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代的太醫,平時上班都在幹什麼?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20-6-25 13:27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序言:沒事千萬別當太醫!

  當個太醫,算是一個好差事嗎?

  古代太醫,這是一種可以「出入皇宮如入無人之地,掌握著權貴「生殺大權」,賞賜更是拿到手軟」的好職業。

  但西奇妹想說:這些只是表面風光,其實太醫是一種非常非常苦逼的職業。你沒事千萬別嘗試……

  我為什麼勸你不要當太醫?理由有二:官職小,風險大。

  接下來挨個分析:

  (一)官職小:御醫,算多大的官?

  太醫,掌握著皇室血脈的「生殺大權」,應該算是一個「正一品」大官了吧?

  「對不起,正四品封頂。」

  

  ▲電視劇中的太醫在替后妃診治。

  太醫院選拔太醫的主要途徑是通過官辦機構的培養和徵辟。其中的佼佼者在通過層層選拔后,有被提拔為御醫的可能性。

  過五關斬六將成為「御醫」后,服務對象就變為了宮廷。其中最厲害的那位,成為了太醫院「院長(院使)」。但即使是「院長」,封頂也不過是四、五品的官。「院長」們的下屬官階就更低了,比如「副院長(院判)」是六品,普通御醫最多是七品,吏目是八品和九品,醫士是從九品,醫 生沒有品級。

  舉個例子:同仁堂創始人樂顯揚厲害吧?吏目,八品……

  接著再來看資料:

  《清史稿.卷二五》:

  「丙戌,定太醫院院使為四品……庚子,升太醫院左右院判為五品……」

  怎麼樣?「太醫院院使(院長)」四品,「左右院判(副院長)」五品。這些官階相較於他們身上所承擔的責任來說,實在不算高。

  

  雖然四品封頂,但其實到了清代,太醫的待遇已經有了很大提高,唐代時混得最好的「院長」也不過「從七品」。

  為什麼太醫院的待遇這麼低呢?因為從春秋時期開始,士大夫階層地位得到很大重視,但「太醫」們卻沒能成為其中一員,反而被分類為「百工」之一。我們看一段話:

  《眉廬叢話》:

  「考太醫院醫士亦用八股試帖,以楷法工拙為去取。時人為之語曰:「 太醫院開方,只要字跡端好,雖葯不對症無妨也。」

  在這本清代雜書中我們可以發現清人認為但凡是個識字的讀書人,讀點醫書就能成為一名太醫,沒啥特別稀奇的。甚至在考太醫時,「字跡端好」比「藥方對症」更重要……

  (二)風險大:古代太醫平時上班都在幹什麼?

  「沒啥特別稀奇」的太醫,平時上班都在幹些什麼呢?

  西奇妹認為除了加強專業知識的積累之外,太醫們還需要具備以下兩項特殊技能:

  (1)鍛煉心理素質:

  心理素質不佳?親,這邊建議您不要當太醫!即使您醫術高明!

  在每一部古裝電視劇中,涉及到太醫的台詞一般都由以下三種形式組成:

  一,治不好她/他(甄嬛、小燕子、紫薇、香妃等),朕要你提頭來見!

  二,她/他(甄嬛、小燕子、紫薇、香妃等)要有個三長兩短,朕要你們統統陪葬!

  三,連這點病都治不好,朕養你們何用!

  從這些台詞看來,太醫似乎是一種非常高危職業。現實中,果真是如此嗎?

  「果真」。

  

  ▲想象中的太醫院。

  舉個例子——「嘉靖壬寅宮變」。

  來看資料:

  《明史》:

  「又有許紳者,京師人。嘉靖初,供事御藥房。受知於世宗,累遷太醫院使,歷加工部尚書領院事。(嘉靖)二十年,宮婢楊金英等謀逆,以帛縊帝,氣已絕。紳急調峻葯下之,辰時下藥,未時忽作聲,去紫血數升,遂能言,又數劑而愈。帝德紳,加太子太保、禮部尚書,賜賚甚厚。未幾,紳得疾,曰:「 吾不起矣。曩者宮變,吾自分不效必殺身,因此驚悸,非藥石所能療也。」已而果卒,賜謚恭僖,官其一子,恤典有加。明世,醫者官最顯,止紳一人。」

  「嘉靖壬寅宮變」事件在《明史》中非常有名。講的大概是明代的嘉靖皇帝因為平時多疑暴戾,對待宮女們非常苛刻,所以以宮婢楊金英為首的幾名宮女決定「一不做二不休」,「鋌而走險」,乘嘉靖帝熟睡之際闖入寢宮堵住他的「氧氣管」。

  可能是「命不該絕」,因為宮女慌亂之中將堵住「氧氣管」用的布帛打了個死結,所以嘉靖皇帝僥倖逃過一劫。不過當時由於遭受宮女們的暴打以及驚嚇過度,皇帝昏了過去(氣已絕)。

  半夢半醒中被急招而來的太醫院「一把手」許紳,看到這個情景直接就跪了。這可如何是好?自己的皇帝主子「氣已絕」?

  「一把手」許紳勉強支撐著身體,顫顫巍巍地開出副猛葯,急急給皇帝灌下(急調峻葯下之),可左等右等嘉靖帝仍是面如菜色……

  正當許太醫以為自己死定了的時候,嘉靖帝悠悠轉醒,吐血數升,活了(去紫血數升,遂能言,又數劑而愈)!

  這時已經距離灌藥過去了7,8個小時(辰時下藥,未時忽作聲)。

  或許你會說這許太醫藝高人膽大?

  非也,說「藝高」也許OK,但「膽大」卻未必。

  許太醫因救主立功,被封為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照理應該是前途無量,但沒想到剛治癒皇帝,他自己卻一病不起……為什麼?被嚇的(未幾,紳得疾,曰:「吾不起矣。曩者宮變,吾自分不效必殺身,因此驚悸,非藥石所能療也。」已而果卒)。

  於是這位歷史上唯一被賜「一品大官」的許太醫,還沒來得及上任就被嚇得一命嗚呼了……

  

  ▲電視劇中的太醫 。

  無獨有偶,歷史上因為受到驚嚇而一命嗚呼的太醫數不勝數,比如為宋寧宗診脈的曾御醫,曾嚇死在宋寧宗死的前一晚……

  即使心理素質上佳,沒有被嚇得當場去世,可還得擔心「皇家醫鬧」,比如因為沒有治好唐代同昌公主的病,唐懿宗將公主之死的怨氣都發泄在了太醫院身上,讓太醫院的二十餘位御醫都給公主做了陪葬。

  當然也有隨和開明一些的皇帝主子,比如光緒:

  《清實錄.德宗景皇帝實錄》(光緒)

  又諭。朕欽奉兩宮皇太后懿旨。御史余上華奏。請將醫員立序屏斥治罪一摺。上月大行皇帝天花。李德立等。未能力圖保護。厥咎甚重。太醫院左院判李德立。右院判庄守和。均著即行革職。帶罪當差。

  這一段話是光緒帝所下的聖旨,因為上月太醫院治病時不小心將上任皇帝,患了天花的同治帝給治死了……所以要處罰太醫院左院判李德立和右院判庄守和(兩位太醫院副院長),將兩位革職並令戴罪當差。這已經算是最好的結局了。

  綜上所述,給皇帝治病得有極強的心理素質。治好了送你頂戴花翎,治壞了要你項上腦袋。

  

  (2)最怕皇帝突然要代替你去看病:

  直男皇帝的業餘愛好,除了「做媒」,就是「送太醫」了。

  直男皇帝們為了表示對自己心愛臣子的關心,常常會派出自己的高級太醫前往臣子家中診治。例子很多,隨意舉出幾個:

  乾隆送溫暖:

  《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

  「乙卯。上軫念和碩果親王允禮疾。命和親王弘晝、代往視。諭曰、和碩果親王、體素羸弱。自去秋以來。疾疢纏綿。 朕命太醫院用心調治。時將病狀奏聞。已漸次痊可。朕心方為寬慰。」

  康熙送溫暖:

  《清實錄.聖祖仁皇帝實錄》:

  「庚午。遣侍衛阿爾賽、同 太醫院官孫之鼎、往盛京視將軍阿穆爾圖疾。」

  順治送溫暖:

  《清實錄.世祖章皇帝實錄》:

  「辛丑。大學士謝升病篤,上疏乞休並請繳還賜物。 命內院大學士率太醫院堂上官診視,許暫假。調理賜物不準繳進。」

  本來這也是挺好的一件事,資源共享。可皇帝們都是「有文化的讀書人」,又強勢又自信心爆棚,常常會對太醫開出的方子指手畫腳。更有甚者全盤否決了太醫院的方子,要越俎代庖,親自出道給自己心愛的臣子診治……

  

  ▲博覽群書,愛臣如子康熙帝。

  比如康熙爺就是這樣一位「愛臣心切」的好上司。有一次他派出最強豪華陣容——御醫張獻、劉聲芳去診斷武英殿赫世亨的病,兩位太醫登門一番操作后回稟:「均用調中益氣湯,減黃柏,加黃連及利尿之劑。」

  康熙爺聽聞后俊眉一皺,批示:

  「理氣健脾丸藥,有補脾助消化之效,著由御藥房取葯試服,每日早晨用小米湯一錢服下,禁止服用其他補藥及人蔘等。」

  我們的霸道總裁康熙爺直接全盤否定了太醫院方子,並親自開出藥方命令病人照著服用。可是此時康熙爺連病人的面都沒見過啊!望聞問切更是沒有的事!

  雖然赫世亨得知后心理陰影面積巨大,但因為是「聖意」,於是不得不照做。幾天後赫世亨一直發燒拉肚子,病也未見好轉……

  「愛臣心切」康熙爺又下批示:

  「若用藥似覺無效,則暫停之,從膳房取美食、狍肉,稍食之看。」

  唔,朕已經使出「畢生絕學」他也未見好轉,反正是治不好了。那該吃吃,該喝喝吧。御膳房,多給他點好吃的哈!

  被康熙的「畢生絕學」折騰得死去活來的赫世亨已經連站立都困難了,但在得到那些美食之時,還得顫顫巍巍被攙扶著起身謝旨……

  

  那為何康熙帝常常手癢,想親自替臣子們看病呢?其實康熙自己說了原因,來看資料:

  《清實錄.聖祖仁皇帝實錄(康熙)》

  「諭太醫院官、 朕研究經史之餘。披閱諸子百家。至黃帝素問內經諸篇觀其義蘊、實有惻隱之心。」

  在這段康熙下所下的聖旨中,他說自己在研究經史之餘,還喜歡看看醫書(黃帝素問內經),看完之後對病人就動了「惻隱之心」……

  對自己「醫術」自信的皇帝,歷史上又何止康熙一個……

  古代多不重視「太醫」,許多讀書人認為自己讀過的書比太醫走過的路還多,心想如果自己親自出道必能拯救蒼生。所以偶爾也會實踐實踐自己的「畢生絕學」,來與太醫較較勁。當然,這效果嘛……你懂的。

  

  Emmmmm~在皇帝想要親自出道時,代替皇帝跑腿的太醫們似乎只是個擺設,他們要做的只是——憋住笑意,死撐到底。

  如果你不小心破功了?

  「來世再見。」

  西奇妹說:

  看完小妹的「苦口婆心」,你還覺得在古代當太醫是個好差事嗎?

  太醫官職低,風險高。治好了送你頂戴花翎,治壞了要你項上腦袋。

  沒有一顆八面玲瓏心,你還是早點洗洗睡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08: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