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字塔
論及人類文明建樹時,人們首先會想到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它是人類幼年時代最偉大的成就之一。金字塔把王權和神權的穩固強烈地表現了出來,縱使今天大地上早已沒有古老的埃及王國,可是金字塔雄風猶在,人們在它的面前依然會感到渺小和卑微。
在離開羅不遠的基澤地方平坦廣闊的沙漠上,聳立著許多體積龐大、高聳入雲的金字塔,最高的胡夫金字塔高146.5米,它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王胡夫的陵墓。
金字塔現在只有137米高,底邊各長2306米,佔地53公頃,用230餘萬塊平均重約25噸重石塊砌成,塔身斜度為51°52′。
金字塔的構思反映古埃及人的信仰。他們相信高山、大漠、長河都是神聖的,法老王被宣揚為自然神。於是通過審美就把高山、大漠、長河的形象的典型特徵賦予王權的紀念碑,在廣闊的大漠中金字塔顯得高大、穩定、沉重、不可動搖,單純、簡潔,雄偉壯觀。它帶著強烈的原始性,彷彿是人工堆壘的山岩、混沌未鑿。它的形象和尼羅河的風光十分協調,大漠孤煙。長河落日,何其壯闊。

獅身人面像》
在僅次於胡夫金字塔的哈夫拉金字塔的東面,
伏著一尊巨大的獅身人面像,它面朝著東方,似乎在向初升的太陽行注目禮。當年希臘的旅行家們走到這兒,不禁大叫起來:「斯芬克司!」斯芬克司是希臘神話中的怪獸。其實獅身人面像在希臘神話產生之前就已經存在一千多年了。它和金字塔共同顯示了法老生前的無上權威以及死後的靈魂不滅。
這個巨大的、身子蜷縮著的巨像,是在一個軟石灰石小丘的基礎上雕刻而成的。它雄踞在巍峨的金字塔旁,更為法老的陵墓增添超人間的威儀和神秘感。獅身長240英尺,高66英尺,人面部是哈夫拉法老的理想肖像。這種創造起源於圖騰崇拜:把某種動物當成祖先或神加以崇拜,再把法老的面容雕在這種動物身上,這就意味著法老是神的化身,藉以顯示無上權威。
這是人類第一件巨型雕像,僅人面部就有5米長,耳朵有3米。這座巨大塑像是偉大的科學和藝術成就的結晶。由於雕像過於龐大,在雕作過程中首先要重視的是整體藝術效果,不可能對形象細部精雕細刻,因此這座巨像的造型手法極其簡練、概括,達到一定程度的寫實,充分顯示了古代埃及雕刻家們的高超技藝。

《彩陶女神》
埃及史前文化豐富,
在尼羅河流域以耕織為主的農業部落很早就已形成,由實用發展起來的制陶工藝也趨發達。現今所見最早的作品是阿姆拉提時期的彩陶塑女像。這是立像,28厘米高,雙手高舉向內捲曲,頭很小成蛋形,無眉目秀髮,上身裸露,胸前垂掛兩隻嬌小、對稱的乳房,細腰寬臀,以起伏變化的曲線構成洗鍊、單純的人體,腰際以上著棕紅色,可能是赤裸的膚色,下身呈灰褐色,像是穿著簡潔的裙子。從高舉的雙臂,隨勢彎曲的姿勢看,好像在翩翩起舞,整個形象給人以生動活潑的動感。
從這尊陶塑女像看,遠古埃及的雕塑造型自由奔放,重整體造型,藝術語言簡練概括,大膽捨去一切人體細節,單純到接近抽象,如今看來頗有現代感。

《拉蔌荷特普及妻諾佛列特像》
拉蔌荷特普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王子,
他和妻子諾佛列特的坐像集中體現了埃及王族的雕像規則:人物正襟危坐,雙腿並齊,男子右手橫陳胸前,左手置於膝上;女子雙手護胸,面容平靜嚴肅,沒有性格的刻畫和情感的流露。古埃及王國時的雕像常常是這樣。
王子除短褲外全身裸露,肩闊胸厚,肌肉豐健,蘊含著征服一切的力量,皮膚呈棕紅色,可能是因為男子常常出征和常受日晒雨淋。女像則為淡黃膚色,嬌嫩白皙,這是由於長期閨房生活養成的。這兩尊像各有不同的美感。王子具有力的健美,妻子主要呈現出純潔的柔美:清秀的面容兩邊分列濃密短髮,身著白色連衣長裙,猶如曹衣出水,透現出豐腴圓渾的肉體,酥胸前突現一雙豐乳,整個體態造型富有對稱的勻衡美。雕刻的藝術語言極為簡練,於概括中見剛柔變化,可謂古王國時期審美理想的典範作品。

《國王與王妃像》
這是古王國第四王朝時期法老王門考拉和王妃雙人立像。
國王夫婦並肩而立,
都是左腳略向前邁出半步,但沒有行進的動勢,全身的重心仍落在兩隻腳上。在埃及雕刻中從未表現過把全身重心放在一條腿上,而另一條腿輕輕地離開地面的人物,這種站立姿式增強了安定穩固的感覺。國王兩臂垂直,雙手握拳,以表示力量的集中; 王妃左手彎曲放在國王左胳膊上,右手臂摟抱著國王的腰,這是埃及夫婦像的標準格式。儘管立姿呆板,但人物的面部隱露微笑的表情還是生動的。雕刻家對男女軀體作了不同的對比處理,通過薄而緊身的長衣刻畫出女性柔軟起伏的曲線和優美的體形,而國王在埃及雕刻中則是永遠年輕而理想化的軀體.

《村長像》
埃及肖像雕刻中的法老和王公貴族雕像,
按宗教規則嚴格遵循「正面律」程式,所以這類雕像的姿態和表情都較僵化呆板,神性多於人性。但是身份低賤的人物的雕像就很少受這種程式的局限,更多偏重於生活形態的寫實。這類人物大多是作為俑陪葬的,比較傑出的有《村長像》。
這件木雕立像高110厘米,屬第四王朝作品,原名叫卡別爾王子。當時,王子作為王家族莊園的管理者,類似工頭的地位,在田間監督奴隸勞動,兼及組織人力築壩修水渠,據說這件雕像出土時一個旁觀者驚叫道:「這是我們的村長。」事實上他也像個村長,他那肥頭胖腦的神氣使人聯想到一個忠於主子、欺壓奴隸的鄉村小吏的典型。

《書記像》,
這件雕像的姿式動作和表情更加接近生活的真實。書記是記錄主人言詞的小吏,沒有地位,所以不受王族雕像程式的約束。雕像刻畫出這個書記在聚精會神地聽主人講話,準備記錄的動作神情。雕像造型寫實,對人物結構的處理絲絲入扣而不瑣碎,這是第五王朝最生動的作品。

《阿門哈特的石碑》
這是古埃及中王國第十一王朝(公元前2000年)時期彩色浮雕作品。彩色浮雕類似於立體繪畫,
形象微微凸出於壁面,外輪廓仍勾線填色,背景空白處陰刻象形文字以表達畫中含意。畫中人勾肩搭臂形成一個整體。人物和景物都被置於一個平面,在一條水平線上進行構圖安排,極富裝飾性,造型程式化富有簡練概括單純的美感。

《戰 士》
在中王國時期的墓室里還流行一種小型的木製雕刻。最有名的是在阿西尤特地方的一個將軍墓中發現的有80個戰士組成的隊列雕像,
像高40厘米,有弓箭手和槍盾兵。其中的弓箭手是來自努比亞的雇傭軍。
群雕列隊戰士被表現在行動之中,身體裸露,健壯有力,只是在每個人的腰間系有硃色褲式短裙,個個神勇善戰,很有生活氣息。

《阿門哈特三世的斯芬克司像》
又叫塔尼斯的人面獅身像,
長220厘米,被確認是阿門哈特三世的雕像,在埃及同類雕像中,它是別具一格的,在於人的臉上長出了獅子的耳朵,並用厚厚的鬣毛把頭、胸、肩包了進去,從而增強了頭部渾厚凝重的效果,充分顯示了莊嚴威武的力量。

《阿門哈特三世像》
阿門哈特三世是第十二王朝盛期的帝王。他治世48年間大興水利工程,
開發莫里斯人工湖,樹立紀念巨像,建築神廟和迷宮,頗有建樹。
阿門哈特雕像是中王國時期雕刻的最高成就代表,它反映了這個時代的精神特徵。在古王國時期那種絕對的威嚴觀念已經開始削弱,開始注重人物的情緒刻畫。

《室外法老像》
埃及法老是神的化身,
除了在陵墓和王陵廟宇中供奉法老石像外,埃及人還在全國的廟宇中供奉法老石雕像。到十八王朝時建築同雕塑緊密配合,法老的雕像被放到了門外,為了讓大眾也能目睹。由於建築物越造越大,法老的雕像也越來越大。在拉美西斯二世統治下的埃及帝國,一些巨大的石像有的竟高達65英尺。辯證法告訴人們,任何事物發展到頂峰時就意味著開始衰落。從下一代法老起,埃及的權威開始敗落,埃及雕塑的傳統形式也隨之衰落。但是古埃及的文明卻開始經過克里特島影響到歐洲,首先是古代希臘。

《神殿浮雕》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國征服了埃及,
淪為波斯的一個省。前332年,馬其頓亞歷山大征服了波斯又佔領了埃及,從此埃及處於外來民族的統治,藝術從此進入希臘化時期,公元前30年埃及淪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從這時起古埃及歷史宣告結束。
這塊浮雕是埃及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04年―公元前30年)時期作品。浮雕表現的是女神為國王戴上兩重王冠,宣揚了「王權神授」的意思。浮雕遵循傳統造型方法,薄衣緊貼裹著身體,表現出女神身體曲線變化美

《裝飾門》
上埃及國王美尼斯統一了埃及,
建立了埃及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古王國的歷史是從第三王朝開始到第六王朝。(公元前2780―公元前2280年)這件《裝飾門》是第五王朝時期作品。
這件裝飾門實際上是一件木刻作品,門的三面刻滿了象形文字和立於兩側的男女立像,門楣上有男女相對而坐,均以對式結構,十分莊重美滿和諧。

《涅菲爾蒂像》
據說世界雕塑史上有兩位最美的女子雕像。一是法國盧佛宮的《米洛島的維納斯》,
一是柏林國家博物館里的《涅菲爾蒂》,她比米洛維納斯要早1500年左右。這兩尊塑像都是無與倫比的。
《涅菲爾蒂》雕像的寫實技巧極高可達亂真之境,人們很難相信這竟是出自3500年前奴隸藝術家之手。涅菲爾蒂是十八王朝法老王阿赫那東之妻。史稱阿赫那東是勇敢大膽的改革家,他竭力削弱宗教對王權的控制,擴****老王的世俗權力,這種重世俗人生權利的改革,對藝術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使藝術減少了神性而充實了生活和生命的氣息。正是從這個時期開始,埃及藝術才逐漸擺脫僵化程式,趨向生動活潑的現實主義,《涅菲爾蒂》雕像就是這個時期的傑出代表。
埃及肖像雕刻是作為死者的替身而創作的,所以雕刻家竭力追求雕像的逼真。為了達到酷似,還經常從死者身上印下面模,直接翻置雕像,然後再仔細加工。埃及雕刻家經過這種長期的訓練和探索,掌握了極高的寫實技巧。
據說涅菲爾蒂王后在古埃及具有傾城傾國的美貌。這尊雕像在幾千年之後的今天還令人心醉神迷。當然,與其說是驚嘆王后的美,倒不如說是折服藝術家的天才。雕塑家表現了一個美麗的東方女性的典型,長圓型的面孔,五官端正,線條柔和清秀,修長的頸項,變化微妙的曲線構成莊重、優雅的儀態,體現出埃及人對女性美的理想。
為了創造形象的真實感,雕像施加了色彩:淺紅色的膚色,濃黑的眉毛和深紅的雙唇,顯得美麗而又雅緻。雕刻家十分重視傳達人物心靈的眼睛的製作,據史料稱該像的眼睛是用銅料鑲邊,雪花石膏填白,並用下面墊了一塊磨光的黑檀木的水晶石做眼球,使雙目極富神氣,顯得非常明媚動人。她那色彩優雅的高冠和胸飾具有極高的工藝裝飾性,從這一形象可以見得古埃及文明的程度。[/COL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