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首位黑人總統夫人米歇爾的教育經歷:父母的格局成就如今的我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20-6-16 08:25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最近,美國總統大選鬧的沸沸揚揚,無意中我被前任總統夫人米歇爾的一本自傳吸引了,名叫《成為》。

  

  這本書在剛開始預售的時候就登上了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榜單的第一名,上市僅一個月,全球銷量就超過500萬冊。

  一開始只是抱著吃瓜的態度,想看看美國第一夫人的生活究竟是怎麼樣的,然而隨著故事的展開,卻被米歇爾的父母圈了粉。

  米歇爾的父親是芝加哥的一名普通水管工,母親全職在家,夫婦二人都沒有上過大學,卻把兩位孩子都送上了名牌大學,這其中又有什麼教育奧秘呢?

  1. 教育是理財,育兒先\"投資\"

  

  米歇爾的家庭並不富裕,加上又是黑人,在美國的地位不高,甚至可能還會遭受歧視。

  但米歇爾的父母並沒有因此墮落,反而在子女教育上捨得花重金,下血本。

  在米歇爾父親的觀念里,他覺得:\"家裡的無論何時都要留一筆錢,以防萬一。\"

  與平常人家裡不同,老人存錢也許是為了養老看病等等,米歇爾的父母存錢則是為了可以付得起孩子們的學費。

  在米歇爾的哥哥準備考大學的時候,有兩所學校讓他猶豫不決:一所大學可以提供豐厚的獎學金,這對家境貧窮的家庭來說是件好事;另一所大學是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沒有獎學金,但卻是心中所向。

  一邊是對家庭的減負,一邊是自己人生的嚮往,糾結許久還是每個決斷。

  米歇爾的父母聽聞,當機立斷地對哥哥說:\"你不用擔心我們,你只需要選擇你自己心裡想去的大學。\"父母的這份堅定讓哥哥的猶豫瞬間一掃而光。

  不僅是哥哥,對於家庭中的妹妹米歇爾來說,教育同等重要。

  

  在米歇爾高中的時候,由於優異的表現,入選了去巴黎研學的資格名單。但米歇爾知道,去巴黎研學需要花費很多錢,她不願意讓父母承擔這樣的壓力,就把這事默默地埋藏在心裡。

  洞悉孩子們一切的父母怎會不知,他們主動找到米歇爾,告訴她:\"無論如何你都要去參加這次研學,這會讓你拓寬學識和眼界,這是難得的好事。\"

  在教育上花錢,父母從沒覺得多餘。他們用頂著所有的壓力,支撐著孩子們走向名校大學的道路,並且擁有了成功的人生。

  

  除了金錢上的投資,父母對孩子們的精神投資也是從小就開始的:

  在米歇爾還在學習走路的時候,母親就帶她去圖書館,和她一起看書。

  書本的知識讓米歇爾比同齡人多了許多學問和見識,因此,在學校里,她總是充滿自信,這樣的精神也伴隨了她的整個人生。

  米歇爾的哥哥小時候迷上了打籃球,父親就把一枚硬幣放在門框上,鼓勵哥哥向上跳。

  所以,教育不是花的錢越多越好,而是在一個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有多重視。

  錢不能讓孩子擁有學識,但父母的教育態度可以感染孩子。

  2.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你很重要

  

  米歇爾曾言:在成長路上,父母對自己最深刻的教育就是傳遞:\"你很重要\"的信息。

  有一天早上,一向不愛吃雞蛋的米歇爾問母親:\"為什麼我們每天早上都要吃雞蛋?\"這個小小的問題,便引發了全家人對蛋白質這個話題的研究。

  後來,經過一系列討論,米歇爾又提出:\"花生醬也可以代替蛋白質啊。\"母親思考一番,改變了只吃雞蛋補充蛋白質的看法。從此,米歇爾的早飯就是一片抹了花生醬的麵包,沒有雞蛋。

  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情,米歇爾的父母都會認真回答,和家人一起討論。讓她感覺在家裡,她不是個\"小透明\",而是被關注的,被愛的。

  向孩子傳遞你很重要這個信息的時候,不僅是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更是要讓孩子們知道:TA的選擇和一言一行,甚至是感受都很重要。

  

  \"你很重要\"是為了讓孩子\"看見\"愛,因為被愛的孩子敢於說出自己的想法,不會\"低頭生活\";被愛的孩子會獲得勇氣,敢於探索這個世界。

  當然,\"你很重要\"不是讓家長縱容孩子,也不是讓孩子感覺是全家希望的壓力。而是要創造出一種平等的空間,讓孩子的聲音能夠被聽到。

  3. 成為好父母,\"知進退\"是關鍵

  雖然米歇爾的父母對家裡的兩個孩子都非常重視,但是在遇到孩子個人問題上的時候,父母卻從不插手,選擇旁觀。

  因為他們覺得: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成人,不能做一輩子的小孩。所以要讓孩子們學會如何獨立解決問題,把他們當做成年人看待。

  比如,在孩子晚上幾點回家這個問題上,相信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下\"死命令\",過了這個點不回來就要受到懲罰。

  但米歇爾的父母不這樣,他們先和倆孩子談話,讓孩子們商量幾點回來是合適的,遵從孩子的內心。

  這樣看似不管不顧的教育方式,卻讓孩子們早就學會了為自己的言行負責,甚至規劃自己的人生。

  所以,\"知進退\"中的\"退\"應該是:家長們學會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學會獨立。

  這時候一定會有人疑惑:\"教育就是一味放養嗎?\"

  

  答案當然不是,好父母應該在\"退\"的過程中,找到合適時機\"進\"。

  在米歇爾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被班上的一名男同學打了,母親知道這件事情以後,立馬趕到學校里交涉。

  她對米歇爾說:\"這男生打你並不是因為你的原因,而是他內心膽小。\"

  母親的這番話,讓當時尚且年幼的她內心注入了一根強心劑,從此對校園霸凌不再恐懼。

  

  甚至這樣的\"藥效\"影響著米歇爾的未來,在奧巴馬競選總統的時候,面對各種爭議,米歇爾也應對自如,為奧巴馬成功上任表現了關鍵作用。

  因此,好父母不是對孩子不管不顧,也不是強行包辦,而是懂得判斷何時該進,何時該退,幫助孩子度過成長路上的各種坎坷。

  教育方式從來不是千篇一律,適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重要的。但無論是什麼,愛孩子,尊重孩子一定是成功父母的必修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06: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