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是暴徒在香港就是民主了!

[複製鏈接]

8590

主題

8780

帖子

7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7274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yongbing1993 發表於 2020-6-3 06: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是暴徒在香港就是民主了!


《轉載》新加坡總理夫人轉發了一張美國的漫畫,獲大量點贊

6月1日晚間,新加坡淡馬錫集團CEO、總理李顯龍夫人何晶,在個人社交賬號轉發了一組漫畫,吐槽起了「美式雙標」。

這組漫畫中,一個形似特朗普的男子,在面對香港和明尼蘇達州兩地同樣的暴亂,呈現出了截然相反的態度。

這組漫畫首先刊登於新加坡《聯合早報》,經新加坡一所高校的老師郭永秀髮出后,被何晶轉發。在何晶轉發這條的評論內,大多數評論的網友都在為其點贊。

其中,不少網民都在指責美國政府的「雙標」做法,並批評此前佩洛西對香港的暴亂拋出的「美麗風景線」一說。

除此之外,何晶又發出了一則介紹美國白人和黑人突破歧視和偏見,構建公平交流氛圍的短故事,以回應這次美國各地暴亂起因的涉嫌種族歧視案件。

這並非何晶第一次在社交網路上點評時事了,在去年香港騷亂期間,何晶就曾批評香港暴徒破壞社會秩序,並轉發了一則支持香港警察嚴正執法的推文。

這次轉發也讓許多亂港分子記恨上了何晶,在推特等社交平台,時常能看到這些人轉發攻擊何晶的內容。而在今年4月11日,在台灣媒體自稱台灣向新加坡捐贈大量口罩后,何晶則在社交賬號評論了一句「errr(呃)」,疑似在諷刺台灣當局今年1月曾禁止島內的口罩出口,導致新加坡的新科工程公司(ST Engg)在台灣2個口罩生產線無法運輸口罩回新加坡一事。但何晶本人一直未正面回應過這個「errr(呃)」到底是什麼意思。

自針對非裔美國人喬治·弗洛伊德被警方暴力執法的抗議出現后,美國總統特朗普已將抗議者稱為「暴徒」(Thugs),而在2日,他又在推特上用更為嚴厲的詞語,抨擊抗議者。

前一晚,紐約的抗議活動中也出現了搶劫的行為,對此特朗普聲稱:「對科莫兄弟來說,昨天是艱難的一天。紐約敗給了搶劫者、暴徒、激進左翼分子,以及其他各種的人渣和敗類(Lowlife & Scum)。州長(科莫)拒絕接受我部署國民警衛隊的提議。紐約已經被撕成了碎片。同樣,弗雷多(Fredo,特朗普給主持人克里斯·科莫取的綽號,帶有對義大利裔的蔑視含義,觀察者網注)的收視率也在下降!」

將抗議者稱為「渣滓和垃圾」,自然引起了社交媒體上的怒火。有人質問,這樣的人就是我們的總統?

「你才是我所見過最大的渣滓和垃圾。恭喜啊,你攻擊了數百名美國公民,卻沒有被逮捕、被投入監獄、也沒有被拖出辦公室,你該多驕傲啊。」

「特朗普大樓是『搶劫者、暴徒、激進左翼分子、渣滓和垃圾』前往拜訪的完美去處。」

此前,特朗普曾在推特上對抗議者喊話「敢搶劫就開槍」,這句話也讓眾多美國網民炸了鍋,反映強烈,紛紛對這一言論表示不滿。美媒後續揭秘,特朗普這句話出自上世紀60年代美國種族主義矛盾高峰期,佛羅里達州邁阿密一名「強硬」執法的警察局長沃爾特·黑德利,對此有網民稱,特朗普的這句話,基本上是對非裔抗議者發出人身威脅。

「弗洛伊德之死」事件引爆70多座城市騷亂,揭開了種族主義這個撕裂美國社會的傷疤。可是從總統特朗普到主流媒體,都沒有在彌合分歧、呼籲團結。

一方面,特朗普當地時間1日承諾調兵鎮壓他口中的「暴徒」示威者,拒不承認警方暴力執法問題;另一方面,持不同立場的美國主流媒體,也通過各有側重的報道在觀眾面前聲討特朗普或是為他辯護。且各自的收視率都在增加。

對此,美聯社在當天的報道中略帶無奈地表示:「特朗普是暴徒還是英雄,取決於你看哪家電視台。」

在全國廣播公司(MSNBC)周一的報道節目中,畫面左側是特朗普在記者會上宣布「恢復法律與秩序」,右側則是華盛頓特區街頭一名被催淚彈擊中、正在嘔吐的年輕女性。

而「福克斯」新聞(Fox News)當天的節目頭條則是「暴力席捲美國街頭」,記者展示了紐約市街邊店鋪前碎了一地的玻璃。

美聯社表示,美國剛剛經歷了一個充滿創傷的周末,可新聞電視台卻並沒有起到呼籲和平、友愛與理解的作用。連續幾天晚上,「福克斯」新聞、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與全國廣播公司的報道都在指指點點中放大這個國家的分歧,且各自的收視率水漲船高。

也就是說,觀眾們對不同媒體呈現的敘事與觀點是買賬的。

「福克斯」新聞節目主持人塔克·卡森周一晚上為特朗普辯護稱,總統要求出動軍隊平息騷亂是「一個強有力的象徵舉動」。「這個國家的象徵、歷史最悠久的機構,不會被虛無主義的破壞所玷污或擊敗。」

值得一提,卡森5月27日就曾因形容明尼蘇達州的抗議活動是「暴亂」而被網友批評「雙標」。

福克斯新聞節目強調示威者在街頭製造破壞 視頻截圖

周一晚同一時間,CNN主持人安德森·庫珀在節目中評價,「總統似乎認為只有法律與秩序能夠主宰黑人群體與和平的抗議者。並不是這樣。他稱呼他們是『暴徒』,可現在誰才是暴徒呢?」

庫珀的同事唐·萊蒙當天更加直白地抨擊特朗普是「當代獨裁者」,其講話內容相當於「向美國人民宣戰」。「他說他想保護和平示威者,但與此同時,又派執法人員和軍隊上街將這些人推回原處,甚至是採取攻擊性舉動,總統所做的和他所說的完全相反。」

美聯社文章稱,這些評論員面對十分不同的觀眾。當「福克斯」新聞強調示威過程中的打砸搶燒等暴力活動時,CNN與MSNBC等媒體卻在突出和平抗議者。其實雙方所代表的不同觀點已經存在於美國政治中數十年之久,但如今新聞媒體卻在用「揚聲器」放大各自的聲音。

截至當地時間6月1月晚,全美40座城市實施宵禁,超過4400人被捕。當天早上,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一名男子在抗議活動中遭警方槍擊身亡。2日凌晨,美蘇里州聖路易斯市四名警察在當晚的抗議活動中遭槍擊,已被送醫救治。

美國參議員科頓:如有必要,美軍5個精銳師全都上,不惜一切代價

「弗洛伊德之死」帶來的抗議浪潮席捲全美,總統特朗普威脅將動用軍隊結束騷亂。此言一出,阿肯色州參議員科頓立刻隨聲附和,建議特朗普動用1807年的《叛亂法案》部署美軍鎮暴,甚至還威脅派出以第101空降師等五支精銳快反部隊。

當地時間6月1日,在接受福克斯新聞(FOX)採訪時,美國阿肯色州共和黨參議員湯姆·科頓表示:「如有必要,特朗普總統應動用《叛亂法案》向這些城市部署現役軍人,以支持我們當地的執法人員,保證暴力行為在今晚就能結束,而不會持續到下個晚上。」「總統所能做的事情,就是表明我們將依法為弗洛伊德伸張正義,我們將永遠尊重和平示威的權力...但是暴亂、無政府狀態和搶劫今晚就要結束。」

科頓還發推建議聯邦政府,部署美軍最為精銳的快速反應部隊——第101空降師鎮暴:「如果地方執法部門不堪重負...那就讓我們看看當第101空降師出現在街的另一邊時,這些無政府主義者會作何反應。我們要對這些破壞行動零容忍。」

他甚至聲稱,如有必要的話,「第10山地師、第82空降師、第1騎兵師和第3步兵師(全都上)——不惜一切代價恢復秩序,對叛亂分子、無政府主義者、暴徒和搶劫者絕不手軟(No quarter)。」特朗普此後也轉發了科頓的推特並表示:「百分百正確!感謝你,湯姆!」

在美國歷史上並不經常動用《叛亂法案》。最近一次動用該法案是在1992年,四名洛杉磯警察對非裔美國人羅德尼·金暴力執法引發了「洛杉磯暴動」。時任總統老布希援引該法案,接管加州國民警衛隊,並授權聯邦軍隊和聯邦執法人員恢復當地的法律與秩序。

事實上,美國歷史上確實曾在種族衝突中部署過第101空降師,但當時部署該部隊是為了保護非裔學生。1954年,美國最高法院宣布,公立學校中的種族隔離制度違反憲法。就在科頓如今擔任參議員的阿肯色州,小石城的中心高中也在1957年錄取了首批9名非裔學生。

然而,當時的州長法布斯卻支持種族隔離主義者,派遣阿肯色州國民警衛隊阻止非裔學生入學。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於9月25日宣布接管該州國民警衛隊,並派遣第101空降師進駐小石城,護送這9名非裔學生上學。這一事件成為美國非裔民權運動的重要里程碑。

科頓的這番言論迅速引起了網民的熱議。

有網民指出,科頓所謂的「絕不手軟(No quarter)」一詞經常被用于軍事衝突中,意為將「殺光敵人,不留俘虜」。該網民指責稱,科頓作為一個美國的參議員,卻要「派兵入侵和佔領美國城市,殺死所有的反對派」。正參選阿肯色州參議員的獨立候選人丹·維特菲爾德也抨擊科頓,稱他的這條推文「危險而不負責任」,「威脅發動內戰、謀殺以及處決你的選民」。還有網民直言,科頓此言是在宣揚戰爭罪。

美聯社(AP)上周五報道稱,如果明尼蘇達州州長向聯邦政府請求幫助,五角大樓已經準備好向該州部署美軍部隊。但一名國防部高級官員周六對《華盛頓郵報》表示:「國防部里沒人討論要動用《叛亂法案》。」在特朗普威脅對抗議者動用軍隊后,紐約州和伊利諾伊州州長也都迅速「打臉」,拒絕聯邦政府派兵進駐。

2020年,明尼阿波利斯的黑人男子弗洛伊德再次說出「我不能呼吸」這句話,悲劇依舊沒有避免。這6年裡,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黑人死亡的事件時有發生,美國也不止一次被「點燃」。每次抗議從高潮時的打砸搶燒,火光衝天,到慢慢平息,似乎是一個死循環,只等下一次的衝突事件再次引燃導火索。

2014年7月迦納被鎖喉致死後不到1個月,密蘇里州弗格森18歲黑人青年被警察槍擊致死。「弗格森事件」引發的抗議持續了數月,還蔓延至全美甚至國外,成了弗洛伊德事件之前的標誌性事件。此事當時在美國國內激起改革的呼聲,但不到1年後,黑人男子格雷遭警察暴力執法死亡,怒火再次引燃巴爾的摩。這塊傷疤每每被揭開,都鮮血淋漓,但卻離痊癒遙遙無期。

2014年8月9日,18歲的黑人青年米歇爾·布朗和朋友在馬路上與警察發生衝突。最後,手無寸鐵的布朗被白人警察開槍打死。根據美聯社梳理的時間線,當年的抗議從8月10日開始,人們砸車、縱火、從商店搶劫食物、酒……11日,身著防暴裝備的警察發射催淚瓦斯和橡皮彈,試圖驅散抗議者。16日,密蘇里州州長傑伊·尼克松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並在弗格森市實施宵禁。當時的宵禁在18日解除,但是抗議並沒有完全平息,而是時有發生,直到3個月後暴力達到頂峰。

2014年11月24日晚,一群人聚集在弗格森寒冷的空氣中,等待陪審團宣布該名白人警察威爾遜將被起訴的消息,但是陪審團拒絕起訴威爾遜,這一決定隨即引發暴力。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當時的報道,很多人翻過欄桿,還有槍聲傳來。抗議的群眾打砸店面、車輛,並使用一切可以燃燒的工具進行抗議。很快,抗議活動就蔓延至全美國。25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稱,從波士頓到洛杉磯,美國170多個城市數千人舉行集會,抗議陪審團的決定。弗格森外最嚴重的是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市,至少有90人因縱火、搶劫和破壞公物被捕。

國際上也發生了抗議活動,在加拿大幾個主要城市和英國倫敦,抗議者都舉行了示威遊行。此事還驚動了聯合國,當年11月27日,聯合國人權高專扎伊德·海珊發表聲明,敦促示威者避免採用暴力和破壞手段,並呼籲美國政府對執法和司法體系進行深入審查。

2015年4月12日,25歲的非裔美國人格雷因為與兩名警察對視后逃離,而被兩個警察制伏於地,並被押上警車。他遭受到了警察武力毆打后脊椎受損,多次提出自己呼吸困難要求治療,卻不被理會,最終被送醫后搶救無效死亡。根據BBC、CNN當時的報道,抗議者一開始聚集到大街上抗議警察過度使用暴力,相對平和。但是在格雷死亡一周之後,隨著警察執法過程中對其的不公行為被逐漸曝光,抗議升級。4月26日下午,數百人聚集在巴爾的摩一家購物中心門口進行抗議,隨後,有人開始向警察投擲石頭和磚塊,抗議轉變為暴力事件。27日從下午開始直至晚上,抗議者在巴爾的摩的大街上砸毀、焚燒車輛,搶劫商店,並且攻擊警察,使巴爾的摩陷入一片混亂。國民警衛隊出動控制局面,巴爾的摩市長宣布當地晚上22:00至凌晨5:00實施宵禁。CNN將當時場面形容為「戰場」。

這次,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抗議,不管是蔓延的城市之多,還是暴力的程度,都比前兩次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有不少人將此稱為「美國之春」。而且,今年正值美國大選年。在弗洛伊德死前沒幾天,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剛在電視中宣稱「如果你不知道是支持我還是特朗普,那你就不是黑人」,因此陷入種族主義爭議之中。
毛澤東熱為何持續升溫、經久不衰、日臻醇厚?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不可忽視,這就是毛澤東是有史以來最為廉潔、最為清正、最為公正、最為無私的歷史偉人之一,其偉大人格感天動地,驚神泣鬼,甚至讓他的勁敵都佩服的五體投地,使其歷史地位和影響,隨著時間推移,日久彌新,越來越高,正所謂「公者千古,私者一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9: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