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登陸金星僅需100天!人類為何捨近求遠,選擇探索火星?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20-4-28 18:22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金星、火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2顆行星,就像親密的姐妹一樣攜手守護著我們人類的家園--地球。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以地球為中心,開始逐漸向外探索浩瀚的宇宙。金星距離地球3800萬公里,以人類現有的航天技術,登陸金星僅需100天。那麼,為何人類卻放棄登陸金星,捨近求遠去探索5500萬公裡外的火星呢?

  

  金星 火星 登陸 探索

  共2438字 | 建議閱讀時間7分鐘

  文 | 探索者日誌

  金星,在我國古代叫做明星,或者太白。金星黎明見於東方叫啟明,黃昏見於西方叫長庚,所以,我國古代典籍《詩經》中說:「東有啟明,西有長庚」。

  01、人類有過金星登陸計劃嗎?

  金星距離地球3800萬公里,又被稱為地球的「姊妹」星球,人類有過金星登陸計劃嗎?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除月球之外,人類的科學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探索金星,尤其是在冷戰期間,前蘇聯與美國太空爭霸的第一目標就是選擇的金星,也正是基於以下幾點。

  第一:從距離上來看,金星距離地球最近,僅僅3800萬公里。

  第二:從結構上來看,金星和地球也有不少相似之處。金星的半徑約為6073公里,只比地球半徑小300公里,體積是地球的0.88倍,質量為地球的4/5,平均密度略小於地球。

  第三:金星與地球一樣,同樣擁有大氣層。

  1961年2月12日,名為\"金星一號\"的金星發射探測器由前蘇聯發射升空,可惜發射金星一號並不成功,因為金星一號在飛離地球756萬公里時突然失去聯繫,人類第一次探索金星是以失敗而告終。

  

  後來蘇聯又陸續向金星發射了很多的航天探測器,但都因各種原因而失敗。1965年11月12號,蘇聯向金星發射了「金星三號」航天探測器,金星三號肩負著前輩的使命,經歷了千難萬阻,終於在金星著落,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登陸金星的航天器。但是很遺憾,雖然金星三號在金星成功著陸,但金星三號在著陸后被摧毀,並沒有帶回來什麼有效的信息。

  

  隨著探索金星的不斷失敗,蘇聯科學家們根據金星溫度、大氣壓及氣候的特點,不斷的改進航天器,終於在1970年,金星七號成功實現軟著陸,雖然金星七號也僅僅堅持了幾個小時,但它卻將金星的各種詳細數據及金星表面照片傳回了地球,我們才能近距離一睹金星的風采。

  

  美國探測金星的活動開始於1962年。他們第一個發射的是水手1號,由於誘導火箭的電子計算機的程序上有一個連字元被遺漏,致使控制失靈,發射后火箭立即偏離軌道而墜毀。

  

  水手1號

  接著美國又發射第二個探測器水手2號,這一次發射成功了。水手2號順利進入飛往金星的軌道,首先揭開了人類探測金星的序幕。

  

  水手2號

  1967年夏,美國向金星發射了水手5號探測器,它的軌道更加接近金星,最近距離只有4000公里,其主要任務是測量金星上層大氣層的結構。1973年底,美國發射了最後一個水手號探測器--水手10號,這個重503公斤的探測器攜帶有紫外線分光儀、磁力計、帶電粒子計數器、電視攝像機等儀器設備。水手10號最後的探測目標是水星,它途經金星時,在距金星表面五千多公里高空拍攝了幾千張金星雲層照片,還進行了多種科學測量。

  

  水手10號

  1978年8月,美國發射了先鋒金星2號,它是一個可對金星進行全面研究的多用途探測器,總重量達885公斤,由母船和一大三小四個子探測器組成,母船和四個子探測器上攜帶有種類不同的科學儀器設備。

  

  金星2號

  當先鋒金星2號進到金星附近時,依次釋放出四個子探測器。子探測器切入大氣層時,立即啟動各種科學儀器設備,開始連續的測量和記錄。最後,大的子探測器降落在金星赤道附近;一個小子探測器降落在金星北極附近;另外兩個小子探測器分別在金星向陽一面和背陰一面降落。原以為探測器硬著陸撞擊金星表面後會立即損壞並停止工作,出人意料的是,其中一個子探測器降落之後在灼熱的金星表面上居然繼續工作了68分鐘。

  此後,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以及兩國科學家對於宇宙的重新認知,蘇聯與美國都紛紛放棄了金星登陸計劃,繼續將探索的目光投向了距離地球5500萬公裡外的火星。

  02、為什麼放棄金星登陸計劃?

  在美蘇兩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之後,為什麼都相繼放棄金星登陸計劃呢?其實這也是無奈之舉,因為金星的自然條件太惡劣了,在現有的技術及裝備水平的基礎上,還無法做到讓探測器長久的在金星上進行科學觀察,更別提載人登陸了。

  那到底金星的自然條件有多惡劣呢?

  金星的大氣成分和氣壓與地球截然不同。在金星的大氣中,大約96.5%為二氧化碳,大約3.5%為氮氣,氧氣幾乎不存在。

  

  金星的大氣壓強特別的大,是地球的90倍,相當於我們在地球大約一千米深水中的壓強。

  金星表面有著約500℃極高的溫度,地表枯燥火山遍地密布,空中不時還下著酸雨,有時厚厚的大氣層在太陽風的作用下,會颳起時速幾百公里的颶風,渾天蔽日根本就不能適應任何生命的繁衍生息。

  

  在這些惡劣環境的情況下,我們人類是不能貿然登陸的。所以,人類才沒有選擇繼續登陸它,而是把眼光放在了其它那些環境好些,比如月球和火星等,盡量能保證我們人員和登陸器械的安全。

  03、人類還有金星登陸計劃嗎?

  儘管金星的自然條件如此的惡劣,人類登陸金星遭遇過如此多的失敗,但人類卻沒有完全放棄探索金星的計劃。

  21世紀就有兩項專門的金星探測任務:歐洲空間局的「金星快車」(Venus Express)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破曉號」(Akatsuki)探測器。金星快車是歐洲首次對金星探勘的任務,運行時間從2006年到2014年;破曉號是日本第一個金星探測器,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非地球的行星氣象衛星,目前還在軌道上運行。

  

  近日NASA發起了一項名為「協助金星漫遊者避開障礙物」的有獎挑戰,NASA的這項計劃直指未來登陸金星的挑戰,不僅要讓感測器在五百多攝氏度的高溫下正常運行,還要能承受超過地球90倍的壓力,提出該項挑戰的噴氣推進實驗室設計出金星漫遊車的概念圖,並把在如此嚴酷的環境下探索金星稱為「探索地獄」(Exploring Hell)的挑戰。

  

  看來,人類需要一個持續不斷的探索計劃,使我們對金星的了解能夠達到接近火星或月球的程度,這需要時間和金錢,但或許是值得的。如果我們能理解金星形成的原因和時間,我們就能更好地理解一個地球大小的行星在靠近母恆星時會如何演化。在太陽亮度不斷增強的情況下,金星甚至可能幫助我們了解地球未來的命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19: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