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1918年流感大流行后研究出成果

[複製鏈接]

8590

主題

8780

帖子

7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7290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yongbing1993 發表於 2020-3-27 00: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918年流感大流行后研究出成果

重建的西班牙流感病毒

在當時醫學界還沒有發現病毒,當時的醫學界以為這是一種細菌造成的傳染病,因此並不了解為什麼這流感會這麼致命。直到1933年,英國科學家Smith Andenwes才第一次從人身上分離出病毒,並命名為H1N1。後來有許多科學家想知道為什麼此病毒會如此致命,但都不成功;一是因為其危險性,二是因為當時的所有遺體都已用火處理掉。

在1997年,美國科學家傑弗里·陶貝格爾(J. Taubenberger)在《科學》周刊上發表了他與同事利用遺傳學技術得出的研究成果,認為1918年的流感病毒與豬流感病毒十分相似,是一種與甲型(A型)流感病毒(H1N1)密切相關的病毒。至今,仍然可以在某些國家的豬體內發現這種病毒。

1998年2月,美國國防病理中心(AFIP)轄下所屬的分子病理部門在阿拉斯加的 Brevig Mission附近發現了一具被完整冰封近80年的愛斯基摩女子的屍體。Brevig Mission 在1918年11月由於流感失去了85%的人口。4件樣本的其中之一含有一些1918病毒的基因物質。這個樣本給予科學家第一手資料來研究這個病毒。

據2001年10月英國媒體報道,英國科學家正力圖根據10名死於1918年大流感的倫敦人的遺體,找到引起這場流感的病毒樣本或碎片,分析其基因組特徵,研究它為什麼具有這麼強的殺傷力和傳染性。

2002年10月,美國國防病理中心與紐約西奈山醫學院的微生物學家合作,開始嘗試重建病毒。在一個實驗中,他們成功製造了一個有兩個1918病毒基因的病毒。而這個病毒和其他流感病毒比較起來,對老鼠較致命。

2004年2月6日,《科學》雜誌報道了兩支隊伍,英國國家醫學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和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院(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重建了1918流感的紅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HA 糖蛋白),並從中了解該蛋白分子如何改變形狀來允許其從鳥類移到人類身上。

2005年10月5日,研究人員宣布1918病毒的基因序列已經被重組。

2005年在亞洲發生的H5N1病毒與1918病毒有些地方類似,但是很難變成人傳人。

2014年7月5日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河岡義裕教授最新研製一種致命病毒——2009豬流感病毒,如果這種病毒從實驗室傳播出去,很可能導致數億人口喪生,並未研製有效的預防疫苗。

資料來自: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毛澤東熱為何持續升溫、經久不衰、日臻醇厚?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不可忽視,這就是毛澤東是有史以來最為廉潔、最為清正、最為公正、最為無私的歷史偉人之一,其偉大人格感天動地,驚神泣鬼,甚至讓他的勁敵都佩服的五體投地,使其歷史地位和影響,隨著時間推移,日久彌新,越來越高,正所謂「公者千古,私者一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 19: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