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瘸腿戰神: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法國炮兵思想停滯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22-6-5 22:52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眾所周知,一戰結束前後的法軍都極度重視進攻。即在進攻之前進行足夠周密的計劃,同時盡一切手段保持強大的火力支援。這個戰術讓法軍獲得了1918年的輝煌勝利。因此,在二戰爆發前都堅持同樣學說。<br />
1919年6月15日,法軍炮兵照例提交了《戰場上的炮兵使用》。只不過當時的參謀們都沒有想到,十多年後的晚輩仍然是這套力量的眾多擁躉。在這份報告當中,法軍參謀們指出戰時炮兵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無法及時跟上步兵的進攻步伐。其次便成功預見了機動車輛將會極大地改變未來的戰爭形態。遺憾的是,這些真知灼見卻反而將整個法軍炮兵引入了可怕的停滯局面。<br />
針對前一個問題,法軍認為火炮必須能在任何天氣和地形上快速部署作戰。因此,發展前無古人的摩托化或機械化炮兵便是最好選擇。在試驗場上,採用車輛牽引的摩托化炮兵,可以比傳統的騎乘炮兵早1個半小時完成部署。<br />
但軍費的縮減,讓摩托化理想變得越來越渺茫,機械化更是無從談起。1931年,較為先進的Char B1坦克服役,成為法軍理想的前線炮兵支援火力。但也沒能讓他們直接躍入機械化炮兵的「龍門」。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05: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