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什麼養男孩比養女孩累?原來,我們一直對男孩都不公平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20-6-23 09:01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你有沒有發現,有時叫破了嗓子,孩子還是無動於衷?養女兒還好,養兒子就真的是考驗。

  有一天晚上,兒子在沙發上坐著,看書或者玩自己的玩具。

  而時間已經不早,媽媽就得提醒他去洗澡,然後準備睡覺。

  「快去洗澡啦!」第一次叫他。

  他沒動。(我肯定他是沒聽到,具體原因在後面分析)

  媽媽也沒有停下來,還是在屋子裡轉著,做自己的事。

  等了一圈回來。

  「快去!怎麼還沒去啊!」

  他還是不動。(也許聽到了,但不想停下來)

  

  圖片來源:電視劇《業務部長 吉良奈津子》

  「快去,你看看時間,不早了!明天要上學!」

  第三次催促,他開始有了反應。

  但在那磨磨蹭蹭的。

  所以,常常聽到媽媽的抱怨:

  「怎麼越來越磨磨蹭蹭,做什麼事都要這樣催他。」

  有一次,當她在廚房門口叫沙發上的 兒子去洗手時。

  我說:「你去他面前,拍拍他的肩膀,看著他的眼睛跟他說。」

  效果立馬好了很多,省略了繼續催促的次數。

  圖片來源:電視劇《不完美的丈夫》

  當媽媽在那面對面提醒他時,他聽進去了,再堅持了一下,他很快做出了行動。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你在跟一個沉迷在自己世界里的男孩說話時,其實相當於跟一堵牆說話一樣。

  因為我無數次的經驗告訴我,不要去叫正在玩恐龍的 兒子。

  特別是他在自導自演時,我的叫喚不僅僅會被忽略,而且還會打擾到孩子。

  如果真的需要喚起孩子的注意。

  那不要隔著老遠的距離大喊大叫,這樣幾乎沒有效果,反而把自己弄得著急上火。

  然後還怪孩子不聽話,說孩子磨磨蹭蹭。

  這不是誤會了孩子么。

  所以,當你有重要的指令需要讓男孩接收到。

  請走近孩子,蹲下來,看著他們的眼睛,清楚地把要說的話,儘可能簡潔地說完。

  跟男孩說話,請一定要簡潔。

  因為男孩們不喜歡聽到你的長篇大論。

  其實這也不能怪他們,這是由男孩的大腦決定的。

  甚至他們長大后也是如此。

  科學研究發現,女孩的大腦中「語言和情感交流」的區域會比較早地被開發。

  就算是小嬰兒,女嬰會更加喜歡觀察養育者的面部表情,察覺人的情緒變化。

  

  她們善於讀懂人的面部表情和感受情緒的變化,所以更貼心懂事一些。

  而且能夠將自己的感覺表達出來,比如:

  更喜歡跟父母說出自己的「愛」,也更能處理父母複雜的語言。

  但是男孩就不一樣,他們的空間和觸覺會先發展, 所以在運動、空間、分類上會優於女孩。

  可是在語言處理上,他們的大腦就不靈泛了。

  最好一次只給一個簡單明確的信息,這樣男孩們才能有效處理。

  比如你要孩子過來吃飯了。

  可以明確地跟孩子說:

  現在是吃飯時間,馬上洗手過來,1分鐘后開動!

  

  圖片來源:電視劇《我是余歡水》

  而不要說一大堆不吃飯會生病啊,要吃飯才長高的理論。

  要孩子收玩具,不妨直接明確一點:

  在五分鐘內把地上的玩具放進那個橙色的盒子里吧,幫助小玩具們回家。

  如果你簡潔明了地說,孩子還是不聽,怎麼辦?

  那我們還需要了解男孩的另一個溝通特點。

  相比你說的話而言,男孩最想對大人們說的是:

  我更喜歡去親身體驗、感受,而不是聽你們說。

  當然,我們不可能真的讓他總是去體驗不吃飯、不睡覺。

  那怎麼辦?

  那就讓他們去體驗後果和處罰吧。

  我一直跟媽媽們說, 養男孩,除了愛之外,一定需要一點懲罰措施的。

  如果你狠不下心,那就要爸爸來做。

  你說道理沒用,那就用規矩,讓他們去體驗、感受。

  比如我兒子晚上拖拉著不洗澡,媽媽叫他沒用。

  我基本只要一招就能搞定他:

  「你正在浪費自己聽故事的時間,我建議你馬上去洗澡刷牙,然後來聽我講故事。」

  哪怕他想繼續磨蹭,也捨不得放棄聽故事的時間啊。

  因為他曾經因為磨蹭,真的沒有聽。

  對一個習慣了聽故事的孩子來說,不聽故事就睡覺,簡直就是一種折磨。

  那次關燈了就在那哭。

  

  我跟他一起分析了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結果。

  並且他自己也認識到了因為磨蹭耽誤了時間。

  我也開燈給他講了五分鐘。

  雖然很短,但他已經很滿意了。

  並且後來的日子沒有再繼續這樣。

  所以,不要對著一個男孩噼里啪啦說太多。

  不妨去找一些能看得到的案例或者資料作為客觀事實,讓他們去感受。

  這樣的效果最好。

  

  以前我帶兒子在鄉下,經常遇到路上有被壓扁的青蛙。

  讓他明白車輪的危險,避開車輛保護自己。

  當然,讓孩子聽話,絕不是靠控制和父母的權威來養一個唯唯諾諾的男孩。

  而是讓親子之間的溝通如何順暢有效。

  其實那種控制欲和父母的權威,最後反而是讓孩子不聽話的最大原因。

  而父母對孩子的尊重,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才是讓孩子聽話的真正前提。

  

  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小男孩在外邊,一見到自己的小夥伴,激動起來就揮動著小手捶過去。

  嘴巴里還嘰嘰呀呀地叫著。

  「不要打人,不要打人啊!」後面的大人大聲叫著。

  「別急,他們只是在打招呼呢!」我會這樣說。

  可很少有人信。

  覺得男孩好鬥,就不能放一起。

  所以很多父母出於保護,直接把孩子抱走,以防止被對方打傷。

  可同等體重的男孩之間,就算真的打架,也不會有大的傷害。

  

  圖片來源:電影《巴黎淘氣幫》

  何況很多時候,他們並沒有打架。

  我們還要尊重男孩們喜歡冒險的意願。

  比如有時他們會提出一些特別的要求:

  媽媽,我想爬一下那棵樹!

  或者是:我想玩打仗遊戲!

  當然會有一些小小的危險。

  可為什麼不答應呢?

  反而一味地說:「太危險了,不能玩!」

  這樣的話,孩子會鬧,但問題在哪?

  其實在父母的身上。

  

  常常見到一些小男孩被奶奶強行抱走,就是為了避開所謂的危險。

  然後他們哭得很厲害。

  很多人覺得是孩子太皮,不聽話。

  可你看看那個幾乎絕望的男孩。

  其實他只是想抓住那隻螞蟻,或者想去草地上打一個滾而已。

  我看到這樣哭泣的孩子,總是會覺得孩子可憐。

  他們的哭泣不是沒有理由的。

  常常是因為大人的粗魯、無知、固執、麻木造成的。

  當你站在孩子的角度時,才會發現這只是孩童的正當需求。

  

  

  家有男孩,一定要允許他有不聽話的時刻。

  允許他能狠狠哭一把。

  允許他那些小調皮的時刻。

  很多時候,男孩哭著,邊上的人就起鬨:

  「不像男子漢,羞羞臉啊!」

  「真不聽話,就知道哭哭哭!」

  「真是愛哭呢!妹妹都比你勇敢啊!」

  千萬少說這樣的話。

  因為每個孩子都有傷心難過的權利,也有表達情緒的自由。

  

  未必是男孩就不能哭。

  所以兒子每次發脾氣大哭,我就聽著他哭,平靜對待。

  告訴孩子:

  你如果覺得自己對,可以說,不一定要全部聽爸爸媽媽的。

  如果你想哭,那就哭吧!只是你不能打人來發脾氣。

  養男孩,要讓他感受到:

  爸爸媽媽愛你,尊重你,但也要管你。

  

  母親的溫柔和父親的寬容,都是愛的部分,也是管教孩子的前提。

  而靠嚴苛的打罵,是養不好男孩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13: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