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馬保國倒下后,中國傳統武術的形象也轟然倒地?傳武 VS 搏擊,這背後隱藏著一場美麗的騙局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20-5-19 17:26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原創 體壇新視野

  近日,渾元太極掌門人馬保國在 30 秒內,慘遭搏擊教練王慶民 KO 一事,成為傳統武術愛好者和搏擊愛好者們熱議的焦點。一時間,這場非正式的擂台較量,再一次引發了人們對於中國傳統武術究竟是否具備實戰能力的探討。

  

  近兩年,民間傳統武術家以及民間搏擊選手互相約戰成風,各類自由搏擊的擂台賽也是此起彼伏,而中國傳統武術大師們被暴打事件層出不窮,也讓中國傳統武術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的說法甚囂塵上。對於馬保國這次被KO,知名自媒體人六神磊磊就笑侃,「那麼多次較量,民間大師不管練什麼拳的,最後只分兩種——要麼110,要麼120,也就是報警的和挨打的。要麼不比,報警;或者是比,挨打,然後被搶救。」但是,傳統武術真的就這麼不堪一擊么?為何很多國外武術愛好者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武術推崇備至,寧願花錢來學習,而我們自己卻對它充滿懷疑呢?

  

  對此,擔任馬保國和王慶民比賽主裁判的龐皓天一語中的,」不能因為馬保國這次敗了,就否定整個傳統武術。」其實關於武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時代,它就是來自人類相互之間的爭鬥廝殺,如果真沒用的話,那麼它早就失傳了,絕不會流傳至今天,甚至可以說,武術中的每個拳種,每個招式,都是在經歷過擂台搏殺留下來的,是經受過實戰考驗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傳統武術已經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技擊傷人的功能,於是它就變成了套路,向健身娛樂,比賽表演等幾種形式發展。不過,隨著一些武學秘籍的出現,以及武俠類文學藝術的興起,現代人對武術的認知產生了嚴重偏差,雖然這些武俠影視作品來源於生活,反映社會現實,但也的確會讓人們有意無意地虛構、抬高了中國傳統武術徒手格鬥的實戰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傳統武術中,總會有幾手插眼、踢襠、掰手指、打太陽穴之類的手法,甚至殺人技,可是現在武術不能用來傷人,而是主要用來比賽,而比賽又有著這樣那樣的規則,這無形中讓傳統武術的發展之路變窄,也引發了人們對於傳統武術的誤解。由此來看,認為中國傳統武術是花架子,沒有實戰能力,或是過度吹噓武術的實戰能力,既不全面也不客觀。

  

  但是,就如散打教父鄒國俊所說,中國傳統武術大師屢屢被暴打,主要原因就是他們不願脫下無所不能的外衣,「這在中國武術界是一個普遍現象,也是中國武術的一種悲哀。」從歷史來看,中國傳統武術展現在眾人眼前的,真正意義上的實戰比賽,只有 1928 年和 1933 年兩次國術國考,而在這兩次國術國考中,成績優異者皆為北派拳法習練者,如形意、查拳、少林、劈掛、通背、螳螂等,南拳無一人進入優等,包括現在大行其道的詠春,至於另一個現在最火的拳種太極,戰績更是慘不忍睹。當然,這並非是因為南拳不強,而是南拳比賽傳統為先搭手,南拳的習練者在搭手之後會很強,但他們往往又沒有能夠逼迫對方和自己手搭在一起。

  

  不過自 1928 年第一次國術考試至今,在長達 92 年的時間裡,總有一些傳統武術大師們保持著「迷之自信」,對此,一個較為合理的解釋就是,「騙子的最高境界是連自己都騙」,平時與徒弟的對練,以及和同行「點到為止」的切磋,讓他們真的相信自己有著很強的戰鬥力。單從這一點而言,這些武術大師被打得滿地找牙,多少也讓圍觀者心生憐憫之情。

  

  不過,有一種情況卻絕不值得人們同情,甚至會讓人感到憤怒,那就是披著傳統武術外衣,以中國傳統武術 VS 現代搏擊格鬥為噱頭作秀和炒作,而在其背後,還有著龐大的寄生產業和巨大的利益相關人群。或許當大師們倒地的那一刻,流量、名氣和出場費已經應有盡有了。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大師的信眾們依然對大師的功力深信不疑,甚至把對大師的信仰等同於對尚武精神的信仰,這些人成為了「假」的衛道士。

  

  其實說到底,中國傳統武術並沒有錯,只要增加傳統武術的關注度,增加傳武與現代搏擊的交流,取長補短,傳武也是可以煥發新的生命力。從這方面來說,中國傳統武術與現代自由搏擊適當切磋是一件好事,它可以促進武術回歸本真,雖然不可能再變回殺人技,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武術解除神秘感,去除花架子,從而變得更加實用。當然,對於那些欺世盜名的傳武騙子,要堅決予以打擊,絕不能讓一小撮人再繼續破壞中國傳統武術的名望了。

34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871
沙發
拎不清 發表於 2020-5-21 08:22 | 只看該作者
大師贏了,誰妄議中華武學,就是漢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1: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