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太9: 1-38>

[複製鏈接]

3261

主題

3281

帖子

5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513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霞步思 發表於 2022-4-8 05: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太9: 1-38」「耶穌上了船,渡過海,來到自己的城裡……。」在馬太福音第九章中記載了,當加大拉人央求耶穌離開他們時,「耶穌上了船,渡過海,來到自己的城裡…」。「自己的城」即迦百農(可2:1)。主耶穌在拿撒勒長大,在迦百農開始作工(4:13),故馬太將迦百農稱為自己的城。「有人用褥子抬著一個癱子到耶穌跟前來。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他們的信心」包括抬癱子的人和癱子本人的信心,他們雖然沒有說什麼話,但這信心是用行動表現出來的。「你的罪赦了」癱子不能行走乃是外面的癥狀,而他裡面的罪是他的病因,主在這裡點出罪惡的問題,一語道破一般人生病的癥結所在。「有幾個文士心裡說:『這個人說僭妄的話了』」。「僭妄的話」猶太人認為除了神之外,任何人都沒有赦罪的權柄。所以「幾個文士」認為主耶穌說話越過本分,竊奪了神所專有的赦罪權柄。「耶穌知道他們的心意,就說:『你們為什麼心裡懷著惡念呢?」主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腸的(啟2:23),祂知道人心裡所存的意念。 「你們為什麼心裡懷著惡念呢?」文士對主耶穌存不信和批判的意念,在主看來,不信的心就是噁心。「或說:『你的罪赦了』,或說:『你起來行走』,哪一樣容易呢?」在人看,「你的罪赦了」只是口裡說說而已,誰也看不見立刻的果效,而叫人「起來行走」則立竿見影,故前者較後者容易。「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就對癱子說:『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人子」是指主耶穌。主赦免人的罪,原只是祂和罪人之間的事,外人無從「知道」,但主耶穌也願意借著人們所認為比較難的事,即癱子能行走,來顯明祂有赦罪的權柄。「那人就起來,回家去了」。這就證明癱子已得著醫治,也證明他的罪已蒙赦免。由此可見,主耶穌確實有赦罪的權柄。「眾人看見都驚奇,就歸榮耀與神,因為祂將這樣的權柄賜給人」。眾人的理解並不完全正確,因為此事並非表明「神」將這樣的權柄賜給「人」,而是表明主耶穌自己就是道成肉身的「神」,是天國之王。

「耶穌從那裡往前走,看見一個人名叫馬太,坐在稅關上,就對他說:『你跟從我來。』他就起來跟從了耶穌」。這裡的「馬太」即本書作者,他原是替羅馬政府徵收稅款的,當時像他這樣的稅吏,一面壓榨同族的人,一面侵吞稅款,所以猶太人對他們極度憎惡,視他們如同罪人。 「坐在稅關上」,「稅關」即街上的繳稅處。「你跟從我來」,馬太跟從主要付的代價很大,因為稅吏一旦放棄鐵飯碗,他的工作馬上就有人填補,就再也回不去了。所以馬太跟從主耶穌是一個決定性的委身,他一定已經計算清楚了代價。「耶穌在屋裡坐席的時候,有好些稅吏和罪人來,與耶穌和祂的門徒一同坐席」。這個筵席是由馬太擺設的,他藉此表示對主耶穌的尊崇(路5:29),但他當時所能找的陪客,除了主的門徒之外,就是和他有來往、被一般猶太人所不齒的稅吏們和罪人。「法利賽人看見,就對耶穌的門徒說:『你們的先生為什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飯呢?『」「法利賽人」是猶太教中最嚴謹的教派之一,自恃聖潔敬虔,不接近罪人。主耶穌雖然與罪人來往,但在罪上卻「遠離罪人」(來7:26)。只有在罪上「遠離罪人」的,才能親近罪人。「耶穌聽見,就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主啟示祂是「醫生」,表明祂第一次來的時候,是以醫生醫治病人的態度來服事人。但病人必須承認自己有病,才會去接受醫生的幫助,罪人必須承認自己有罪,才能接受主耶穌的救恩。「經上說:『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這句話的意思,你們且去揣摩。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引自何6:6,神不是向人要「祭祀」,而是要給人「憐恤」。「揣摩」意思是「學習」。「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事實上,這世上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羅3:10)。所以人若自以為義,就會失去得救的機會。「那時,約翰的門徒來見耶穌,說:『我們和法利賽人常常禁食,你的門徒倒不禁食,這是為什麼呢?』」每周例常禁食並不是摩西律法的一部分,而是法利賽人的遺傳規條,施洗約翰的門徒也在遵守。

「耶穌對他們說:『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陪伴之人豈能哀慟呢?但日子將到,新郎要離開他們,那時候他們就要禁食』」。「新郎」指主自己。「陪伴之人」指祂的門徒。「同在的時候」指主在肉身里與門徒們同在的時候,他們哀慟禁食是不合時宜的。「但日子將到」指祂被釘十字架的日子就快來臨。「新郎要離開他們」指主肉身離開他們,他們心裡憂愁傷痛,那時就要禁食。「沒有人把新布補在舊衣服上;因為所補上的反帶壞了那衣服,破的就更大了。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裡;若是這樣,皮袋就裂開,酒漏出來,連皮袋也壞了。惟獨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裡,兩樣就都保全了『」。「新布」不能「補在舊衣服上」,因為新布未縮水,一洗就會從縫補處把舊衣服撕破,「破的就更大了」。也不可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裡」,因舊皮袋失去彈性,而新酒會發酵,就使舊皮袋裂開,「酒漏出來,連皮袋也壞了」。這裡的「新衣服」與「新酒」都代表主耶穌帶來的「新道理」,亦即「天國的福音」。「舊衣服」與「舊皮袋」則代表法利賽人堅守的傳統規條,但耶穌在此指出,舊的傳統規條不能「新道理」來補的,他們要把「舊衣服」脫掉,穿上耶穌所賜的那件全新的衣服,要拋棄那些舊的傳統規條,接受全備的福音真理。「耶穌說這話的時候,有一個管會堂的來拜他,說:『我女兒剛才死了,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她就必活了』」。「管會堂的」,是在猶太會堂里主持崇拜秩序的人,在猶太人中間具有相當高的地位,而他不顧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在眾人面前拜主,表明他的謙卑與信心。「耶穌便起來跟著他去;門徒也跟了去。有一個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來到耶穌背後,摸祂的衣裳繸子」。按照律法,「血漏」是不潔凈的,凡接觸患血漏的女人的,也會成為不潔(利15:25-30),所以這女人「來到耶穌背後,摸祂的衣裳繸子」。「因為她心裡說:『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癒』」。「她心裡說」這是指她裡面的信心。「摸祂的衣裳」這是指她外面信心的行動。「耶穌轉過來,看見她,就說:『女兒,放心!你的信救了你。『從那時候,女人就痊癒了」。「你的信救了你」,這說明惟有以信心去接觸主,才能得著主的醫治。

「耶穌到了管會堂的家裡,看見有吹手,又有許多人亂嚷」,「吹手」是受雇在葬儀中吹笛致哀的人。「許多人亂嚷」是受雇在葬儀中為死者哀悼、哭叫的女人。「就說:『退去吧!這閨女不是死了,是睡著了。』他們就嗤笑祂」。在天國之王生命的大能里,只有「睡著了」,沒有死去。「眾人既被攆出,耶穌就進去,拉著閨女的手,閨女便起來了」。叫人死里復活是件大事,但主耶穌卻「攆出」看熱鬧的眾人。管會堂的請主耶穌為他女兒按手,主卻直接拉著閨女的手叫她起來了。神不必按照人既定的方法行事,我們的禱告不應限制主一定要怎麼做。「於是這風聲傳遍了那地方。耶穌從那裡往前走,有兩個瞎子跟著祂,喊叫說:「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們吧!『」「大衛的子孫」在當時是猶太人對他們所等候的彌賽亞特定的稱呼。這兩個瞎子只求主耶穌可憐他們,他們既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我標榜有何善行,這是我們禱告應有的態度。「耶穌進了房子,瞎子就來到祂跟前。耶穌說:『你們信我能做這事嗎?』他們說:『主啊,我們信』」。瞎子們一路緊緊跟隨,一直跟著主耶穌進了房子,表明他們恆切的態度和信心。「耶穌就摸他們的眼睛,說:『照著你們的信給你們成全了吧』」。主耶穌在本章一再提到「信心」,而真正的信心一定會帶出外面的行為。「他們的眼睛就開了。耶穌切切地囑咐他們說:『你們要小心,不可叫人知道』」。主耶穌這樣囑咐他們,因為祂知道神跡奇事並不能使人悔改。

「他們出去,竟把祂的名聲傳遍了那地方」。天國子民不能只為了傳揚主的「名聲」,掀起人情緒上的狂熱,而要使萬民真正認識主耶穌,作祂的門徒(28:19)。「他們出去的時候,有人將鬼所附的一個啞巴帶到耶穌跟前來。鬼被趕出去,啞巴就說出話來。眾人都希奇,說:『在以色列中,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天國之王生命的大能不僅能對付死亡的權勢,更能醫治人生命中的殘缺,叫「瞎子」的眼睛得開,叫「啞吧」說出話來。「法利賽人卻說:『他是靠著鬼王趕鬼』」。當屬天的權柄顯出來的時候,就引動了黑暗權勢的抵擋。宗教徒法利賽人自己作不來的,就控告耶穌靠著鬼王趕鬼。「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里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主耶穌首先是「宣講天國的福音」,然後才用「醫治」來顯明祂的權柄。「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就憐憫他們」主不是對罪表同情,而是憐憫罪人的「困苦流離」。「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祂的莊稼』」。「要收的莊稼多」指需要拯救的靈魂多。主雖然有意要打發工人,但仍須要門徒為此禱告,祂才差遣「工人出去收祂的莊稼」。今天也是一樣,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求主打發工人出去,收祂的莊稼!阿們!
「創25: 1-34」「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在創世紀第二十五章中記載了,亞伯拉罕的晚年,包括他的再婚及逝世,還有以撒的後代。這裡說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別處聖經稱她為「妾」(代上1: 32),所以她在神面前的地位不能與撒拉相題並論。「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基土拉的後代也是阿拉伯各族的祖先,他們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5 18: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