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清朝老照片:三個女孩命運各不同,少年發生爭執大打出手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20-6-25 13:00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1912年2月12日被歷史埋葬。在其滅亡之前,社會面貌如何呢?我們通過一組老照片,來看一看1901-1911年的百姓生活場景,從中或許可以發現清朝滅亡的原因。

  

  醫院手術室的病人。

  這是英國傳教士兼醫生J. L. Maxwell所創辦的一家醫院。當時很多百姓接受不了西醫,更接受不了手術。但是來自西方的醫生往往打出免費治療的幌子,那些用中醫久治不愈的患者就以嘗試的心理去看病。在病情緩解后,他們逐漸信任了西醫。

  

  醫院裡運送物品的工人。

  

  吃米飯的孩子。

  可能一般人都看不出來,這是一個小女孩。她那剃光的額頭,讓她看上去像個男孩。清朝很多小女孩都留這種髮式,長到十幾歲再留美麗漂亮的長發。

  

  三個命運不同的女孩。

  坐著的孩子打扮精緻、衣著整潔,顯然家裡經濟條件優越,而她也是三人中唯一纏足的。生於優渥之家本是一種幸運,但纏足又給她蒙上一生的陰影。兩位站著的女孩可能正因為家境不好,需要干體力活養家糊口,才避免了纏足的噩夢。

  

  鄉間發生了一起鬥毆事件。

  攝影師罕見地記錄了這一偶發事件,兩個少年發生爭執,打了一架,然後都受傷倒地。事雖不大,但圍了一群人看熱鬧。

  

  福建永春養正堂門外一景。

  養正堂內有永春禁毒社、永春州書報社和官立勸學所多家機構。禁毒社旨在禁運、禁售、禁吸鴉片;書報社旨在灌輸新知,開通民智;勸學所旨在督辦和管理地方學務,推廣初等教育。

  

  農民耕田場景。

  清朝晚期,在遭受外敵入侵之後,朝廷曾嘗試進行工業化,但其直至滅亡始終都是農業國。它的歷次反侵略戰爭,都是以農業國的資源對抗工業國的槍炮,勝少敗多,最終難挽敗局。

  

  北方的牛車。

  這輛牛車屬於當時的農用車,車輪是用幾塊木板簡單拼接起來的,給人一種隨時可能散架的感覺。木車輪無法減震,走在這種布滿亂石的路上顛簸很厲害。

  

  乘竹筏過河的人。

  在寬闊的水面上,飄著一片竹筏,這位老漢很像一位世外高人,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村莊百姓。

  這些農民的面貌還算不錯,起碼沒有衣衫襤褸的情況,都打赤腳可能是生活習慣使然。他們在攝影師的組織下拍合影,好奇地看著鏡頭,不用說,這是他們頭一次見到照相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5: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