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說說我小時候學琴的經歷吧
送交者: DancingD
我小時候學的是手風琴,不是鋼琴.那個年代,學手風琴的比學鋼琴的多一些.
最開始是鄰居家的姐姐在學琴.我知道那是大大的奢侈品,根本沒奢望父母也能給我買,只是羨慕地看著聽著.爸媽居然就給我買了,還是託人從德國買的名牌,音色悅耳,顏色也不是當時刺目的大紅而是暗紅色. 運回來的時候,左手一堆黑鍵摔散了.爸爸背著琴在曲里拐彎的衚衕里找到一個北京樂器場退休的老師傅才給修好.
我當時受寵若驚.那時我12歲.和現在的孩子比一比,這個年齡學琴是太大了.我卻不這麼認為,大一點學琴,上手快,進步快,自覺性高,父母也省心.16歲的時候老師准許我拉的曲目的難度比那些5歲就開始學琴的同齡的孩子大.
初中三年,所有的課餘時間都用這了.為了拉琴,我一放學就把作業預習複習都搞好,晚飯後時間全部用於拉琴.那三年我的學習成績一直是年紀第一,學琴並沒有影響學習,因為能用10分鐘完成的作業幹嘛要用一個小時呢? 學琴還鍛煉了我的毅力,我當時就覺得如果沒有學琴,我的毅力就不會得到那樣的鍛煉.還有人說學琴會影響身體健康,對於我來講正好說反了.記得高一的時候測仰卧起作,先是同學數的我作了標準的50個/分鐘.體育老師不信自己數,我緊接著又作了標準的45個/分鐘.因為當時連琴練的臂力已經很好了.
不過其實這些都不是我要說的.我是對現在的父母這樣抓孩子練琴挺吃驚的.記憶中我的父母除了帶我去上課他們一句話也沒說過.是他們忙,他們也沒這個"進取心 ".可能就是這樣我才覺得練琴是我那麼巴不得的事情,練琴的時候是屬於我自己的"修練"的時光,修練毅力,投入感情,用心來理解曲子.也許確實是年齡的緣故,十三四歲,情竇初開,全開在了音樂里. 父母也從沒帶我去考級,這我也感謝他們. 因為我即不會因為自己是十級而拿自己當個人物,也不會因為自己是五級而沒有成就感. 我記住的全部,就是我對音樂的熱愛,和別人對我的音樂的喜愛.
記得我拉的最後一支曲子是馬刀舞.當時每天苦練三個多小時才能保持水平不比前一天掉下去.又因為當時住校,不能再練下去了.不拉琴了的日子我專心學習起來也特別地投入,後來有一天休息時在校園裡散步,聽到有人在拉西班牙鬥牛舞曲,我站在門外多麼羨慕啊,覺得一股熱流通遍全身和手臂,激動地在空氣中拉起了一個並不存在的手風琴.
我覺得學琴最大的好處,就是讓我懂得了欣賞音樂.會畫畫的人賞畫 和不會畫畫的人賞畫感受到的東西一定是不同的. 就這樣打開了一扇門,受益終生卻又是看不見的. 記得大學我們系有一個同學是手風琴特招,我一直好奇地想聽他拉琴,看看專業級啥水平.後來終於看見了,驚訝得我呆坐在椅子上都沒力氣站起來,原來音樂可以這樣沒有一點感情,可以這樣嘻皮鬆懈.後來看多了,發現很多練琴的孩子其實不喜歡音樂,我就覺得我是多麼幸運啊.
對於女兒,我真是覺得,如果一生有了對音樂的熱愛,上不上名校,又有什麼關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