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可惜!內地影院沒公映,李冰冰這部電影,一直躺在我的電腦硬碟里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20-6-4 16:01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說起演員中的「拚命三娘」,大概很多人馬上就會聯想到李冰冰。

  

  李冰冰的「拚命」是業界出名的,她曾不止一次自嘲「沒有天賦」,在她看來,能吃苦是自己做演員的「底氣」,既然天資不足,那麼就該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

  在拍攝《巨齒鯊》時,她苦練從未接觸過的潛水技術,即便是累到體力透支,她也沒叫過一聲苦,一旁的傑森·斯坦森都為她的敬業精神嘆服。

  

  在西藏拍攝《雲水謠》時更是差點把命搭上,一個月的時間李冰冰被強烈的高原反應折磨,輸液幾乎是每天的「必修課」,但她還是咬牙堅持,沒有耽誤劇組的拍攝進度。

  

  吃盡苦頭的《雲水謠》最終把李冰冰送上大眾電影百花獎的影后寶座,獲獎的那一刻她泣不成聲,激動得連獲獎感言都說的語無倫次。

  

  「從台下走到台上,只需要一分鐘,但這條路我走了整整十年。」李冰冰一直在朝著成為真正的演員而努力,而「得獎」對她來說是最好的證明。

  其實百花獎不是李冰冰首次獲封「影后」,2000年的新加坡國際電影節,27歲的李冰冰憑藉影片《過年回家》獲得了最佳女主角,自此在影壇開始嶄露頭角······

  

  《過年回家》,是皮哥至今收藏在電腦硬碟里的電影,當年它入圍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在國際上著實風光了一把。

  但不知為何當時影片在中國香港公映后,在中國內地卻沒能在影院公映,後來也僅是在央視電影頻道播放過幾次。

  也因此沒能得到更廣泛的關注,隨著時間推移逐漸被人們淡忘,不得不說是個遺憾。

  

  1998年除夕,某女子監獄,33歲的女囚犯陶蘭(劉琳 飾)因為表現良好,獲准回家過年。

  

  

  面對來之不易的團聚,被批准回家的犯人們都面帶欣喜,期待著和親人早日見面,唯有陶蘭有些悶悶不樂,似乎對這場團聚不抱期待。

  

  她的心裡始終無法忘懷曾犯下的罪行,儘管已經過了17年,但往事歷歷在目如鯁在喉,讓她輾轉難眠。

  這一切的根源,卻只是因為區區的「5塊錢」······

  17年前,當時陶蘭還在讀高中,整天與其他同學廝混,是讓母親氣不打一處來的「壞孩子」。

  

  她的家庭生活並不幸福,母親離婚後帶著她重新組建了家庭,繼父的女兒小琴與陶蘭年齡相同,還是同班,但同處一屋檐下,兩個女孩總是合不來。

  

  成績優異的小琴心高氣傲,她厭惡這個充斥著爭吵、令人頹喪的家,想著有朝一日考上大學,就能永遠離開。

  

  

  陶蘭也不喜歡這個家死氣沉沉的氣氛,她準備高中畢業后就到工廠上班,趁機搬出去住。

  平日里兩個勢同水火的女孩,難得的在這一點上達成了一致的想法······

  

  

  但和平總是短暫的,第二天一早,繼父發現昨晚放在飯桌上的五塊錢不翼而飛,他與妻子大吵一架,互相指責是對方的女兒拿走的。

  

  

  在翻找兩人房間時,他們在陶蘭的被褥中翻到了五塊錢,陶媽媽羞憤難當,陶蘭百口莫辯。

  殊不知,偷走錢的不是「壞孩子」陶蘭,而是人們眼裡的「好孩子」小琴,鬼迷心竅的她見到父親與繼母的爭吵,便悄悄地來了個「移花接木」,把責任完全推到陶蘭頭上。

  

  

  

  心知肚明的陶蘭氣不過,在上學路上攔住小琴和她理論,但小琴的一句話徹底讓陶蘭失去理智。

  

  「沒人會相信我偷錢,只有人相信你會偷錢」——小琴的言語里充滿了一種勝利者的快感和對陶蘭的不屑。

  陶蘭隨手抄起牆邊的棍子沖著小琴的腦袋就狠狠敲了一下,小琴倒在地上一動不動,等陶蘭醒過神來,已經悔之晚矣······

  

  

  

  一個家庭就這麼支離破碎,你可以將之歸結於這場意外誤殺,但悲劇其實早已埋下禍根。

  從一開始我們就能從這個家庭里嗅得到悲劇的味道:狹窄逼仄的居室,冷清昏暗的燈光,夫妻間無休止的爭吵,讓人無法感受到家庭本該有的溫暖,只有冰冷的寒意。

  

  5塊錢就像導火索,點燃了火藥桶,把這個家庭炸的面目全非······

  陶蘭始終無法忘記當時的情景,她總是想起母親悲傷絕望的眼神,想起被喪女之痛擊垮、如同行屍走肉般的繼父。

  

  

  這麼多年來,她很少接到母親的來信,上一次母親寫信給她還是在兩年前。

  母親和陶蘭一樣,她們都在嘗試用逃避來淡忘痛苦的回憶,即便回到了家,這一切的傷痛就能煙消雲散嗎?

  

  車站前,其他的犯人被等候多時的家人接走,唯有陶蘭孤零零的,她沒有看到母親的身影。

  準備回家過年的獄警陳潔(李冰冰 飾)在買車票時發現了她,問清楚情況后,陳潔怕陶蘭找不到住址,準備把她送回家去。

  

  

  

  與陶蘭相比,陳潔的人生無疑是幸福的,她有一個完整的家庭,父母和睦,家裡還有一個妹妹,從小到大都順風順水,這是陶蘭無法體驗的人生······

  

  兩人來到陶蘭曾經的家,卻發現原來的房子早就被拆了,只剩下一片廢墟。

  

  

  陳潔來到派出所,從民警那裡找到了陶媽媽的住址,但此時的陶蘭停下來腳步:她想回到監獄,也許那裡才是她人生的歸宿,而不是回家。

  看著這麼不情願回家的陶蘭,陳潔心裡特別不是滋味:今天上午她接到讓她回家過年的通知時,別提多高興了,在她看來能和家人在一起過年,是多麼幸福的事。

  

  

  陳潔無法體會到陶蘭心中的苦澀,曾經的經歷就像是難以抹去的噩夢,回家對陶蘭來說就像重現昨日噩夢。

  但在陳潔義正辭嚴的勸慰下,陶蘭只能亦步亦趨的跟著走,提著心吊著膽,就這麼來到母親的新居門前。

  

  這17年裡,陶媽媽一直與繼父相依為命,就這麼咬著牙熬過了這痛苦漫長的歲月。

  當打開門的那一刻,老態龍鐘的繼父看到門外的人時無疑是驚訝的,在他身後,陶媽媽一言不發,她的身影被黑暗籠罩,讓人看不到她此刻的神情。

  

  

  而陶蘭一直低著頭,不敢抬頭看他們一眼,一旁的陳潔與老人們熱情寒暄,說明來意后,順勢將陶蘭拉進屋裡。

  雖然已經物是人非,但這個新居里冰冷的燈光,壓抑的氣氛,讓人恍惚間感覺曾經的一切似乎未曾改變。

  

  母女相望兩兩無言,母親只管招呼陳潔,陶蘭在一旁不知所措,陳潔為打破尷尬的局面,提出讓陶媽媽帶著女兒先洗個澡,給母女倆獨處的機會。

  

  浴室里,母親囑咐陶蘭怎麼用熱水器,陶蘭小心應承著,不知該和母親說些什麼。

  

  

  導演張元用光影的明暗和冷暖變化捕捉細微的情感,當陶媽媽身處浴室外與身處浴室的陶蘭對話,一明一暗的強烈對比,卻表達著母女倆此刻相似的心境。

  

  

  對陶蘭、母親還有繼父來說,黑暗是遮掩痛苦與悲傷的面紗,但他們越是想要在黑暗裡隱藏,就被黑暗拉扯的越痛,越難以掙脫過去。

  

  

  直到此刻,我們仍不知道這場痛徹心扉的悲劇將如何結束,但看到陶蘭在廚房與母親相視而笑時,一切似乎有了答案。

  

  

  她們的心裡都還裝著彼此,即便往事再不堪回首,但血濃於水的親情,總無法將她們隔斷。

  而作為執法者的陳潔如同你我一般,都是這場家庭悲劇的局外人,也正是如此,她才能置身事外,不動聲色地調和、稀釋著這個家庭的痛。

  

  

  其實繼父已經原諒了陶蘭的無心之舉,但如果沒有陳潔的「助攻」,三人又如何能在除夕之夜相聚,如何坦誠布公地吐露真心話。

  

  

  在陶蘭痛哭流涕的懺悔中,17年的鬱結被眼淚沖開了一道豁口,淚眼朦朧的陳潔沒有打擾他們,悄悄地離開。

  吹著冷颼颼的寒風,耳邊是鞭炮與煙火的轟鳴,陳潔感覺不到寒冷,反而有著說不出的欣慰和輕鬆······

  

  過年,回家——短短四個字里,是大年三十晚上的一頓團圓飯,是父母的殷殷期盼,是親友相聚時的熱鬧與喧囂······

  就算是影片中這個有過如此不堪回憶的家庭,也盼望在過年的時候能夠團聚,選擇在除夕之夜的讓他們和解,何嘗不是導演對家庭的一種美好寄託。

  

  出門在外的你,不管工作再忙再累,也別忘了有時間,就常回家看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6: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