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海外移民悲劇的真正原因

[複製鏈接]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5-5-12 01: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海外移民悲劇的真正原因

  

多倫多在不到三周的時間,發生兩起華裔移民自殺案,且都是採取跳樓的方式,雖然兩者的具體情況,原因一定有所不同。從新聞的角度,頗有巧合之感。如網上一位同胞指出:"這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我還想加一句"如果我們不理性的尋找深層的原由並加強自我教育和引導。"

  我個人認為,從表面上看,這是移民后的處境造成的,但真正的原因是中國多年的所謂精英教育所至。  

  前不久,在報上讀到一篇文章,講的是在中國高校的學生普遍鄙視平凡的工作和勞動階層,包括含辛茹苦供養自己的父母。今天,恰好讀到另一則報道,講的是一個大陸女孩,技校畢業后,以變個更漂亮的臉蛋找更好的高薪工作為由,居然要求靠耕田為生的親父為其整容籌資去賣腎。如果讀者留心的話,類似的例子僅見報道的就相當不少,這其中,自然有家庭愚昧的嬌寵之原因,古人說:子不教,父之過。父母即使沒有直接教給孩子求生之技,至少應教給孩子質樸做人的德行。

  中國古時候,有修身齊家治國之說,所謂修身,依我的理解就是學做人。那時的修身之道,是根源於孔孟之道。,是孔子的"仁,義,禮,智,信"和孟子的"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當時士大夫們崇尚的是達則兼濟下,窮則獨善其身。"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雖然孔孟之道的道德守則曾支撐中國幾千年之久。然而,當今大陸,這些中國文化中的精髓已離我們遠去,洶湧如潮的西方文化卻又只被模仿,複製了些糟粕。當國人將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道德,如善良,如正直,如真誠,如仁愛,如守信全部消解在無盡的物慾,人慾,權欲中時,我們給學生,孩子們的當然就只剩下物慾橫流,見錢眼開,欺詐為榮,自私,冷血,對不公的麻木,對人性的拋棄,對生命的漠視。一旦達不到個人的期望或目的,不是找他人墊背,就是自暴自棄。自殺是放棄生命的極端例子。中國各地的大學生,海外大、小留學生中的惡性事件層出不窮就是眼前的沾滿鮮血的殘酷事實。

  而中國的學校教育,社會的誤導尤其是成人一代的快餐文化對孩子的惡劣影響,無疑是罪責難逃。其中學校教育應承擔相當的責任。君不見,中國的教育最大的悲哀和失敗還不是即不成才也不成器,而是不成人。當一些脊椎類既不是人也不是動物的時候是什麽?是惡魔。

近代的中國雖然推崇"吃得苦中苦,方做人上人",尚且有吃得苦中苦的前提。現代的中國是苦也不想吃,責也不想負,只想唯我所有,唯我所用。從精神到物質,從手段到目的,拿來主義盛行,而且全社會習以為常。這才有了這樣的故事:在大陸某高校,三位不了解中國教育真相的新外籍女教師,在發現所教班級全班學生集體作弊后,外籍女教師們請求學校重考卻被以"法不責眾"為由駁回,無奈下,三位女教師流淚向學生請求,"請你們先學習做一個誠實的人,因為所有的試題只要稍加複習都是可以通過的"做人的教育在中國如果不是完全的失敗,至少是完全的缺失。

  聽到過不少移民都抱怨過西方的中小學教育不及中國好。其實如果深度地比較一下中西方教育的本質差異,我們就不難發現,西方學校教育的前提是承認和強調每一個人都是特殊的。在幼兒園或學前班你都會看到一句話" I AM SPECIAL。",西方教育強調上天給予每一個人與眾不同的天賦。因此,每一個人的個性和尊嚴都應平等的受到尊重和保護。

  相反,中國的教育說好聽一點是"育才"教育,實際上,中國的育才還只停留在對死板知識"知"的層次,離"會"和"能"還有不小距離。高分低能是普遍現象。然而,社會、教育體系推崇的是學業就是一切,成績好就是成功。進而,工作體面,才是成功,人生一切的成功和失敗均是由外在的評價來決定,完全沒有對個體價值的肯定和認同。人生的價值不僅在形式上而且在實質上變為成績單或工資單,這便有了得勢得志的精英鄙視相對不那麽得勢得志的和弱勢的群體。一旦生命的價值被華麗的衣衫取代,那麽披有華麗的衣衫,就值得活,沒有它,或是巧奪豪取,或是輕易放棄,完全沒有人的概念和生命的內在價值。很自然,而一旦當自己也處與逆境,落入弱勢,則不是唉聲嘆氣,就是怨天尤人,進而瞧不起自己,再進而放棄自己,是再自然不過的結果。 

  中國的教育從體制到本質都是為了讓你做人上人,而不是如西方的文明教育是為了讓社會最終達到人人平等的境界。什麽是人上人?就是你的命比別人貴,在中國這樣不平等的社會裡,貴人為了自身的利益可以踐踏非貴人的利益。在這樣的長期向惡,而非長期向善的環境影響下,年輕的生靈失去良心和人性,對別人的生命不尊重,一旦落魄,也難對自己的生命珍惜。

  我的看法是:教育的本質目的應是幫助一個朦朧的個體成為一個獨特的有良知,有自信,對生活有感恩之心,有公平思想的人,是幫助一個人成為他自己。而不是以擁有技能和知識為主要目的的系統產品,我認為這是中國有太多不公平的甚至非人性的事,海內外有太多短視的,急功近利的商業行為,太多不快樂又麻木的知識分子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我認為教育應是樹人為首(正直的人品),養膽(個人內在價值與自信)為次,然後才是培技(Knowledge & Skill)。中國是反其道而為之,本末倒置。其實當一個人確立了她或他的獨特的價值,其他的自然會水到渠成。

我們當然可以找出諸如中國的現狀,制度,貧困等等種種理由來解釋,但這顯然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我們不能忘了,任何人類的文化產物都是自產自消的。

  精英教育思想污染下的心靈,既然可以因由貴賤而輕易地忽略掉別人,也不難同樣因由貴賤而忽略掉自己,即使是來到加拿大這樣以生命的價值為至高無上的文明文化和制度中。

  寫到這裡,我想起了早前遊玩英國牛津大學時看到的兩句話:一句是:The more I study, the more I know. The more I know, the more I forget. The more I forget, the less I know. So why study?

  另一句是:If who I am is what I have and what I have is lost, then who am I?

  我相信,無論是中西教育都將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尤其是小孩;接觸一種文化,自然會影響一個人成就一生的IDENTITY和價值觀。而一個人,如果失去自己的IDENTITY和價值觀是很悲哀的。

  對於海外華裔,如能夠不失去對中華古老文化的皈依,又有西方文明的依託是非常幸運的。沒有這些精神上的東西,要成為優秀自信成功的華裔,是很難的,也是極其不幸的。 

  人從出生便面臨死亡的人生終極。但要活得其所,也要死得其所。人的一生中有眾多無法預料的苦難悲傷,來自健康的,情感的,經濟的,人際的,工作和事業的等等,有時就宛如層層烏雲罩頂,鋪天蓋地的向你壓下來。但是烏雲會過的,雨後天會晴。重要的是堅信你自己。失敗不可怕,犯錯不可怕,潦倒不可怕,得癌症不可怕,失去親人不可怕,失業更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珍惜生命的心,包括別人的和自己的生命!

  那麽,讓我們從珍惜生命做起。珍惜今天的每一分鐘,珍惜親人的每一份愛,珍惜朋友的每一份情,珍惜Mother Nature的每一草一木,珍惜勞動掙來的每一個銅板,最重要的,尊重生命!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1656

主題

6857

帖子

3030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030
沙發
空手 發表於 2005-5-12 07:55 | 只看該作者
心理承受力不好,我想和現在中國的教育,宣傳的價值,再加上特定的文化和歷史造成的.一個人不論在任何SITUATION下,一定要清楚的知道,最值得你去珍惜的就是生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1: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