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煙花三月,探尋一場千年前的送行

[複製鏈接]

548

主題

548

帖子

336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佳佳加油 發表於 2021-1-5 09: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煙花三月,楊柳依依,花香鳥鳴。面對一河的春水,面對遍地的繁花,我不由得想起一首唐詩,和一場千年前的送行。

  那是一首定格在記憶里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也許是唐詩的韻美,琅琅上口,也許是唐詩的意美,情景交融,也許是送別的那一腔濃濃的友情,感人至勝,我對此詩一直獨有情鍾,以至想探尋孟浩然是怎樣在一個煙花三月里去的揚州?他以怎樣的目的踏上了他的揚州之行?是寫詩?是春遊?是看一江春水的詩情?還是尋訪一位摯友?還是賞那一程的奼紫嫣紅?

  尋一冊典藏,泡一杯香茗,我靜靜地尋找著千年前的記載,以期讓我看到那是一場怎樣的送行。

  鳥兒嘰嘰喳喳,風兒絲絲縷縷,一院的菜花嫣然地盛開。我如同大詩人當年那一場詩情畫意的旅行,既讓人激動,又困難重重。

  一屋書如同一片片大海,一場探尋如同穿越一座座山峰,我苦苦尋覓,不畏山環水繞,一路前行。

  尋覓里,終於迎來了期待已久的風景,終於看到了一片柳暗花明。

  那是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春,孟浩然時值四十二歲之青蔥,以暢遊名山大川的熱情,從襄陽來到長江之濱的黃鶴樓畔,準備啟程。恰巧與李白相逢,兩人早就成為摯愛的友朋。李白曾多次讚賞孟浩然為人之忠誠,贈詩曰:「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表達了李白的欽佩之情。此次在黃鶴樓相見,兩人均興奮不已,互問不停。

  登樓遠眺,映入眼帘的是碧藍的天空,滾滾的江水。此情此景無不令人動情。

  正值春暖花開,百鳥爭鳴,和煦的春風拂面,春意濃濃,令兩位詩人感嘆不停。

  孟浩然度過了令他難忘的時光,他要在這裡順江而下,去美麗的揚州城。

  李白為他送行,站在岸邊,折下一枝楊柳相贈,孟浩然也折下一枝楊柳回贈。

  孟浩然登上了船,李白不停地向他招手,孟浩然也一步一回頭地向李白招手。看見孟浩然所乘的那葉小舟漸漸遠去,終於消失在天際,只有滾滾的江水不停地向東奔流,李白心中無限感慨。

  他走到在黃鶴樓下,坐在一塊石頭上,寫下了那首流傳千古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歲,因為興趣愛好相同,李白十分欽佩孟浩然的才華,詩讓他們倆成了高山流水的知音,成了彼此牽掛的友朋。

  我想,若是李白有靈,是否依然在黃鶴樓畔等待摯友的歸程?而孟浩然是否在揚州邀約一場李白的重逢?

  千年已去,又是一個煙花三月,今天,許多遊人慕名而至,尋著大詩人的足跡,泛舟而行,順流而下,以感大詩人的豪情,以賞春江的繁花似錦,如煙似霞,奼紫嫣紅,和那一段濃濃的友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0: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