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傳7: 1-29>

[複製鏈接]

3278

主題

3298

帖子

5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515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霞步思 發表於 2022-4-11 04: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傳7: 1-29」「名譽強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勝過人生的日子……。」在傳道書第七章中,所羅門之前問了一個問題:「人一生虛度的日子,就如影兒經過,誰知道什麼與他有益呢?誰能告訴他身後在日光之下有什麼事呢?」(傳6:12)在本章中他回答了這一問題,而他回答問題的方式,用的是一連串的比較或對比,為要提醒我們,不要忽略那些更重要的事,要以智慧面對生命。所羅門說:「名譽強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勝過人生的日子…」。「名譽強如美好的膏油」,「名譽」指眾人對一個人所是的評價,「美好的膏油」,指珍貴的香膏,塗抹在人身上能散發出悅人的香氣,這是說美好的聲望,勝過珍貴的香膏,因為前者影響深遠,後者僅能維持暫時的芬芳。 「人死的日子勝過人生的日子」,因人的死是進入永恆的開始,而人的出生乃開始短暫且苦難的人生。但一個不信主的人,死的日子是絕對無法叫他說「勝過人生的日子」。啟示錄14:13說,那些「在主裡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息了自己的勞苦,作工的果效也隨著他們」。「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因為喪禮能使人體會「死是眾人的結局」,所以還活著的人,特別是死者的家人對此事相當的重視。「往宴樂的家去」,容易讓人貪圖今生的享受,使人虛度光陰。「憂愁強如喜笑;因為面帶愁容,終必使心喜樂」。「憂愁強如喜笑」,指喪禮中的「憂愁」可以使人直面人生的慘淡、尋求人生的答案,為餘生帶來契機,所以「面帶愁容,終必使心喜樂」。「智慧人的心在遭喪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快樂之家」。「智慧人的心在遭喪之家」,是把心思放在人生的結局和永恆的事情上。「愚昧人的心在快樂之家」,是把心思放在眼前的美好和短暫的事情上。「聽智慧人的責備,強如聽愚昧人的歌唱」。智慧人的責備,雖然忠言逆耳,卻能使人加增智慧(箴29:15)。「愚昧人的歌唱」,指愚昧人的阿諛奉承,空洞毫無意義。

「愚昧人的笑聲,好像鍋下燒荊棘的爆聲;這也是虛空」。「愚昧人的笑聲」膚淺空洞,就像燃燒荊棘一樣會噼啪作響、冒出火花,看起來熱鬧、但並不耐燒,轉瞬即逝。「這也是虛空」,意指愚昧人的生命膚淺空洞。「勒索使智慧人變為愚妄;賄賂能敗壞人的慧心」。「勒索使智慧人變為愚妄」,「勒索」是用欺壓手段占人的便宜,「愚妄」是指瘋狂不可理喻,這是說被人勒索或看見人勒索別人,這種情形會使智慧人憤怒,因而失去理性「變為愚妄」。「賄賂能敗壞人的慧心」,「賄賂」指收買有權力的人,使之扭曲判斷,變成有利於己的行為。「敗壞人的慧心」,指使人的理智失效、道德腐敗。「事情的終局強如事情的起頭;存心忍耐的,勝過居心驕傲的」,意指好的起頭不等於是成功的終局,一帆風順的人常常不能「存心忍耐」,反而「居心驕傲」,最終走向滅亡。「你不要心裡急躁惱怒,因為惱怒存在愚昧人的懷中」。「心裡急躁惱怒」,表示失去自我控制,於事無補,反而傷害自己。「因為惱怒存在愚昧人的懷中」,「懷中」指人裡面最深處,這是說愚昧人的裡面最深處的惱怒,隨時都會暴發出來。「不要說:先前的日子強過如今的日子,是什麼緣故呢?你這樣問,不是出於智慧」。緬懷過去的成功和富足、怨尤今日的衰敗和窘迫,不是有智慧的人生態度,所以「是什麼緣故呢?你這樣問,不是出於智慧」,因為一個停留在過去的人,正在失去現在和將來。「智慧和產業並好,而且見天日的人得智慧更為有益」。「智慧和產業並好」,意指智慧加上產業兩者兼得,甚為美好。有人說,智慧是內在的財產,產業是外在的財產,兩者兼具,當然好上加好。「而且見天日的人,得智慧更為有益」,「見天日的人」指活著的人,人在日光之下生活,需要智慧的指引,所以得智慧更為有益。「因為智慧護庇人,好像銀錢護庇人一樣。惟獨智慧能保全智慧人的生命。這就是知識的益處」。人沒有智慧是不能的,但沒有錢也是不能的,「因為智慧庇護人,好像金錢庇護人一樣」,兩者都有益處。但屬世的錢財有時反叫擁有者受到惡人的覬覦,「惟獨智慧能保全智慧人的生命」,然而,真正的智慧乃是引領人尋得救恩,獲得永生的保障。「這就是知識的益處」,意指智慧比錢財更有益處。

「你要察看神的作為;因神使為曲的,誰能變為直呢?」「你要察看神的作為」,意指借聖經所記和生活環境等,觀察神對人的作為,從中學取教訓。「因神使為曲的,誰能變為直呢?」這是強調神的命定,凡是神所命定的事,人不能加以改變。「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因為神使這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什麼事」。「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亨通」指凡事順利,當生活環境順暢的時候,應當喜樂並獻上感謝。「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這是提醒我們,當生活環境遇到艱難困苦時,應當思想並仰望神,一面明白神的心意和帶領,一面求神加力和幫助。「因為神使這兩樣並列」,神讓祂的百姓時而享受順利,時而遭遇患難,「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什麼事」,好讓人記得自己不是神。「有義人行義,反致滅亡;有惡人行惡,倒享長壽。這都是我在虛度之日中所見過的」。義人在他的義中滅亡,惡人在他的惡中倒享長壽,這種不公的事例在現實生活中俯拾皆是。「這都是我在虛度之日中所見過的」,意指本書作者所羅門就曾親眼見過這種不公的事例。但神是公義的,到末日祂必為義人伸冤,也必懲罰惡人。「不要行義過分,也不要過於自逞智慧,何必自取敗亡呢?」「行義」是好的,但人若超過神的界限而「行義過分」,就成了自以為義。智慧是好的,但人若「過於自逞智慧」,就是過度表現出自以為有智慧,這是驕傲之人的行徑。「何必自取敗亡呢?」由於上述兩種情形過度自以為是,錯了還不自知,結果就是自取敗亡。「不要行惡過分,也不要為人愚昧,何必不到期而死呢?」「不要行惡過分」,人本來就不應該行惡,而行惡過分更不應該。而這裡的「行惡過分」,是指故意犯罪,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也不要為人愚昧」,意指不但故意犯罪,還自欺欺人地以為神不會介意,這就是「為人愚昧」。「何必不到期而死呢?」意指行惡過分和為人愚昧,會招致神的審判。

「你持守這個為美,那個也不要鬆手;因為敬畏神的人,必從這兩樣出來」。「你持守這個為美」,指不要「行義過分」,亦即不要自以為義。「那個也不要鬆手」,指不要「行惡過分」,亦即不要目中無神。「因為敬畏神的人,必從這兩樣出來」,敬畏神的人,就是害怕得罪神的人,凡事都不越過界限:既不「行義過分」、也不「行惡過分」,而是對「行義」警醒、對「行惡」敏感。「智慧使有智慧的人比城中十個官長更有能力」。「十個」代表完全。而「智慧使有智慧的人」所發揮的能力,遠勝過地上的權力,即「比城中十個官長更有能力」。「時常行善而不犯罪的義人,世上實在沒有」,是指世上沒有這樣的人,因為世上「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羅3:10)。「人所說的一切話,你不要放在心上,恐怕聽見你的僕人咒詛你」。這裡的「一切話」,不是指別人所說的建言、忠告等,而是指批評、咒詛等無用的閑話,也就是不要把別人說的一切壞話都放在心上。「恐怕聽見你的僕人咒詛你」,就是連僕人的詛咒也只當沒聽到。「因為你心裡知道,自己也曾屢次咒詛別人」。「因為你心裡知道」,意指你應該心知肚明,「自己也曾屢次咒詛別人」,自己也曾常常「咒詛別人」,批評,說別人的壞話。「我曾用智慧試驗這一切事;我說,要得智慧,智慧卻離我遠」。「我曾用智慧試驗這一切事」,「試驗」指探索、考察。「這一切事」,指人生的道理。「我說,要得智慧,智慧卻離我遠」,傳道者發現,人在日光之下很難找到智慧。「萬事之理,離我甚遠,而且最深,誰能測透呢?」「萬事之理」,指一切受造之物,包括人和萬物存立的法則。「離我甚遠」,指我無法參透。 「而且最深,誰能測透呢?」「最深」意指極為深奧,「誰能測透呢?」無人能參透。

「我轉念,一心要知道,要考察,要尋求智慧和萬事的理由;又要知道邪惡為愚昧,愚昧為狂妄」。「我轉念,一心要知道,要考察,要尋求」,意指傳道者被難於參透的情況所激發,於是反覆思考,一心一意要找出答案。「智慧和萬事的理由」指他思考的對象是「智慧和萬事之理。「又要知道邪惡為愚昧,愚昧為狂妄」,在反覆思考後,發現人行惡乃出於愚昧,過度行惡乃出於瘋狂。「我得知有等婦人比死還苦:她的心是網羅,手是鎖鏈。凡蒙神喜悅的人必能躲避她;有罪的人卻被她纏住了」。「我得知有等婦人,比死還苦」,這是以擬人法借用「婦人」來描述愚昧和罪惡,指活在愚昧和罪惡之下的人,生不如死。「她的心是網羅,手是鎖鏈」,指愚昧和罪惡乃是捆綁人的圈套和陷阱,人一旦陷入其中,便不易逃脫。「凡蒙神喜悅的人,必能躲避她」,只有屬神又討神喜悅的人,才能免受其害。「有罪的人,卻被她纏住了」,有罪的人都要被愚昧和罪惡纏住。「傳道者說:『看哪,一千男子中,我找到一個正直人,但眾女子中,沒有找到一個。』我將這事一一比較,要尋求其理,我心仍要尋找,卻未曾找到」。這裡的重點不是「找到一個男的」,而是用對比的修辭襯托出「找不到一個女的」。傳道者用」擬人法「把智慧化身為女人,他尋找智慧像他在眾女子中尋找一位理想又完美的女子,結果令他失望,所以他說:「我將這事一一比較,要尋求其理,我心仍要尋找,卻未曾找到」,意思是人很難找到智慧。「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就是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們尋出許多巧計」。「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意指找到了一個答案。「就是神造人原是正直」,因為神是照著祂自己的形像造人(創1:27),所以人有神的正直和公義,只是後來人犯了罪,原先正直的靈死了。「但他們尋出許多巧計」,墮落敗壞的人就生出許多詭詐的「巧計」。而已經蒙恩得救的信徒有一個危險,就是被魔鬼用詭詐誘惑,以致心偏於邪,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純一清潔的心(林后11:3),也就是失去了正直。那麼我們當如何保守自己免於落入罪的試探中呢?惟願我們都「要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聖靈里禱告保守自己常在神的愛中,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直到永生」!阿們!
「創25: 1-34」「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在創世紀第二十五章中記載了,亞伯拉罕的晚年,包括他的再婚及逝世,還有以撒的後代。這裡說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別處聖經稱她為「妾」(代上1: 32),所以她在神面前的地位不能與撒拉相題並論。「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基土拉的後代也是阿拉伯各族的祖先,他們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9: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