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疫情下的中國人:自豪的臉孔下擔心著風吹草動

[複製鏈接]

5950

主題

8072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290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來源: 中央社/日期: 2020-12-11


走在中國街上,你會發現,上半年滿臉沉悶的人們,下半年露出了笑容。如今,他們為本國的防疫成就而自豪,究責與抱怨早被拋到腦後。但一有風吹草動,這股自豪就成了驚弓之鳥。

一位中共官媒退休主管直言,官方強大的疫情控制力與輿論宣傳力,加上歐美防疫的不給力,讓中國當局灌輸的自豪感,有了吸引力。

但他提醒,人們對武漢封城的恐懼傷疤還在,害怕一旦自家成為疫區、甚至自己成為病例,在官方嚴厲控制及"健康碼"制度下,無論染疫還是痊?,甚至只是住在疫區,都會寸步難行。

至於這種對防疫的自豪感,充分反映在今年不到30歲的北京藝術工作者小慧臉上。

在小慧口中,如今的中國,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而且"疫苗不是快出來了嗎"。在談到她的不少國外親友,仍被中國官方"嚴防死守"卡著回不了國時,小慧顯露出的除了擔心,更多的是對官方防疫的肯定。

小慧自豪地說:"中國生活環境不好,大家往外跑;但國外疫情控制得不好,大家往回跑;這就是『用腳投票』。"


在中國疫情高峰時,各個建築都會擺上這面要求測量體溫的看板。在疫情趨緩后,看板仍在,只是不一定會再執行量體溫。圖為北京一處公寓大廳的告示板。中央社記者邱國強北京攝 109年12月6日

當然,不是所有中國人都這樣想。但類似的話,上自高官、下至送餐送快遞小哥及餐館里送菜的小姑娘,從不少中國普通民眾的口中,都能聽到,且為數可觀。

與前一個冬天的混亂對照、與歐美至今的失控相比,中國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的防控上,足堪自豪。不但讓民眾重拾笑容,更讓中國官方有了不斷對外自誇,且塗抹疫情初期隱瞞與混亂的資本。

但在11月,天津市濱海新區出現本土病例后,當地不少大學生的反應,卻讓這股自豪,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

天津濱海新區里的"大港大學城",有南開大學濱海學院、天津外語學院大港校區、天津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等7所院校逾1萬名學生就讀。11月20日,當官方公布一名確診病例的住處距大學城3公里后,有中國媒體報導,學生們人心惶惶,整個寢室害怕得睡不著。


隨著疫情趨緩,中國的街道上已大致恢復昔日的繁榮,人們戴著口罩出門逛街。圖為北京著名景點什剎海旁的煙袋斜街。中央社記者邱國強北京攝 2020年12月6日

北京一位退休公務員老徐的姪孫女,就是南開大學濱海學院的大二生。他形容,這位寶貝姪孫女,當時害怕地在電話裡,向母親哭訴了快一個小時。

老徐說,與其說怕染疫,孩子們更怕的是日後學校一旦成為疫區,"去哪兒都去不成,連家都回不成"。畢竟,中國還是有部分公共場所及商家,進出還是要看健康碼。參加活動,還是要看最近有沒有出入過疫區。

原來,深聊之後才發現,不少中國民眾雖然肯定本國的防疫成績,正常地逛街、健身、吃美食。但只要疫情上一有風吹草動,頭一件事,就是忙著檢視自己、親人、同事,甚至孩子的老師,有沒有到過疫源地。因為,人人都害怕日後"寸步難行"。

前述官媒退休主管分析,這種"嚴防死守一刀切"的防疫,副作用就是人們在面臨疫情調查時的隱瞞,深怕被拒之門外。只要"碰運氣"沒被查到,一切OK。但若大家都這麼認為,只要疫情一有風吹草動,加上資訊欠缺透明,"怎麼還自豪得起來"?


在疫情下,中國官方規定電梯等密閉式空間必須每日執行消毒,並公開告知。圖為北京一處公寓電梯內的告示。中央社記者邱國強北京攝 109年12月6日

他更直指,武漢肺炎疫情,充分反映出中國民眾在多年威權統治下呈現的"雙面性格"。也就是,心裡既認為官方的作為"英明有成效",但另一方面,在資訊長期欠缺透明下,人們總是對官方的作為抱持幾分懷疑。套句中國民眾常說的話,就是"多留個心眼"。

每晚的央視新聞聯播,總不忘報上全球不斷上升的武漢肺炎確診數字,有時更單獨加報美國的數字。相較於中國每天僅一、兩位數的境外移入及零星本土病例,的確讓中國官方大有面子,也讓中國的街上更熱鬧,人們的笑容更多。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0: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