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刀柄在後、刀鞘在前,清朝侍衛的腰刀為何都反著佩帶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20-5-17 17:24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古代的士兵和侍衛的腰間都會佩帶著一把刀,以便有突髮狀況可以隨時將刀抽出來保護自己或身旁的皇室成員,而為了方便快速地取出腰刀,通常佩帶的方式會是刀柄在前、刀鞘在後,並用離刀遠的那隻手將之抽出,不過在清朝的時候,許多侍衛都會將腰刀反過來佩帶,這是為什麼呢?

  

  事實上,在清朝前期時,士兵侍衛們都還是正帶著腰刀,根據清朝曾擔任過侍衛的奕賡索撰寫的《侍衛瑣言》一書中所記載,在康熙、雍正、乾隆這段時間中,侍衛幾乎都是正著佩帶腰刀,直到乾隆後期反著佩帶腰刀的人才多了起來,變成刀柄在後、刀鞘在前的模樣,而這種佩帶方式也被稱作「太平腰刀」。

  有一種說法表示,這種反帶的模式最主要就是要向對方傳達「自己沒有敵意」的意涵,是一種禮儀錶達的方式。

  而另外一種說法則是認為,這種佩帶腰刀的方式比起正帶更方便在騎馬作戰時抽出刀來,也更不容易因為分心而傷害到馬匹,而且馬上作戰時通常還會在背部左側背上弓箭袋,若是正帶也很容易在拔刀時被箭袋給阻礙。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3: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