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牛頓成名前,醉心研究不在意名聲,成名后卻為名聲使盡各種手段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20-8-16 15:29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人一闊,臉就變。這種情形並非中國獨有,外國也有。大名鼎鼎的牛頓就是如此。

  

  牛頓自小就醉心於科學,並對此一直孜孜不倦,做出了卓越不凡的貢獻。但他原先似乎並不在意由此可以獲得什麼名聲之類的東西,而是純粹出於一種天性、一種樸實的愛好而去做研究。所以,當他創立微積分后,沒有一點的張揚,在長達17年之久的時間裡,竟沒對任何人說起過。再如,在光學領域,他為光譜學奠定了基礎,改變了人類對光的認識,卻硬是過了40年之後,他才把這個研究成果公佈於世。還有,他計算出了行星運行的軌道是橢圓,但他卻把運算的手稿根本不當一回事,以至有人要看時,竟然不知隨手丟到了哪裡。這些都表明,原先的牛頓,年輕時的牛頓,是根本不在意名聲的,只是在那裡做著探索,做著研究。

  

  但隨著他成了英國皇家學會會長,並被授予爵士,這時的牛頓變得霸道,容不得別人說「不」,於名聲必爭而後快了。

  天文學家約翰·夫萊姆斯梯德早先曾為牛頓提供了不少寫《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所需的數據,後來不再提供。牛頓就以皇家天文台大總管的身份,強迫人家立即出版這些數據。未果后,又指示他人奪取夫萊姆斯梯德的成果並準備出版,因法庭判決他不得散發剽竊的著作,終於沒能達到目的。對此,牛頓惱怒非常,作為報復,在後來版本的《數學原理》中,他系統地刪除了所有來自夫萊姆斯梯德的引證。

  

  牛頓和萊布尼茨分別獨立創立了微積分。在誰是它的第一個創立者這一問題上,科學家們發生了激烈的爭吵。在這場爭吵中,牛頓玩了不少手段。一是「大多數為牛頓辯護的文章均出自牛頓本人之手,只不過僅僅用朋友的名義出版而已」;二是他指定由其清一色的朋友組成的委員會來審理爭端;三是借自己是皇家學會主席之便,「自己寫了一個委員會報告,並讓皇家學會將其出版,正式地譴責萊布尼茨剽竊」。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可見,牛頓雖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但也不是完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16: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