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邱國鷺:成功的投資者,就那麼幾招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20-8-3 08:29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原創 貧民窟的大富翁

  世界的信息呈現爆炸式發展,這個說法一點都不誇張,很多人由此患上焦慮症,總是害怕被時代拋棄,不斷奔跑,試圖去戰勝市場,這不僅容易跑錯方向,「引領潮流」也是不能帶來更高的投資收益。

  如果說創業需要敏銳的市場嗅覺,投資則剛好相反,投資是一件在萬千變化中尋找不變的事情。這方面投資人邱國鷺顯然是一位高手。

  一、正確的理念是成功的基石

  1、A股一樣可做價值投資;常有人說,在A股做價值投資難,概念股滿天飛,好公司沒人要,便宜的股票買入后往往變得更便宜。換一個角度看,好公司股價被低估,應該是價值投資者的幸事。A股缺的不是價值,也不缺發現價值的眼睛,缺的是堅守價值的心。其實哪些股票被低估,大家都知道,就是都不買,都在等著做右側投資。

  2、政策不是「王道」;許多人喜歡炒區域或行業政策,其實相關板塊的超額收益並不持久。研究一下過去5年漲幅10倍以上的個股,港股、美股的中國互聯網公司自不必說,看看工程機械、白色家電、地產、食品飲料等行業的龍頭裡出的Tenbaggers,即可知好企業是市場里競爭出來的,不是政府補貼出來的。

  3、買成長股「不用趕早」;「高、小、新」階段,百舸爭流,群雄混戰,不必急著下注,不妨等「戰國七雄」產生以後再挑贏家,而且要買最強的諸侯,因為一定是秦國而不是韓國最後一統天下的。等行業格局清晰后再買龍頭,往往風險收益比更佳。騰訊、百度幾年前就已是不怎麼小也不是新寡頭了,但是之後股價又翻了多番。

  4、小股票的成長性未必高於大股票;對於很多行業來說,行業集中度提高是不可逆轉的趨勢,而行業集中度的提高意味著行業龍頭的市場佔有率的提高,也就是說行業老大、老二的增速快於行業中排名靠後的小企業。在這些行業里,低估值、高成長的行業龍頭的投資價值就遠高於行業內的小股票。

  5、賭石不如買玉;買黑馬股的人,有點像賭石:買塊不起眼的石頭,期待能開出塊好玉來。去年的情形是太多的人爭著去賭石,玉沒人買,結果是石頭的價格被炒得跟玉的價格很接近:有些還不怎麼盈利的黑馬股的市值已到了兩三百億,而寡頭行業龍頭的白馬股的市值也不過五六百億。這時候,我寧可買玉。

  6、騎白馬賽過騎黑馬;去年白馬股受冷遇,黑馬股受追捧,二者的估值差已近十年高點。其實,白馬股在品牌、渠道、成本和管理等方面的競爭力遠優於黑馬股。放著低價白馬股不買,偏買高價黑馬股,夢想黑馬能成長為下一個白馬,這豈不是騎驢找驢,騎馬找馬?某券商策略分析師說的好:能在地上撿蘋果,何必上樹摘葡萄。

  二、選擇好行業,成功一大半

  格雷厄姆投資時特彆強調低估值,有人批評為撿煙屁股,不過考慮到他所處的大蕭條時代就不難理解這一選擇。當大多數人買不起麵包時,品牌、成長性、定價權只能是空話。當時很多股票的市值低於其流動資產減去負債,這種背景下強調買絕對便宜的股票是正理。每個成功者的投資理念往往帶有時代的烙印。

  

  作為一位投資經理,要戰勝市場、戰勝同業,必須具備三個要素:一個是獨立性,一個是前瞻性,一個是大局觀。

  過去十多年,我遵循這些原則做價值投資,比較喜歡逆向思維。很多時候我的想法和投資思路會與其他人不同----隨大流可能不會跑輸市場或同業,但不能獲得超額收益。

  行業配置才是投資成敗的關鍵。「從過去的經驗來看,領跑的行業和墊底的行業板塊表現天差地別。我們對許多基金的長期歷史業績做了歸因分析,得出的結論也是:投資業績差異最主要的決定因素在於行業配置。

  對不同的行業,是超配、標配還是低配,應該依賴深入的研究、根據自己對該行業的把握程度來決定配置偏離的程度。「只有在很有把握、明確看好或看空時才能大幅超配或低配,而在自己沒有觀點的時候,不妨採取跟隨策略,保持標配。」

  行業配置是如此重要,但如何判斷不同行業的投資價值?

  要綜合考慮行業自身的因素和估值的高低——好行業如果估值過高,就不能成為好的投資標的;不那麼好的行業,如果估值超低,也可能會成為好的投資對象。

  「就好比有一輛賓士和一輛夏利,如果本來只值100萬元的賓士,售價是200萬元,而本來值4萬元的夏利,只需要2萬元就能買到,那你是買賓士呢還是買夏利?我覺得半價買夏利會是個好投資,而雙倍價錢買賓士就不是好投資。選擇投資某個行業、某隻股票也是這樣——好的投資還是壞的投資,都是相對於投資對象的估值而言的。」

  歷史事實證明,沒有絕對的好行業和壞行業,只要有超預期的東西出現,投資就能獲得超額收益。

  「我們統計了過去十年的數據,總結出什麼行業在什麼時間段內跑得最好,通過這種方式把每個行業的特性弄清楚。最後確定對不同行業採取長期持有的策略還是波段操作的策略。同時,我們建立了一套系統的行業估值比較體系,在行業被嚴重低估時買入,在行業被嚴重高估時賣出,從而獲取超額收益。」

  如何判斷驗證高估?可以通過反向指標。券商策略會時,常常會有不同行業的分會場。各分會場的聽眾人數,有時會是投資價值的反向指標。某券商策略會上,隔壁的分會場擠得水泄不通,工程機械分會場里,台下的聽眾還不如台上的上市公司董秘多。大家都擠在樹上摘葡萄時,也許就是在地上撿蘋果的時候了。

  互聯網泡沫頂峰時,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宣稱自己是互聯網企業(理由是他們擁有全球最大的B2B平台)。數月前,一家我很尊敬的投資品龍頭公司也對我說他們屬於大消費概念(理由是某消費品行業一半的原材料由其供應)。當其他行業的龍頭公司想「移民」到某行業時,往往該行業股價已近頂部。

  有些投資者喜歡把投資和消費對立起來,彷彿促消費就得壓投資。過去20年是以投資促出口,今後20年將是以投資促消費階段,保障房、城鎮化和產業轉移就是投資為消費服務的體現。特別是在中西部,如果不增投資,不提高中西部的人均資本存量和就業機會,那麼,提高中西部的消費就沒有基礎。

  從近期的年度業績快報看,工程機械、家電、銀行等低估值藍籌股的業績大多超預期,反而是部分高估值中小盤股業績低於預期。看空的,要小心高估值股業績低於預期時的戴維斯雙殺(盈利預測和估值倍數雙下調)的可能性;看多的,可關注低估值白馬股業績超預期時的戴維斯雙升的可能性。

  歷史表明,低估值價值股相對於高估值成長股的超額收益,常出現在季報公布前後,因為市場對高估值成長股的業績預期往往太高,因此季報容易失望;相反,市場對低估值價值股的業績預期往往太低,因此季報容易超預期。近期業績快報也凸現了這種預期差,直接推動了市場風格轉換到低估值白馬行情。

  最後,好行業有6個標準。

  1、合理的估值;

  2、利潤增長超預期;

  3、要有核心競爭力和較高的門檻;

  4、朝陽行業;

  5、行業集中度高;

  6、要有短期催化劑

  三、選好股票是投資人的基本功

  關於選股,邱國鷺認為有三要素:

  估值,好公司貴了就不是好股票;品質,便宜公司的基本面持續惡化就是價值陷阱,須分析品牌、渠道、成本、團隊、機制、行業競爭格局、成長性等;時機,便宜的好公司沒有催化劑時也不漲。三者中,第一個最簡單,可自學,第二個較專業,最好有人教,第三個靠悟,誰都可以學,但沒人可以教。

  

  關於催化劑,邱國鷺認為有這些:1、盈利大超預期;2、高管或大股東增持;3、跌不動時(壞消息出來股價不跌甚至上漲);4、基本面拐點;5、新訂單、新技術突破、新產品、新管理層;6、券商研究員出深度報告或提高評級;7、融資需求(定增、發H股);8、股權激勵;9、政策出台;10、高送配。11. 競爭對手因突發事件歇菜;12. 海外同板塊公司飆升;13. 流通股東中機構投資者和超級大戶終於出去了;14. 項目達產;15. 開拓新市場;16.參股公司上市;17. 深藏不露非仙即聖,底部拉起持續放量。顯然在「邱國鷺」的嚴重,投資者需要考慮的催化劑除了基本面,還有市場和技術指標方面的影響。

  選股三要素中,時機最難把握。基金經理為專業人士,為短期排名壓力而選時,可以理解。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也許沒必要選時。找到低估值高品質的公司,就拿著、扛著、熬著,只要沒踩到價值陷阱,賺錢只是時間問題。這是一個蠢辦法,但《美國士兵守則》說的好,若一個蠢辦法有效,那它就不蠢。

  關於《美國士兵守則》,邱國鷺認為還有五條可以讓投資人受益匪淺:

  1、你不是超人——沒關係,大家都不是;若一個蠢辦法有效,那它就不蠢——價值投資;

  2、別太顯眼,你將是攻擊目標;別和比你膽大的戰友躲在同一個散兵坑——小心賣方研究員的推薦;

  3、重要的事總是簡單——先別虧錢;所有5秒的手榴彈引線都會在3秒內燒完——注意安全邊際;

  4、好走的路總布滿地雷——逆向投資;曳光彈能幫你找到敵人也能幫敵人找到你;

  5、當防守嚴密到敵人攻不進時,你自己可能也打不出去……

  四、投資要留足安全邊際

  有個段子說做豆腐最安全:做硬了是豆腐乾,做稀了是豆腐腦,做薄了是豆腐皮,做沒了是豆漿,放臭了是臭豆腐。未來N種情景,只要1條實現就賺錢,東方不亮西方亮,這就是安全邊際。對未來要求太高的股票是沒有安全邊際的,正如《美國士兵守則》所說,必須組合使用的武器一般都不會一塊運來。去年買工程機械時,心想:機械替代人工、保障房、城鎮化、產業升級、產業轉移、產能擴張、中西部大開發、進口替代、國際化、走出去戰略,哪一條能實現對工程機械都是巨大的利好啊,這就是東方不亮西方亮的安全邊際。低估值是安全邊際的重要來源。未來總是不確定的,希望越高,失望越多。低估值本身反應的就是對未來的低預期。只要估值低到足以反應大多數可能的壞情況,未來低於預期的可能性就小了。

  

  很多人說,高風險高回報,低風險低回報。其實,低估值所帶來的安全邊際是獲得低風險高回報的最佳路徑。價值1塊錢的公司,5毛錢買入,即使後來發現主觀上對公司的估值出了30%偏差,或者客觀上公司出了意外導致價值受損30%,兩種情況該公司仍值7毛錢,投資者仍不吃虧,這就是低估值帶來的安全邊際。安全邊際好比工程施工中的冗餘設計,平日看似冗餘,災難時才發現不可或缺,例如核電站僅有備用發電系統是不夠的,最好還有備用的備用。現實生活中百年一遇的災害可能十年發生一次,股市更是如此。鋌而走險雖然能在許多時候增加收益,但是某天你會發現,「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零乘以任何數都是零,所以特別要警惕RuinRisk(毀滅性風險)。垃圾股如果沒有更大的傻瓜接下一棒,股價是沒有「備用系統」支撐的。博傻遊戲玩久了,騙子越來越多,傻瓜就不夠用了,還不如在低估值和基本面的雙重保險中尋找安全邊際。索羅斯所說的反身性:股價下跌本身對公司基本面有負面作用,易形成自我強化的惡性循環。有安全邊際的公司通常業務簡單,價值易估,不具有反身性。例,貝爾斯登股價跳水會導致交易對手「擠兌」,有反身性,故不能越跌越買;可口可樂股價跳水絲毫不影響它賣飲料,無反身性,故可越跌越買。綜上所述,有安全邊際的公司具有如下特點:1、東方不亮西方亮,給點陽光就燦爛,N種情景只須對1條就賺錢;2、估值低到足以反應大多數可能的壞情況;3、有「冗餘設計」,有基本面支撐作為 「備用系統」來限制下跌空間;4、業務簡單,價值易估,不具有索羅斯所說的反身性,可以越跌越買。大部分的失敗都是根源於自己的求勝心切。所以孫子說,「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自己不出現漏洞,等待敵人出現漏洞。用到市場上,就是自己不亂動,等待市場先生給你機會。

  五、注意投資中的陷阱

  第一個,識別價值陷阱

  投資最需要的是堅守,最害怕的是堅守了不該堅守的。金融危機時花旗從55元跌至1元的過程中就深度套牢了無數盲目堅守的偽價值投資者。

  假設我們用P表示價格,V表示價值,n表示未來,0表示現在,那麼對於價值投資,成長投資希望Vn遠大於V0,但是這需要預測未來,難度大。價值投資希望P0遠小於V0,這隻需要分析現在,難度小,安全邊際高。價值陷阱指的是那些再便宜也不該買的股票,因為其持續惡化的基本面會使股票越跌越貴而不是越跌越便宜。所以Vn遠小於V0,投資者越持有越虧損。

  

  第一類是被技術進步淘汰的。這類股票未來利潤很可能逐年走低甚至消失,即使PE再低也要警惕。例如數碼相機發明之後,主業是膠捲的科達的股價從14年前的90元一路跌到現在的3元多,就是標準的價值陷阱。所以價值投資者一般對技術變化快的行業特別謹慎。第二類是贏家通吃行業里的小公司。所謂贏家通吃,顧名思義就是行業老大老二搶了老五老六的飯碗。在全球化和互聯網的時代,很多行業的集中度提高是大勢所趨,行業龍頭在品牌、渠道、客戶黏度、成本等方面的優勢只會越來越明顯,這時,業內的小股票即使再便宜也可能是價值陷阱。第三類是分散的、重資產的夕陽產業。夕陽產業,意味著行業需求沒增長了;重資產,意味著需求不增長的情況下產能無法退出(如退出,投入的資產就作廢了);分散,意味著供過於求時行業可能無序競爭甚至價格戰。因此,這類股票的便宜是假象,因為其利潤可能將每況愈下。第四類是景氣頂點的周期股。在經濟擴張晚期,低PE的周期股也常是價值陷阱,因為此時的頂峰利潤是不可持續的。所以周期股有時可以參考PB和PS等估值指標,在高PE時(谷底利潤)買入,在低PE時(頂峰利潤)賣出。另外,買賣周期股必須結合自上而下的宏觀分析,不能只靠自下而上選股。

  六、投資最大的敵人是人性研究世界各國股市的歷史,幾乎每個國家(包括A股),低估值價值股的長期投資回報率顯著優於高估值的成長股。原因很簡單:投資者對未來的成長往往抱有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而對於現有的價值卻視而不見。不珍惜已擁有的,而對未到手的持有過於美好的想象,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人性。弱點一:過度自信;99 年參加哈佛行為金融學短訓班,教授通過無記名調查提問:1、你退休時能有多少錢;2、在座的人退休時平均能有多少錢。當場統計,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平均是3000萬美元(在座多為美國基金經理),第二個問題的答案平均是300萬美元。也就是說,平均每個人認為自己比平均數強10倍。弱點二:倉位思維;一旦買成了重倉股,對利好就照單全收,對利空消息就不以為然,心理學上叫ConfirmationBias,民間說法叫「屁股決定腦袋」。正確的決策流程是先有論據,再有結論;但多數人是先有結論,再找論據,那時對反面的證據自然就視而不見。有了倉位,思維就不客觀,故稱倉位思維。弱點三:錨固偏見;常有人說,這股票漲這麼多了,還不拋?或,已經跌一半了,還不買?這就是錨固偏見(AnchoringBias)的表現,其潛意識是把原有股價當成合理、當成參照的錨點了。其實,一個股票便宜與否,看估值比看近期漲跌更可靠:基本面大幅超預期時可越漲越便宜,反之可越跌越貴。弱點四:短期趨勢長期化;某公司利潤去年6毛,今年7毛;故意報成去年5毛,今年8毛,增長60%,於是市盈率大漲,這就是利用人性中易把短期趨勢長期化的傾向,行為金融學稱為Over-extrapolation(過度外推)。把過去的增長過度外推到未來,把不可持續當作可持續,是成長股陷阱和周期股陷阱的共性。弱點五:虧損厭惡症;厭惡虧損(Loss Aversion)是人之常情,A股為甚:賣虧損股票,老外叫Stop Loss(止損),咱們叫割肉斷腕--厭惡之情溢於言表;不少人股票漲回成本時就拋,虧損就扛著,還自欺欺人說不賣就不算真的虧。其實,股票的投資價值,與買入成本無關;該不該賣,也與你是否虧損無關。弱點六:標題黨;投資者往往容易對新聞標題做出過度反應。例如,近期某些股票因為能為日本提供少量救災物資藥品而大漲;非典期間也有類似事例;去年報紙鋪天蓋地談消費,去中西部調研卻發現工地熱火朝天,工程機械都在搶貨。上標題的多是人咬狗事件,調研才能了解那些上不了新聞的狗咬人事件。弱點七:榔頭症;美國消費股多,適合價值投資;加拿大資源股多,適合趨勢投資。互聯網贏家通吃,買龍頭;休閑服裝百花齊放,買成長。差異化產品,買品牌;同質化產品,買低成本者。不同國家、不同行業,適用方法應不同,但人們常生搬硬套同種模式。在一個榔頭看來,世界上的所有東西都是釘子。

  七、要對未來有所準備,但是不要太相信預測

  債券之王比爾•格羅斯說過,要想預測未來,沒有比歷史更好的老師;一本30元的歷史書里蘊藏了價值數十億元的智慧。

  去年十大預言僥倖多對了幾條之後,常有人問我,今年能對幾條。答,對3條及格,對5條優秀。問的人往往有點失望。其實,每條預言包含若干個具體預測,每個預測都基本正確才能算是對了一條預言,因此,常常如履薄冰地想起加爾布雷斯的話:經濟預測的唯一功能是讓占星學變得受人尊敬---最終的預測只是分析預測后的結論,過程中包含更多具體預測,動態跟蹤這些預測。

  

  經濟預測只需料事如神,股市預測還得料人如神。

  有時,難的不是預測未來的基本面,難的是預測投資者將會如何反應。去年初我常說:「我不擔心二次探底,但是我擔心其他人會擔心二次探底。」今年的版本是:「我不擔心通脹失控,但是我擔心其他人會擔心通脹失控。」這得學點行為金融學。

  預測未來是一件很費力的事情。很多人不願意做前瞻性的判斷,對未來抱著一種不可知論。但我一直認為,作為專業的投資人士,如果不對未來做一個判斷,怎麼能戰勝市場、戰勝同業呢?

  八、讀好研報,事半功倍1、讀好研報,一篇好的研究報告應該說清三點:估值,票為什麼便宜(估值水平與同業比,與歷史比;市值大小與未來成長空間比);品質,公司為什麼好(定價權、成長性、門檻、行業競爭格局等);時機,什麼要現在買(盈利超預期,高管增持,跌不動了,基本面拐點,新訂單等催化劑)。2、會看舊報告;我喜歡讀一兩年前的舊報告。由於已經知道了報告發表后1-2年的行業演變、公司發展和股價走勢,可以事後檢驗分析師的薦股邏輯(品質、估值、時機)對在哪裡,錯在哪裡,有哪些經驗教訓。99%的報告在一年後是沒有閱讀價值的,剩下的1%精準地總結了行業規律和公司本質,那就是我周末的精神食糧。關於邱國鷺先生對投資的箴言,網上一直流傳甚廣,各種版本都有,邏輯混亂,我把自己找到的資料按照一個散戶的認知順序整理成文,分享給大家。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23: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