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箴9: 1-18>

[複製鏈接]

3285

主題

3305

帖子

5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5162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霞步思 發表於 2022-1-5 06: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箴9: 1-18」「智慧建造房屋,鑿成七根柱子……。」箴言第九章,是《箴言》第一部分的最後一章,十章以後是所羅門的其他箴言,也是對比式的格言,一句是一個主題。而本章將智慧和愚昧擬人化,總結了一至八章的教訓。這裡所羅門首先說:「智慧建造房屋,鑿成七根柱子」。由於「七」在聖經中是完全數,所以「七根柱子」,表示智慧所造的房屋非常完美,宏大且結實,巨大和完善,可以容納許多賓客。於是智慧就「宰殺牲畜,調和旨酒,設擺筵席;打發使女出去,自己在城中至高處呼叫,說:『誰是愚蒙人,可以轉到這裡來!』又對那無知的人說:『你們來,吃我的餅,喝我調和的酒。你們愚蒙人,要捨棄愚蒙,就得存活,並要走光明的道『」。這裡把智慧擬人化為一位殷勤的女主人,設擺豐盛的筵席,她一方面打發使女出去邀請人,一方面自己站在城中的高處大聲呼叫:「愚蒙人,可以轉到這裡來」,這表明她不願失喪任何一個「愚蒙人」的懇切之心。「愚蒙人」,就是頭腦簡單、沒有分辨力、容易被騙的人。這些人可以通過教導使他們回到正道。「宰殺牲畜」,與某一君王宰殺牛和肥畜來邀請人們參加兒子婚筵的事件相似(太22:4)。「吃我的餅,喝我調和的酒」,就是要把智慧轉化為自己的生命,這樣「愚蒙人」,就「要捨棄愚蒙」,他們「就得存活,並要走光明的道。」

接著所羅門說:「指斥褻慢人的,必受辱罵;責備惡人的,必被玷污。不要責備褻慢人,恐怕他恨你;要責備智慧人,他必愛你。教導智慧人,他就越發有智慧;指示義人,他就增長學問。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你借著我,日子必增多,年歲也必加添。你若有智慧,是與自己有益;你若褻慢,就必獨自擔當。」智慧邀請了「愚蒙人」和「無知的人」,卻沒有邀請「褻慢人」和「惡人」,因為與自命不凡的「褻慢人」和「惡人」談論智慧是徒勞的。所以這裡說:「指斥褻慢人的,必受辱罵;責備惡人的,必被玷污。不要責備褻慢人,恐怕他恨你」。「褻慢人」,就是傲慢的人,也是嘲笑者。「惡人」就是邪惡的人,也是抵擋神的人。褻慢人和惡人不但不接受批評,而且會辱罵嘗試幫助他們的人。「被玷污」;即受到侮辱。但智慧人是喜愛責備他的人。因「智慧人」肯接受教導和勸勉,就能「增長學問」、「越發有智慧」。而褻慢人卻相反,結果使自己受損。「教導智慧人,他就越發有智慧;指示義人,他就增長學問」,因此人若懂得自己的有限,智慧就可以不斷增長。而人要認識自己的有限,首先需要相當的智慧,但「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開端」,意思是首先、起頭、最重要的部份。神是世界的創造者和管理者,真智慧只能從神而來,人無法靠自己開悟。但「敬畏耶和華」的人,就能領受神所啟示的智慧,並且順服神的旨意、作出明智的選擇。「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至聖者」指神自己,「聰明」是指洞察力和理解力。而長壽是敬畏神的獎賞。「你若有智慧,是與自己有益;你若褻慢,就必獨自擔當」,意思是人應當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那麼我們何以曉得自己是褻慢人還是智慧人呢?從你對別人責備的反應,就可知道自己是褻慢人還是智慧人。

最後所羅門說到愚昧邀人赴死亡的筵席:「愚昧的婦人喧嚷;她是愚蒙,一無所知。她坐在自己的家門口,坐在城中高處的座位上,呼叫過路的,就是直行其道的人,說:『誰是愚蒙人,可以轉到這裡來!』又對那無知的人說:『偷來的水是甜的,暗吃的餅是好的。』人卻不知有陰魂在她那裡;她的客在陰間的深處。」
當智慧設擺筵席的時候,愚昧也起來模仿。兩者都邀請「愚蒙人」,表面聽起來都一樣,都是說「誰是愚蒙人,可以轉到這裡來」。但智慧是殷勤地「打發使女出去」,自己也主動尋找人。愚昧卻是懶散地「坐在自己的家門口」,願者上鉤。智慧精心預備了筵席,而愚昧不做任何準備,卻說:「偷來的水是甜的,暗吃的餅是好的」,這是因為她知道那樣會更加刺激。「偷來的水、暗吃的餅」,都是比喻淫亂。智慧是讓賓客「得存活,並要走光明的道」,愚昧卻是讓賓客付出死亡的代價,「她的客在陰間的深處」,就是使這些人在地獄消化他們在世所偷吃的東西。而愚昧人的話常常比智慧的話聽起來更加悅耳,所以智慧的使女還沒出門,過路人可能已經把愚昧的邀請傳遍全城了。箴言一至九章是父親的訓誨,也是本書的序言,這個序言以智慧和愚昧的兩種邀請結束。而本書接下來所有的箴言,都是讓人在智慧和愚昧、生命與死亡之間作出明智的選擇。而本章在人面前擺出兩場筵席,兩個邀請,兩條道路,兩項選擇,兩種結局!因此對每一個人來說,人生只有兩條路,一條就是主耶穌為人預備永生的道路,另一條就是撒旦引誘人走向滅亡的道路。何去何從,就在於人自己的選擇。你若選擇魔鬼的筵席,雖然你能暫時享受罪中之樂,但結局卻是在陰間的深處!為此,願我們都要選擇吃喝主耶穌的筵席,這樣我們就能得永生!阿們!
「創25: 1-34」「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在創世紀第二十五章中記載了,亞伯拉罕的晚年,包括他的再婚及逝世,還有以撒的後代。這裡說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別處聖經稱她為「妾」(代上1: 32),所以她在神面前的地位不能與撒拉相題並論。「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基土拉的後代也是阿拉伯各族的祖先,他們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0: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