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有源頭活水來」特首北上邀「惠港」 「百川匯流永不息」融入大局促「合作」

[複製鏈接]

120

主題

122

帖子

869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6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olin33 發表於 2020-11-4 14: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1月3日特首林鄭月娥攜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恆、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和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陳國基一行啟程赴京,計劃五天內造訪北京、廣州和深圳三座城市。此行目標清晰明確:一方面落實更多改善民生、復興經濟的「惠港」政策,另一方面共商對標「十四五」、融入「大灣區」的「合作」大計,必將為香港突破困局提供支撐、振興經濟注入動力、再創輝煌引領航向。
    「一葉落知天下秋」香港經歷了黑暴與疫情的雙重打擊,經濟民生均遭重創,失業率頻創新高,日前航空龍頭企業裁員重組再次敲響警鐘。「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香港雖然有一定的消費能力,但畢竟市場太小,僅僅靠「塘水滾塘魚」的內部循環來復甦經濟,效果必然有限。為此特首林鄭月娥「以香港最大利益為依歸」,毅然決定推遲發表施政報告,北上尋求中央支援,欲帶香港走出困境。林鄭月娥強調,香港經濟復甦需要中央支持,並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早前已梳理一系列措施,請求中央考慮和支持;此次林鄭月娥一行11月3日下午經深圳前往北京,將與相關部委舉行會議,便是商討落實包括早日實現通關在內的多項「惠港」政策,雖然未公布尋求中央支援措施的具體內容,但從隨行出訪官員的名單或可對所涉及的範疇初見端倪。聚焦經濟民生,為香港在源頭上引得「活水」,才是助力經濟復甦、促進長遠發展的治本之策,亦是「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及應有之義。
「善戰者,求之於勢」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速,為香港再出發提供強大動力;開展港澳律師執業試點,為法律界人士融入和服務大灣區打開機會之窗;五中全會吹響號角科技創新再上台階,為香港展現獨特優勢打造廣闊平台。「一朵浪花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不幹涸」10月30日特首林鄭月娥與廣東省省長以交換文本的方式,簽署落實《粵港合作框架協議》2020年重點工作,在優勢互補、互利雙贏的基礎上,共同推進涵蓋8大主要範疇的57項措施,旨在進一步便利交流改善民生,推進創新加強合作,助力提升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此次林鄭月娥一行11月6日晚將轉赴廣州,7日將分別在廣州和深圳與該省市領導會面,討論如何聯手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及深港合作。滄海一粟浮沉間,百川匯流永不息,主動對接政策、積極深化互通,坐言起行、乘勢而為,此次北上亦展現了香港對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明確態度。
「改革開放」征程再起,「全新機遇」接踵而至,「惠港禮包」陸續有來,如何以港之所能、破今之所困,展己之所長、為國之所需,已成香港更好打開發展空間、贏得未來的關鍵所在。然而仍有一些人危言聳聽,把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說成是「內地化」「邊緣化」,不斷散布「趕超論」「替代論」。「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香港已在「對抗」思維中沉淪久矣,在「港獨」的喧囂下混亂不堪;「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發揮優勢重新啟程、抓住機遇再創輝煌,已成香港市民的主流共識。香港在金融、創科、法律服務等多方面與內地優勢互補,在大灣區有著不可替代的發展空間,今特區政府積極作為、行動迅速,不僅走出困局指日可待,更將在祖國發展的宏偉藍圖中大放異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0: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