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楊占秋:疫情進入下半程,中國如何應對

[複製鏈接]

5950

主題

8072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290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仲國民 發表於 2020-5-19 14: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環球時報作者:楊占秋
2020-05-19 04:11

作為首先遭遇嚴重疫情的國家,中國政府迅速帶領全國人民把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升到一場全民參與的戰疫高度,向全民發出了抗疫動員令,在最短時間內將其扼殺在搖籃中。截至目前我國僅有8萬多確診病例。但是,面對當前全球大流行仍在持續,中國少數省市又出現個別群聚感染現象,我們該如何應對「下半程」的疫情?

人感染病毒后,首先是機體自身的天然免疫系統對其進行識別,阻止入侵的病毒,不表現出疾病或者為無癥狀性感染。如果病毒量大、機體免疫力差,病毒在體內快速繁殖,則出現發病的癥狀體征。無論發病與否,感染病毒后,體內均可檢測到該病毒的特異性抗體,感染后一周內免疫球蛋白M(IgM)首先出現,它也是提示病毒感染的「指針」,緊接著免疫球蛋白G(IgG)出現,並快速增加。這種抗體即是通常所說的「免疫力」。

另一方面,感染人群越多、發病率越高,人群的免疫力就越強,抵抗病毒侵襲的能力亦越強。這就是所謂的「群體免疫」,或者說是感染病毒后獲得的免疫力。故此,我國武漢地區人群的免疫力高於其他地區人群,湖北省高於其他省市,但中國人群的群體免疫力低於美國和歐洲等國。這也說明了為什麼我國在低發病率地區再次暴發局部流行的可能性更大。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已經展開了一些應對措施。

首先,武漢正在開展的全民核酸檢測有著重要意義。由於武漢近期仍然有新增感染的病例出現,這表明病毒在武漢的傳播並沒有被徹底斬斷。所以,到底有多少人感染,有多少人屬於「無癥狀」,這個「底子」必須摸清楚。配合抗體的檢測,也是讓復工復產復學更穩健,避免出現互相感染。只有排查無癥狀感染者潛在風險,才能降低疫情反彈的可能性。


通過擴大核酸檢測範圍,可以把武漢現有的人群感染情況做一個大數據的流行病學調查,從而科學反映人群感染情況。只要把武漢的感染情況摸清楚,基本就能反映我國的感染情況,武漢的數據具有說服力,對全國疫情防控有指導作用。

其次,由於新冠病毒的潛伏時間長,適應環境的能力也很強,所以我們很難保證這波疫情結束后,新冠病毒就能徹底消失。因此,現階段防控措施還不能鬆懈,未來則需要進行流行季節的監測和常態化防控。比如在適合病毒流行的季節,在人流量較大、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如地鐵站等)還是應該戴口罩,盡量減少接觸。

再次,唯一能避免感染新冠病毒的措施是疫苗預防接種。通過預防接種,使人群獲得免疫力,才能控制新冠肺炎的再次流行。目前中美等國研製的幾種疫苗均是基於當地流行的病毒株的特徵而製備的疫苗,當完成臨床試驗,證明了有效性和安全性后,就對同種病毒再次暴發流行有預防作用。不過,一旦新冠病毒變異、新基因型病毒出現,則疫苗研製又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針對不同基因型研發更多的疫苗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研發難度明顯增加,花費時間也會更長。因此,疫苗的研發任重而道遠。疫苗研製需要各國科學家通力合作,共同分享不同國家和地區流行病毒的基因資源,研製出針對所有基因型的病毒疫苗,以控制新冠病毒在世界範圍內再次暴發流行。(作者是武漢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院病毒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10: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