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閻崇年說揚州十日是假的,清軍沒有屠城,事實真是如此嗎?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20-5-17 16:21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前幾年的央視的「百家講壇」上,有個學者,叫做閻崇年。

  

  他認為「揚州十日」是不存在的,是假的。因為清朝統治者能夠以幾十萬之眾征服百倍於己的漢族,靠的是就是少殺人。但是我並不認同他。

  關於「揚州十日」,在歷史上是有史料記載的,王秀楚的《揚州十日記》對此有親歷、親睹的逐日實錄。

  那是發生於公元1645年的一場人間慘劇。清軍攻破揚州城,縱兵屠掠,十日封刀,揚州城百姓死傷殆盡,僅屍體便多達八十萬具,史稱「揚州十日」。

  「揚州督師終可法,韃虜十日屠城空。忠魂白骨八十萬,赤血映日滿天紅。」

  清兵入關之後,各地並沒有全部被降服,尤其是南明朝方面,他們是有反抗能力的,所以當時清軍就派了豫親王多鐸南征,對南明朝政權、起義軍進行了大掃蕩。揚州城是江南名城,也算是南明朝的門戶,所以豫親王多鐸南征的時候,就將揚州列為最重要的一個目標。

  當時的揚州城是由史可法負責守城的,雖說這個人非常地勇猛,而且為人也相當地靠譜,是屬於那種非常忠心有正義感的人。面對清軍招降,史可法直言:「

  頭可斷,身不可屈」!

  可是,當時的南明朝政權內部相當地腐敗,內部已經爛得不能再爛的時候。揚州城是一座孤城,史可法手中只有萬餘士兵,而清軍則是十萬之眾,敵我力量非常懸殊。因此,寡不敵眾,最終也是守城失敗,史可法兵敗被殺被殺,揚州城落入豫親王多鐸之手。

  

  不過,雖然兵敗,史可法帶領揚州軍民還是給予清軍以重創。掃垢山上,清軍遺屍山積。

  對於多鐸來說,這才初進江南,便遭遇如此阻力,對於清軍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於是多鐸為了立威,下令屠城。他放任清兵搶奪揚州城內百姓的財物,這樣子的一种放任,最後演變成了拆百姓的屋子,抓走百姓為他們做牛做馬,有些百姓不屈服的,直接就是被燒死砍死。

  「殺聲遍至,刀環響處,愴呼亂起,齊聲乞命者或數十人或百餘人;遇一卒至,南人不論多寡,皆垂首匍伏,引頸受刃,無一敢逃者。至於紛紛子女,百口交啼,哀鳴動地,更無論矣。日向午,殺掠愈甚,積屍愈多,耳所難聞,目不忍睹」。——《揚州十日記》

  從5月20日,到5月29日,屠城整整達到了10天,這場屠殺過程也就是後來史料上所說到的揚州十日。

  

  當然了,關於《揚州十日記》的真實性,確實存在一些質疑。比如王楚秀這個人身份不明,來歷不清不楚,是否存在值得懷疑。而且這本書,直到清末才從日本傳回國內,作者的真實性更無從保證,內容則更加離奇,記載得過於詳盡,細節寫得栩栩如生,如同小說一般。作者作為一個死中求活的人,還有如此真實的記憶,心理素質實在過於強悍。

  但關於清軍在揚州惡行可不止《揚州十日記》一本書有記載,比如更為官方的戴名世《揚州城守紀略》,其也多這一慘劇有過記載。只不過相比於《揚州十日記》的十日屠殺,《揚州城守紀略》記載的是七日。

  「初,高傑兵之至揚州也,士民皆遷湖瀦以避之;多為賊所害,有舉室淪喪者。及北警戒嚴,郊外人謂城可恃,皆相扶攜入城;不得入者,稽首長號,哀聲震地。公輒令開城納之。至是城破,豫王下令屠之,凡七日乃止。」——《揚州城守紀略》

  此外,計六奇的《明季南略》中,對揚州屠殺的記載雖然並不詳細,但也有提到「屠殺甚慘」,顧炎武也有詩云:

  愁看京口三軍潰,痛說揚州十日圍。

  從客觀角度來說,揚州攻防戰在一天之內就宣告結束,如此短的時間,城內有限的守軍也難以給清軍造成太大殺傷,也沒有記載清軍在這場戰役中受到多少傷亡,可見清軍的損失微小,多鐸出於報復心理下令屠城,似乎難以成立。不過考慮到史可法的拒絕招降,揚州堅守到城破,志在南京的多鐸拿揚州開刀,殺雞儆猴的動機,確實存在。

  

  再加上以上列出的史料佐證,揚州被屠城這件事兒,幾乎是實錘了。

  至於死難者的人數,坊間傳聞是八十萬人。其是依據當時那些收屍和尚的焚屍簿統計得出的。但有人提出了懷疑,因為當時整個揚州府,估計都沒有八十萬人。

  揚州府共三州七縣,根據《明史》記載,揚州府人口最高峰在萬曆年間,達到了81萬人;根據《揚州府治》記載,揚州府七縣人口一直在70萬左右。至於江都縣人口,洪武年間有六萬多人,嘉靖年間達到了九萬多人。當然,所有的人口數量否是城市人口和農村人口的總和,而且古典中國史典型的農業國家,農村人口佔了絕大多數,美國漢學家彭慕蘭統計過,中國古代至少90%的人口是農業人口,那麼只能說明江都縣人口可能只有一萬左右。

  

  所以,清軍就算把整個揚州府都屠光了也不會達到八十萬。

  而且,這裡面可能並不完全是清軍所屠殺的人數。當時南明軍隊非常腐朽,有著大量的亂兵,不僅不能抵抗清軍,還為虎作倀,殘害百姓。許多好不容易從清軍屠刀下得以倖存的百姓,便是死在了他們的刀棍之下。

  所以最後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清軍在揚州屠戮,應該確有其事,不過事實卻被誇大了。因為從當時的人口來說,揚州府的戶籍人數才只有八十幾萬人,如果真如王楚秀所記載死難八十餘萬,那全揚州府就幾乎是被屠盡,這有些難以想象。

  當然,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其實沒有太大必要糾結於前面所講的確切的死難者人數,不管是八十萬人,還是三十萬人,那都是極其可怕的數字。

  難道清軍沒有殺滿八十萬人,那就不算屠殺了嗎?

  

  總之,屠殺的事實是既定的,慘痛的傷口是永遠痊癒不了的。「揚州十日」,人間慘劇,這段慘痛的史實,這段歷史中的血與淚,才是人們更應該去記住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0: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