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擔心個人行蹤被監控 是妄想 積極探索開放與合作 是未來

[複製鏈接]

221

主題

221

帖子

1482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ulala 發表於 2020-9-22 15: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香港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麥美娟20日在電台節目中呼籲:第三波肺炎疫情有所緩解,香港是時候讓經濟重新出發,在安全有序前提下重開關口,加快推行「健康碼」,恢復內地和香港兩地人流,讓跨境家庭團聚,此舉也勢必有助於帶動香港經濟復甦。
不過「健康碼」計劃卻遭遇了黃之鋒等的強烈反對,他在臉書上發表激進言論,宣稱「健康碼」將是下一個「戰場」,揚言特區政府會利用疫情拓展社會監控等。針對反對派所謂「健康碼泄露行蹤」「港康為名,監控為實」「私隱送中,人權全無」等言論,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恆早前就表示,香港「健康碼」沒有追蹤功能,只儲存一般出入境需申報的個人資料,是否下載安裝等等都由市民自行決定。
在「港毒」分子眼中,任何能抹黑和醜化內地和特區政府的地方都是「戰場」。港府日前公布將資助居粵的香港醫管局病人到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就診。據港府預測,受關口控制措施影響,未能返港複診,預計涉及約1.8至3.8萬人。介於香港和內地不同的醫療體制,港籍新冠肺炎患者在港大深圳醫院就醫,遭遇的瓶頸在於病人資料在兩地不流通,需開放「醫健通」。針對港府這一計劃,就有香港「意見領袖」將其演變成新焦點,擔心港籍病人的病歷隱私信息會泄露給內地,並蠱惑香港市民,稱內地醫院獲取後會如何處理、如何保護等等都是未知數。
也不難發現,在香港和內地合作空間愈發廣闊當下,總有那麼一小撮人,總喜歡戴上有色眼鏡,妖魔化內地,更將政治凌駕於市民的健康之上,為了反對而反對,更用「雙重標準」釋放錯誤信號給港人。對「港毒分子」來說,他們總是「選擇性遺忘」,「黃屍」此前在網上起底港警時,他們怎就不再談論「隱私」問題。
撇開仍在研發構架中的香港健康碼不談,包括病例、個人行蹤等信息,確實需要考慮隱私問題。但在信息化時代,合作與開放是不可逆的時代命題,於此同時信息安全更是全球命題,需共同應對解決。在全球醫療合作不可逆的當下,越來越多信息技術在進一步推動著病歷信息的共享與開放,比如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在去中心化的技術邏輯之下,相關人員獲取患者數據記錄和患者授權記錄均保留,確保數據信息不被篡改,可查可追溯。全球疫情爆發至今,全球患者數量已高達1600多萬。倘若如此海量的患者病歷可以進行全球共享,供醫療研究者快速找到新冠病毒的「命門」,這才是全球福音。
其實,香港與內地醫療合作一直在探索前行。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為例,作為深圳市政府全額投資、並由香港大學管理的大型綜合性公立醫院,本身就是深港兩地探索公立醫院改革的試點醫院,自2012年運營以來,港澳地區病人數目累計達38萬人次。而2015年,港府推出「長者醫療券」,供港人在港大深圳醫院付費使用,這本身又計劃體現出深港合作的優勢,某種角度是是打破了兩地不同的醫療體制限制,是實實在在的市民福利,至今亦有超過2萬港籍病人使用。
所以,港毒請放下你們的「有色眼鏡」,深刻理解下香港最新經濟數據,最新失業數字維持6.1%。香港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評論最新失業數字時表示,勞工市場在6月至8月仍然嚴峻,這是由於本地第三波疫情廣泛干擾了經濟活動。而疫情也給香港打開了一扇全新的窗口,讓更多港人真正理解地緣經濟。無疑,香港與內地的合作,不僅在醫療系統,在保險、銀行等金融系統的合作也將進一步走向深水區,這是不可逆的地區趨勢。香港唯有進一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才能贏得新未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18: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