到那日,萬軍之耶和華必作祂余剩之民的榮冠華冕,也作了在位上行審判者公平之靈,並城門口打退仇敵者的力量」。「禍哉」即可怕的災禍臨到。「以法蓮」是北國以色列的十支派之首,地大人多,傲視其他支派。「以法蓮的酒徒」北國人好酒。「肥美谷的山」指撒馬利亞山。「冠冕」,比喻建在撒馬利亞山上的北國首都撒馬利亞,被北國引以為榮。「高傲的酒徒」包括驕傲的領袖及百姓。「榮美將殘之花」,指花冠上的花,雖然漂亮,但卻即將枯萎。撒馬利亞城在耶羅波安二世的輝煌結束之後三十年被亞述攻破(王下17:6)。「夏令以前初熟的無花果」,指首都撒馬利亞,令入侵者貪婪吞吃,就像吃春天個大甘甜的無花果,整個城被吞吃。「萬軍之耶和華必作祂余剩之民的榮冠華冕」,指北國的余民將不再誇口自己的成就,而是專心倚靠神,以神為自己的榮耀。那時,神將作「在位上行審判者公平之靈」,在北國作王。神也將作「城門口打退仇敵者的力量」。「就是這地的人也因酒搖搖晃晃,因濃酒東倒西歪。祭司和先知因濃酒搖搖晃晃,被酒所困,因濃酒東倒西歪。他們錯解默示,謬行審判。因為各席上滿了嘔吐的污穢,無一處乾淨。譏誚先知的說:他要將知識指教誰呢?要使誰明白傳言呢?是那剛斷奶離懷的嗎?他竟命上加命,令上加令,律上加律,例上加例,這裡一點,那裡一點」。「這地的人」,即「祭司和先知」,「搖搖晃晃」因酒,偏離正路走歪,「東倒西歪」因濃酒,蹣跚跌倒。「錯解默示,謬行審判」誤解不聽默示,判案混淆是非。「各席上滿了嘔吐的污穢,無一處乾淨。」普遍的腐敗和領袖階層的墮落,還譏誚藐視真先知,把以賽亞所呼籲的「安息」看作幼稚的育兒知識,不適合成年人。褻慢者甚至自命智慧,把以賽亞所教導的「信靠」比作粗淺的識字教材,「這裡一點,那裡一點」。「先知說:不然,主要借異邦人的嘴唇和外邦人的舌頭對這百姓說話。祂曾對他們說:你們要使疲乏人得安息,這樣才得安息,才得舒暢,他們卻不肯聽。所以,耶和華向他們說的話是命上加命,令上加令,律上加律,例上加例,這裡一點,那裡一點,以致他們前行仰面跌倒,而且跌碎,並陷入網羅被纏住」。百姓把先知的話當作粗淺的嘮叨,拒絕簡單明白的教導,所以神就「要借異邦人的嘴唇和外邦人的舌頭對這百姓說話」,用國破家亡和被擄異鄉來教會他們聆聽。神的旨意就是要百姓回到祂的「安歇之所」,不要在管教面前繼續倚靠自己掙扎。但人若「不肯聽」,神就會任憑他們繼續「疲乏」,甚至興起更大的管教。人可以拒絕神的話,但要經歷愚頑背逆的惡果,「跌倒,而且跌碎,並陷入網羅被纏住」。

「所以,你們這些褻慢的人,就是轄管住在耶路撒冷這百姓的,要聽耶和華的話。你們曾說:我們與死亡立約,與陰間結盟;敵軍(原文是鞭子)如水漲漫經過的時候,必不臨到我們;因我們以謊言為避所,在虛假以下藏身。所以,主耶和華如此說:看哪,我在錫安放一塊石頭作為根基,是試驗過的石頭,是穩固根基,寶貴的房角石;信靠的人必不著急。我必以公平為準繩,以公義為線砣。冰雹必衝去謊言的避所;大水必漫過藏身之處。你們與死亡所立的約必然廢掉,與陰間所結的盟必立不住。敵軍(原文是鞭子)如水漲漫經過的時候,你們必被他踐踏;每逢經過必將你們擄去。因為每早晨他必經過,白晝黑夜都必如此。明白傳言的必受驚恐」。「褻慢的人」,就是倚靠自己、藐視真理、不聽勸誡、高傲自誇的人。「我們與死亡立約,與陰間結盟」,指猶大想倚靠與埃及結盟背叛亞述,最後卻是自尋死路、招惹亞述的進攻。「敵軍如水漲漫經過的時候」,比喻亞述的入侵。「以謊言為避所,在虛假以下藏身」,比喻埃及的承諾只能帶來虛假的安全感。「我在錫安放一塊石頭作為根基」,既可以比喻神揀選錫安、住在其中,也可以比喻大衛之約所應許的彌賽亞王權(詩2:6)。「是試驗過的石頭,是穩固根基,寶貴的房角石」,指這塊石頭非常可靠,可以作為根基和房角石。因為神已經應許在錫安放一塊石頭作為「穩固根基」,所以「信靠的人必不著急」,不必急著再去另找一塊石頭。「準繩、線鉈」是用來測量建築物是否垂直的工具,比喻神將使用「公平、公義」的原則來檢驗和審判百姓所做的工作。「原來,床榻短,使人不能舒身;被窩窄,使人不能遮體。耶和華必興起,像在毗拉心山;祂必發怒,像在基遍谷,好做成祂的工,就是非常的工;成就祂的事,就是奇異的事。現在你們不可褻慢,恐怕捆你們的綁索更結實了;因為我從主萬軍之耶和華那裡聽見,已經決定在全地上施行滅絕的事」。百姓拒絕神所提供的「安息」,堅持要靠自己鋪床,結果卻將發現人的安排事與願違,因為「床榻短,使人不能舒身;被窩窄,使人不能遮體」。「毗拉心山」和「基遍谷」都是大衛專心倚靠神、戰勝非利士的地方(撒下5:17-25;代上14:8-17)。但現在百姓卻不肯靠神得安息,所以神要像衝破非利士人一樣管教他們。「現在你們不可褻慢,恐怕捆你們的綁索更結實了」,表明人對神話語的「褻慢」,就是捆綁自己的「綁索」。如果百姓堅持倚靠自己、繼續拒絕神的話語,很快就會作繭自縛、自食其果。因為神「已經決定在全地上施行滅絕的事」。

「你們當側耳聽我的聲音,留心聽我的言語。那耕地為要撒種的,豈是常常耕地呢?豈是常常開墾耙地呢?他拉平了地面,豈不就撒種小茴香,播種大茴香,按行列種小麥,在定處種大麥,在田邊種粗麥呢?因為他的神教導他務農相宜,並且指教他」。「你們當側耳聽我的聲音,留心聽我的言語」,這是鄭重提醒百姓。神又借著農夫的比喻,要猶大人注意聽,要聽明白。農夫耕種田地有一定的時間,秩序和方法,神用來形容在祂百姓身上所作的工。農夫也懂拉平地種小茴香,按行種小麥,定處種大麥,田邊種粗麥。何況治國的猶大統治者,豈不更當留心聽從神的教導。「原來打小茴香,不用尖利的器具,軋大茴香,也不用碌碡(原文是車輪;下同);但用杖打小茴香,用棍打大茴香。做餅的糧食是用磨磨碎,因它不必常打;雖用碌碡和馬打散,卻不磨它。這也是出於萬軍之耶和華祂的謀略奇妙;祂的智慧廣大」。「小茴香」和「大茴香」的皮容易被破壞,所以只要用「杖」或「棍」打。「做餅的糧食」指小麥、大麥、粗麥等穀物,必須「用磨磨碎」,使穀粒和外殼分離。「這也是出於萬軍之耶和華」,指這比喻啟示了神的管教原則:「祂的謀略奇妙;祂的智慧廣大」,耶路撒冷將會像撒瑪利亞一樣被耕耘、磨碎,神所允許的車輪和馬匹會踐踏其上,但這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收穫,一切工具都在神的約束之下。因此百姓若相信亞述的威脅乃是神的管教,就不可再倚靠自己、與埃及結盟,而要安息在神裡面,信靠神在管教之後必有拯救。

在以賽亞書第二十九章中,以賽亞說:「唉!亞利伊勒,亞利伊勒,大衛安營的城,任憑你年上加年,節期照常周流。我終必使亞利伊勒困難;她必悲傷哀號,我卻仍以她為亞利伊勒。我必四圍安營攻擊你,屯兵圍困你,築壘攻擊你。你必敗落,從地中說話;你的言語必微細出於塵埃。你的聲音必像那交鬼者的聲音出於地;你的言語低低微微出於塵埃……。」先知預言百姓的失敗將越來越深,即使經歷了管教和拯救,靈里仍然昏迷;而神將行奇妙的事,讓人的自作聰明徹底失敗。「亞利伊勒」,是指耶路撒冷。雖然耶路撒冷的祭壇還在年復一年地獻祭,「節期照常周流」並不能免除神的忿怒,「大衛之城」素來安穩,現在卻危在旦夕。神將管教百姓,叫他們為難哀哭,但仍記得她是祂的城。「我必四圍安營攻擊你」,是預言亞述王西拿基立將於主前701年圍困耶路撒冷。「屯兵」,指建造攻城塔;「築壘」,指修築攻城坡道。「你必敗落,從地中說話」,是預言希西家王將忍氣吞聲地向亞述王求和認罰(王下18:14)。「你仇敵的群眾,卻要像細塵;強暴人的群眾,也要像飛糠。這事必頃刻之間忽然臨到。萬軍之耶和華必用雷轟、地震、大聲、旋風、暴風,并吞滅的火焰,向她討罪。那時,攻擊亞利伊勒列國的群眾,就是一切攻擊亞利伊勒和她的保障,並使她困難的,必如夢景,如夜間的異象;又必像飢餓的人夢中吃飯,醒了仍覺腹空;或像口渴的人夢中喝水,醒了仍覺發昏,心裡想喝。攻擊錫安山列國的群眾也必如此」。當百姓被對付到極其卑微、羞辱的地步,它的敵人卻「頃刻之間」好像被風吹去的「細塵、飛糠」。耶路撒冷將出人意料地得救,亞述唾手可得的勝利將如美夢成空,這一切都因為「萬軍之耶和華」統管萬有、施行拯救。「你們等候驚奇吧!你們宴樂昏迷吧!他們醉了,卻非因酒;他們東倒西歪,卻非因濃酒。因為耶和華將沉睡的靈澆灌你們,封閉你們的眼,蒙蓋你們的頭。你們的眼就是先知;你們的頭就是先見。所有的默示,你們看如封住的書卷,人將這書卷交給識字的,說:『請念吧!』他說:『我不能念,因為是封住了。『又將這書卷交給不識字的人,說:『請念吧!』他說:『我不識字』」。雖然神將在關鍵時刻拯救耶路撒冷,但先知預言:百姓還是不能真正倚靠耶和華。南國猶大的敗壞並沒有因著耶路撒冷之圍的解除而扭轉,反而在瑪拿西王的時候到達無可救藥的地步(王下23:26),最終被擄巴比倫。「你們宴樂昏迷吧」,表明人的屬靈遲鈍,所以以賽亞的信息對耶路撒冷的百姓毫無效果。古代的書信通常是捲起來用印封住,人若不肯打開「封住的書卷」,就無法閱讀裡面的內容。百姓對神話語的刻意推諉、輕忽拒絕,能讀的不屑閱讀、不能讀的安於無知,用不信和悖逆封閉了自己屬靈的眼睛。

「主說:因為這百姓親近我,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們敬畏我,不過是領受人的吩咐。所以,我在這百姓中要行奇妙的事,就是奇妙又奇妙的事。他們智慧人的智慧必然消滅,聰明人的聰明必然隱藏」。當時南國猶大百姓,他們「親近」神、「尊敬」神,但心卻遠離神。他們口裡倚靠神,實際找埃及,嘴上交託主,實際倚賴人。「他們敬畏我,不過是領受人的吩咐」,表明百姓敬畏神,並非建立在信心上,「不過是領受人的吩咐」。「奇妙的事」、「奇妙又奇妙的事」指神使猶大智慧人出乎意外失敗的事。猶大領袖自以為是智慧人有智慧,自以為聰明,認為與外邦列國的政治聯盟非常穩妥可靠。猶大在政治上與埃及聯盟抗亞述,發生亞述入侵一夕敗亡。主前586年卻發生了比亞述入侵更驚奇的事,即巴比倫攻陷猶大。猶大智慧人和聰明人的智慧聰明到哪裡去了?神使人的智慧聰明成為自己的網羅,罪人的智慧與聰明有何用?「禍哉!那些向耶和華深藏謀略的,又在暗中行事,說:誰看見我們呢?誰知道我們呢?」「向耶和華深藏謀略的,又在暗中行事」,指希西家和猶大的領袖一面自稱倚靠神(代下32:7-8),一面暗中籌劃與埃及結盟(30:1-2),他們忙著應對危機,好像神根本不存在一樣「誰看見我們呢?誰知道我們呢?」但先知一針見血地指出:「你們把事顛倒了,豈可看窯匠如泥嗎?被製作的物豈可論製作物的說:他沒有製作我?或是被創造的物論造物的說:祂沒有聰明?」他們「把事顛倒了」,就是把造物主與被造物的基本關係被顛倒,這種顛倒近乎無神論。「黎巴嫩變為肥田,肥田看如樹林,不是只有一點點時候嗎?那時,聾子必聽見這書上的話;瞎子的眼必從迷濛黑暗中得以看見。謙卑人必因耶和華增添歡喜;人間貧窮的必因以色列的聖者快樂。因為,強暴人已歸無有,褻慢人已經滅絕,一切找機會作孽的都被剪除。他們在爭訟的事上定無罪的為有罪,為城門口責備人的設下網羅,用虛無的事屈枉義人」。「黎巴嫩變為肥田」指高山變為平原,「肥田看如樹林」,指平原變為森林。在人看來是滄海桑田的漫長歲月,在神的眼中卻「只有一點點時候」。「那時」是指彌賽亞國度實現的時候,耳聾眼瞎的人都能聽見看見,「謙卑人必因耶和華增添歡喜;人間貧窮的必因以色列的聖者快樂」,神將為他們行何等奇妙的事。而強暴人、褻慢人、尋機作惡者,這三類惡人結局都是滅亡,即:「已歸無有」、「滅亡」、「剪除」。「所以,救贖亞伯拉罕的耶和華論雅各家如此說:雅各必不再羞愧,面容也不至變色。但他看見他的眾子,就是我手的工作在他那裡,他們必尊我的名為聖,必尊雅各的聖者為聖,必敬畏以色列的神。心中迷糊的必得明白;發怨言的必受訓誨」。「救贖亞伯拉罕的耶和華」,這個稱呼強調神呼召亞伯拉罕是要叫地上的萬族得福(創12:1-3)。「雅各家」、「他的眾子」,都是指以色列十二支派,也就是與神立約的選民。雅各的「羞愧」,是因為看到自己的後裔「心中迷糊」、又「發怨言」,不肯主動悔改,前途是絕望的。而「雅各必不再羞愧」,是因為看見神「手的工作」將勝過人的失敗,使百姓從愚昧中蘇醒,從「遠離」神,變為專要倚靠祂。但願我們今天都不要成為心中迷糊、發怨言的人,而是要心存謙卑,敬畏神,專要倚靠祂!阿們!
「創25: 1-34」「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在創世紀第二十五章中記載了,亞伯拉罕的晚年,包括他的再婚及逝世,還有以撒的後代。這裡說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別處聖經稱她為「妾」(代上1: 32),所以她在神面前的地位不能與撒拉相題並論。「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基土拉的後代也是阿拉伯各族的祖先,他們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9 17: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