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攝影教學貼 微距攝影全攻略

[複製鏈接]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5-6-23 21: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微距攝影最吸引人的地方,莫過於它能把人們平日所忽略的細微地方,巨細無遺的呈現在我們的眼前,給予觀眾前所未有的驚喜。微距世界精采萬分。

第1頁介紹了單反相機的公略

第2頁是數碼傻瓜相機的公略

----------------------------基礎篇----------------------------

纖毫畢現

微距攝影是指近距離的、放大倍數高的拍攝方式。一般能拍攝至接近實物原大(Life size)的影像便屬微距。微距攝影的目的是力求將主體的細節纖毫畢現的表現出來,把細微的部分巨細無遺的呈現在眼前。

基礎篇

在微距攝影中,有一個名詞是必須要認識的,它就是放大率(Magnificatlon)。因為微距攝影其實就即如放大攝影,故放大率直接影響著微距拍攝的效果。由於放大率是由菲林表面所得的影像和實物主體大小的比例來定義,故此放大率是以一個比例來表達。由於這緣故,放大率又稱為「影像比例」。

日常經常聽到鏡頭能拍到1:1、 1:2的微距效果,這些比例便是指鏡頭的放大率。左邊的數值代表菲林平面(CCD)上影像的大小,而右邊的數值則代表實際主體的大小,當鏡頭能做到1:1的放大率時,即鏡頭可將實物的真實大小完全投射在菲林(CCD)平面上。試舉一個簡單的例子:135菲林的面積為24mmx36mm,若我們使用的鏡頭能把一個面積同樣為24mmx36mm的主體完整地記錄在135菲林上,這支鏡頭便有1:1的放大率,大家應記著左邊的數字越大,放大的倍數便越高,2:1的放大率便比1:1高。若右邊的數值較左邊大,放大率便越小。


----------------------------器材篇----------------------------



攝影器材在微距攝影領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是因為器材的近攝能力直接影響著拍攝放大率。試問如果你的器材先天沒有微距功能,不管你的攝影技巧如何超群,你也是絕不能拍出微距作品的。一般來說,常用的微距拍攝器材有微距鏡頭(Macro lense)、近攝鏡片(Close-- up filter )、近攝伸延管(Extension Tube)、倒接環(Reversing Ring)、伸縮摺腔(Bellow Extension)等

(1)微距鏡頭(Macro lens)

現在,差不多每一支鏡頭皆有微距功能,但它們所指的微距功能其實是指鏡頭的近攝能力。一般來說,鏡頭的放大率要達至1:2甚至1:1,才稱得上是微距鏡頭。微距鏡頭是最易使用的微距拍攝器材,用家毋須外加任何配件便可立即使用。一般鏡頭的最高解像度和最高反差度是焦點在無限遠時表現出來的,但微距鏡頭剛好相反,它的最高解像度和最高反差度是焦點在近距離時表現出來的,故要拍攝高質素的微距照片,必須選擇微距鏡頭。

為配合不同的需要,市面上有不同焦距的微距鏡頭可供選擇,由20mm至200mm不等。較廣角的微距鏡頭多會連同伸縮摺腔一同使用。若使用20mm微距廣角鏡連同伸縮接腔使用,它便能做出高達5:1-12:1的放大率。

最多人使用的微距鏡頭焦距為60mm和105mm。除60mm微距鏡外,105mm微距鏡也十分受拍友歡迎。 105mm焦距容許拍友在更遠距離進行微距拍攝,加上透視感沒有受到誇大,這在拍攝立體的主體時能有較自然的效果。


AF 105 f/2.8



AF 200 f/4
微距的大哥大,優點多的不知道怎麼說




AF 70-180 f/4.5-5.6
世界首隻可變焦微焦鏡頭,比200f4更吸引人,已經停產。除了光圈有點小,其它都沒得說,還可以做1:1.3超微距


2)近攝鏡片(Clase- up filter)


如果鏡頭沒有微距功能,但你又希望一嘗拍攝微距的滋味,使用一些外加配件便能助你達成心愿。近攝鏡片是其中一項較易使用的外加配件。用家只需把這些近攝鏡片自作普通濾片般旋緊在鏡頭前的螺旋坑紋上便可,非常方便。

這些近攝鏡片一般以屈光度為單位,其實它們只是不同屈光度的放大鏡罷了。它們不但可讓用家在較近距離對焦,亦可增加鏡頭的放大率。用家可在同一時間使用多於一塊的近攝鏡片,某屈光度則是依鏡片的數字相加起來,如+2鏡片和+4鏡片一起使用,便能做到屈光度達到+6的效果。

近攝鏡片可在任何鏡頭上使用,用家大可放心,若用上了兩塊或以上的近攝鏡片,鏡片之間的表面會產生眩光(flare),令影像的質素下降。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沙發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5-6-23 21:27 | 只看該作者
3)近攝伸延管(Extension Tube)


除了使用近攝鏡片外,另一較簡單的方法可算是使用近攝伸延管了。近攝伸延管是加在鏡頭與相機之間,它能令鏡頭和物件之間的距離較為接近,但同時今鏡頭和菲林/CCD平面之間的距離增加。由於鏡頭只集中了主體的一部分,但仍然能把影像投射到相同面積的菲林/CCD上,因而造成放大效果。只要鏡頭越接近主體,菲林上的影像便會越大。

市面上普遍有售的近攝伸延管一般是一套三件的。三件的長度也不同,普遍的長度為12mm、20mm和36mm。用家可分開使用或是一起使用。大部分相機生產商都會出產原廠的近攝伸延管,由於設有電子接點,它能把伸延管所造成的曝光偏差因素的數據傳送至相機的電腦中,免卻了曝光問題。當然,原廠的貨品是比較昂貴一些。

伸延管適合在較長焦距的鏡頭上使用,方便拍攝一些難以接近的主體,而放大程度亦會大為增加。



4)伸縮摺腔(Bellow Extension)


和近攝伸延管一樣,伸縮摺腔亦是安裝在相機和鏡頭之間,透過改變鏡頭和主體的距離以及鏡頭和菲林上影像的距離而造成微距效果。雖然安裝伸縮摺腔比較麻煩,但用家可隨意改變伸縮摺腔的長度而改變放大的倍數,故使用彈性會較高。

鏡頭選擇方面,一般拍友普遍以50mm標準鏡配以伸縮摺腔使用。當然,閣下亦可配以不同焦距的鏡頭使用,你甚至可以配合一些相攝微距的器材如微距鏡、伸延管、近攝鏡片等一同使用,完全不受限制。你更可另購一些附件,用作翻拍幻燈片,用途非常多元化。


(5)倒接環(Reversing Ring)


其實,任何普通鏡頭也可以拍攝微距,但必須要用上倒接環。微距鏡頭的結構基本上是一支普通鏡頭的「倒轉版」,故任何普通鏡頭配合上倒接環也能拍出微距效果。你只須購買一個倒接環,(一般以濾鏡直徑作區分,倒接環的另一端則配不同牌子的接環)把鏡頭倒轉裝上便可。

通常以50mm標準鏡配合倒接環使用,以獲得1:1的放大率,若希望得到更高的放大率,可使用較廣角焦距的鏡頭。測光方面。由於鏡頭是倒轉的,故原來的光圈值已失效。若使用有TTL測光的相機,用家便可以收光圈來直接測光,但這隻限於手動調校快門,光圈則難以調校。

用家使用倒接環時要非常小心,皆因把鏡頭倒裝時很容易會把鏡頭表面弄花。此外,用家在對焦時也會非常吃力。現在,倒接環已經不甚流行,若你真想親身感受一下倒接環的效果,你可到相機器材鋪碰碰運氣,甚至在那裡訂造一個。當然最簡單的方法自然是手持倒轉的鏡頭拍攝啦,但必須留意「手震」問題。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3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5-6-23 21:28 | 只看該作者
----------------------------採光篇----------------------------

採光篇

在攝影中,採光是重要的一環,微距攝影也不例外。拍攝微距,最方便的光源莫過於自然光。陽光能給予我們一個最自然的效果,由於我們無法控制陽光,故曝光是完全受現場環境所影響,想獲得一個理想的效果殊不容易。當然,我們並非完全處於一個被動位置,我們亦可依靠一些輔助工具如反光板和遮光板等器材去幫助我們獲得一個理想效果,當然,若用上了人造光源,拍攝時的靈活度則會較大。

人造光源

拍攝微距,拍友不時需要閃燈補光,若拍攝微距時直接以機頂閃燈輔助拍攝,閃燈的輸出量往往會因過大而造成曝光過度的現象,即使輸出準確,閃光亦會有可能因鏡頭遮擋而產生黑影,有見及此,不少廠商均有製作一些專門給微距拍攝用的閃燈,環形閃燈(Ring Flash)便是其中一種。

環形閃燈


環形閃燈是一種專為微距而設的閃燈,由於是為近攝而設,其輸出直往往較普通閃燈的火力為低,一般GN值有12的環形閃燈已算是高輸出量的型號了。由於閃燈是以環形設計,它能把光線平均地圍繞主體,得出一個沒有陰影昀主體影像,效果非寫自然。這些閃燈非常先進,不但有TTL測光,有些型號更是可以選擇左或右的閃燈輸出量,隨意為主體加上陰影,加強主體的立體感,令創作的空間大增。

-----------------------------數碼傻瓜篇----------------------------------


相對於單反來說,傻瓜數碼拍攝微距就比較簡單,但是由於鏡頭的能力有限,所以創作發揮的空間相對比較小,不過相對於業約家庭用戶來說,好好的掌握這個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絕對是綽綽有餘的.

大部分數碼傻瓜都有微距攝影這個選項,一般是一個小花的圖標,在機身上.當在普通拍攝模式下,按下'小花"鍵,鏡頭的對焦模式就自動進入微距模式.

近距離拍攝物體時,注意手不要抖動,應為數碼傻瓜的快門反映有延遲,需要等待快門完全完成操作,在放鬆。

盡量不要使用變焦,這樣容易導致照片因抖動而虛化。推薦使用閃光燈

注意光的選用,避免鏡頭遮擋光源。

不推薦使用機內閃光燈,推薦使用自然光/外界光源

由於數碼傻瓜的鏡頭局限性,只可以局限於拍攝近距離物體,操作距離非常小

如果想拍攝遠處的昆蟲等,就需要使用鏡頭轉借的技術,當然這僅局限於適合的機型。例如F717+50mm標頭

----------------------------多創意、多心思----------------------------



微距拍攝是一個難度頗高的攝影項目,困難的地方不在於拍攝技巧的運用,而是在於拍友的心思、創意、耐性以及運用器材的熟練度。如何看出一些我們平日忽略的細微事物?如何以微觀角度表達事物?如何在事前作周詳計劃?(這在拍攝昆蟲時尤為重要)如何能快速的架起器材拍攝?這一切一切,主宰了一幀微距作品的成敗。

現在科技進步,先進的對焦系統、準確的測光模式已令拍攝微距作品較從前容易。若要算最方便的組合,一支105mm微距鏡加上一支環型閃燈已能做出上佳效果

End

謝謝大家支持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45

主題

1萬

帖子

6163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6163
4
小魔女 發表於 2005-6-23 21:50 | 只看該作者
沙發!

支持IVYJ!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

主題

659

帖子

16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4
5
飄紅 發表於 2005-7-7 22:28 | 只看該作者
謝謝樓主,我收藏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6

主題

1046

帖子

40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09
6
霜之哀傷 發表於 2005-7-8 05:31 | 只看該作者
恩,很有用,謝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21: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