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未來一年,全球哪裡最有投資錢景?

[複製鏈接]

1656

主題

6857

帖子

3030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0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空手 發表於 2005-5-16 16: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郭莉芳

根據3月美林針對全球基金經理人的調查報告,歐元區與新興市場各有約25%的基金經理人持續看好未來一年的後市。本文針對歐洲、美國與新興亞洲三個市場,彙整了各家資產管理公司的看法,並從今年台灣基金獎的得獎名單中,推薦適合投資的基金標的。

阿寶是個穩健的投資人,雖然金磚四國的議題喧騰一時,不過務實的他還是覺得該將多一點比重布局在成熟市場,穩健為贏。不過,市場上對於歐洲跟美國這兩大市場看法意見分歧,有人說美國好,也有人說歐洲好,讓他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分配比重?

當然,阿寶也不想錯失新興國家的上漲潛力,但拉丁美洲市場單周下跌15%卻又讓他小生怕怕,如果想要投資新興市場,到底該怎麼選擇呢?

展望2005年後市,歐洲較美國更具契機

若從去年的行情來看,美國股市從第一季見高點后,一路往下走,歐洲股市則從下半年起緩步走高。雖然今年的成長力道不若去年,但新興歐洲十國加入歐盟,又帶動了另一波歐洲投資熱潮,2005年從股市投資價值來看,似乎歐洲會比美國來得有表現空間。再加上弱勢美元政策,也讓許多投資人傾向擁抱歐元資產。

經濟成長率美國較佳,但企業獲利空間向下修正

2005年美國經濟成長率預估為3.5~4%,相對歐洲只有2%。就整體經濟數據看來,美國勞動市場轉趨樂觀,申請失業救助金人數持續趨緩,非農業就業人口也呈增加趨勢,零售銷售、製造業產出及供應管理協會的製造業數,均顯示景氣成長強勁。但相較於去年,由於除了原料、傳產、能源產業的獲利成長率持續成長外,其他產業的獲利成長率多開始下滑,這也讓美國經濟體變得相對疲弱。

再來看看歐洲,歐元區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表現疲弱、就業率持續下滑,主要工業國德國的的信心指數也略為下滑,整體來看,歐洲經濟指標表現並不像美國整體表現那麼強勁。

就企業獲利能力來看,去年第四季的財報公布后,美國有66%公司的財報都優於市場預期,比起過去只有40%優於市場預期,去年的企業獲利達到歷史高點。但若基本面無法持續,在經濟趨緩的情況下,今年美國企業的獲利將可能向下修正。且FED持續升息的策略,也會增加企業貸款負擔,壓抑獲利。

相對來說,歐元區的企業新訂單及工業產能則見成長,對高油價的反應鈍化,也使得整體歐元區的通膨數據出現高檔趨緩現象,在經濟成長疲弱與信用貸款仍見成長的趨勢下,歐洲央行相對較無升息的壓力,對企業成本來說則是佳音。

歐洲有低本益比、歐盟東擴的題材支撐

若從本益比的角度來看,歐股的本益比低於美股,較具有投資價值。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長久以來,歐洲因為經濟發展步調較為緩慢,加上2000年科技泡沫化后受傷慘重,因此股價長期被壓抑,但卻也隱藏著不少具價值型的投資標的。

景順集團分析,相對美股而言,歐股仍普遍處於偏低水準,而獲利狀況仍處於持續調整改善過程,相較美國企業獲利已達高峰,歐股后勢表現仍較具成長空間。因此憑藉著本益及股價凈值比偏低,還有高股利率的歐洲股市,今年預期仍有表現空間。

寶源投顧總經理巫慧燕則指出,2004年整體歐股的表現之所以相對不錯的主因是,歐洲邊緣國家如比利時、南歐國家的股市表現相當強勁,雖然新加入歐盟的十個歐洲國家,還要一段時日才能看出整合效應,但這些個別國家強勁的經濟成長力不容忽視。

全球基金經理人看好歐洲比例高於美國

雖然對於美國與歐洲兩大市場,看好與看壞者,各有其理由。但若從美林3月針對全球基金經理人的調查報告指出,未來12個月看好歐洲市場基金經理人比重有25%,看好美國者才5%來看,這也代表了:掌握全球基金資產動向的經理人,未來一年看好歐洲市場者比例高於美國許多,或許能提供給你當成投資參考。

如果不想傷腦筋該投資美國或是該投資歐洲,或是美國、歐洲比重怎麼配置,不如就選擇一支全球型基金吧!因為全球型基金的配置比重約有八成是放在成熟市場,分別是美國、歐洲與日本,基金經理人也會隨著景氣調整比重。

若以2005年台灣基金獎全球股票型基金的得獎者天達環球策略價值基金為例,不管是三年(61.92%)、五年(41.97%)、十年(333.47%)的績效報酬都很亮眼。雖然過去績效並不能保證未來績效,但透過標準普爾嚴謹的篩選方法所嚴選出來的得獎基金,相對波動率低、報酬也更穩定,值得參考。

新興市場的新興亞洲相對穩健

雖然國際熱錢持續湧進新興市場,但對於投資人而言,新興市場可能讓你一年獲利50%,卻也可能讓你短短几天就賠掉20%,波動幅度遠高於成熟市場。不過,新興市場地區的高經濟成長率卻像是尚未開採的礦區般,閃爍著無比的光芒,吸引了國際投資客不斷湧入,渴望大撈一筆。

雖然新興市場聚集了全球投資目光,但對於資金不多的投資人來說,想要賺新興市場成長財,還是得避險,盡量向相對穩健的市場靠攏。若以拉丁美洲、新興歐洲與新興亞洲三大新興市場來看,亞洲相較其他兩個市場較穩健、前景也較明朗,最大的主因便是中國的急速開發成長。

中國需求帶動新興亞洲提資題材

景順投顧表示,雖然亞洲新興市場第一季表現相對落後歐洲新興市場,不過隨著中國市場持續蓬勃發展,與人民幣匯率改革預期,與對外資態度的開放政策,將會持續帶動整體經濟成長力道與國際資金流入意願。其中美林集團已在3月的亞洲資產配置模型修正中,將中國的權重比例由4%提高到8%,加上亞洲匯率升值優勢,整體而言亞洲新興市場仍具看頭。

外資今年以來持續流入亞股,亞洲匯價走強使資金面行情仍將延續,由於政治面因素緩和,使亞洲國家投資風險降低,再加上看好未來新興亞洲市場股市表現,外資去年下半年重新加碼亞洲新興股市,買超動作並持續延至今年。


ING投顧指出,在歷經多年重整后,亞洲市場穩定度大幅提高。除了企業獲利能力具全球競爭力外,將獲利回饋股東亦已蔚為潮流,里昂證券估計,1998~2004年間,亞洲企業配發股利金額成長率高達25%,此趨勢在強調實質獲利及配股的投資環境中,將為亞洲股價提供強勁的下檔支撐。

此外,亞洲國家的系統性風險也在各國政府的努力下大幅降低,近兩年包括印度、南韓、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及印尼等國均舉行大選,選后並陸續推動自由化改革、著手處理貪污及財政赤字問題。凡此種種政策及舉措,長期將大幅改善區域的投資環境和運作效率,並進而降低亞洲市場的不確定性。

若亞洲各國政經情勢得以持續朝正面發展,預料國際資金仍將持續流入亞股。再者,亞洲境內的低利率環境,通貨膨脹率也不高,以及亞洲貨幣相對升值的優勢等,亦使得亞洲市場成為全球資金的最佳去處。

新興亞洲仍有榮景可期

雖然油價3月竄新高,衝擊了亞洲股市漲勢,市場也有人擔心已經連漲兩年多的亞洲市場到底還有多少上漲潛力?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市場研究團隊總裁馬克.墨比爾斯表示∶「新興亞洲的市場榮景不是泡沫,如果以100來代表泡沫化,目前新興亞股大概只有40,離泡沫化的程度還很遠。」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雖然油價與升息疑慮暫時打壓亞股表現,但是油價與利率短期內應該不至於大幅揚升,若以新興亞洲強勁的經濟成長力道,應該可以有效吸納油價與升息對於需求的負面衝擊,適度的回檔修正反而是逢低買入的投資機會。

因此,在股價仍然低估與經濟成長相對強勁的支撐,再加上貨幣升值潛力,亞洲的長線投資機會還是值得期待。若以2005年台灣基金獎亞太股票型基金三年、五年期得主安本環球亞太股票基金為例,其三年報酬有81.94%,即使歷經2000~2002年的大空頭市場,比起大盤下跌3.21%,同類型基金平均只有4%的報酬率,這支基金的五年報酬仍有62.79%的佳績,表現相當值得讚許。

不過,還是得提醒你,新興市場畢竟波動風險高,在資產布局上不應過於偏重,建議的比重約以不超過30%為宜,保守投資人更應降到15%以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14: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