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國與全球經濟發展預期
筆者前面仔細分析了中國與全球疫情的特性,因為在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必然成為中國與全球經濟的支配性因素,超過其它任何事件。
中國的開局最差,經濟活動幾乎凍結,遭到超乎想象的重大打擊。但是通過全球獨一無二的的防疫能力,中國迅速轉危為機。在世界各國陸續遭受疫情沉重打擊時,中國因防疫工作出色相對安全,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必將進一步提升。疫情初起時很難想到,但是努力就有回報,也算合理。
3月1日,外省市報告3例新增確診,其中遼寧丹東1例,北京2例是境外輸入。這是一個重要轉折,說明中國外省市將轉為主要面對境外輸入風險。境外病毒肆虐很不安全,中國排查徹底非常安全,這個概念將深入人心。世衛組織考察組長艾爾沃德對中國的防控十分欣賞,並感嘆道:「如果我感染了,希望在中國治療。」
個人總結,從2019年起,中國有三件事情讓世界印象深刻,大大提升了全球對中國能力的認知。
第一件事,是華為公司被美國全力打壓,很多西方國家的人認為華為將很快倒閉。但華為居然屹立不倒,2019年營收增長18%,對美國展開反擊,歐洲國家普遍選擇與華為繼續合作建設電信網路。華為公司的全球知名度暴增,這是任何廣告不可能取得的效果。
第二件事是特斯拉上海工廠一年建成投產,2020年1月8日國產特斯拉正式交付,馬斯克高興得現場跳舞。受此激勵,特斯拉美股開始了一波瘋狂的上漲,翻了三倍。在美國試圖讓全球產業鏈從中國轉移出來的背景下,這個事件很有指標意義。特斯拉與中國的合作,打開了想象空間。中國電動汽車與相關產業鏈,可能象智能手機產業鏈一樣,有亮眼的表現。
第三件事就是席捲全球的疫情。世界各國面對疫情手忙腳亂之時,就會明白中國的疫情防控是一個多大的奇迹,代表著什麼樣的國家力量。美國疫情徹底爆發之後會焦頭爛額,甚至會導致特朗普選情告急,那時事件會進入高潮。
中國要恢復經濟,具體的經濟困難會很多。如服務業要減租,央行注入流動性防止資金緊張,恢復生產生活各種工作千頭萬緒。但是比起防疫這個事本身,難度都是次一級的。做好了防疫,沒有理由不能處理好恢復經濟的工作,筆者堅決看好中國國內經濟順利恢復。
只要各方互相協商通融,特事特辦給機會,靈活處理「不可抗力」導致的困難,很多事就能順利辦下來了。從經濟原理上看,中國各經濟主體的資金並沒有損失,還在賬上,並不是遭到了金融危機,只是遇到了經濟活動暫停,貨幣流通凍結的暫時困難。慢慢再活躍起來,就當大家放了個長假,是說得通的。一些企業「有支出、沒收入」的日子難熬,但是有了恢復的明確預期,辦法總是有的,只要需求重新出來,沒有大問題。一些個人收入受到影響,消費信心也下去了,不知何時恢復,社會信心螺旋下降。但如果只是兩三個月,問題不大,只要開工率逐漸上去了,有了明確預期,都會恢復正常,信心很快就回來了。
更大的挑戰應該是在對外貿易領域,也可能是大機會。
當世界各國陸續爆發疫情陷入困境的時候,中國去幫助防疫,投桃報李開展「口罩外交」,有利於打開局面。中國緊急上馬的醫療防疫物資產能,在境內很可能疫情平息后需求大降,但是境外需求會極為廣闊。各國經濟受疫情影響需要提振,也更願意與中國合作,推進一帶一路等長遠項目。
美國如果被疫情弄得一地雞毛,甚至戲劇性引發經濟衰退、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壓力會減少很多,有利於中國經濟的國際環境。
中日韓三國在疫情期間良性互動,三國政府層面的合作互信有望深化,向著中日韓東盟自貿區整合的大目標前進,並加進越來越多國家,形成一個堅實緊密合作的東亞經濟發展核心。
全球經濟必然受疫情極大影響,中國對外貿易數字也很可能不太好看,正如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率會有不小下滑壓力。但是一時的數字可以不用太在意,時間一長,損失會平攤在各個季度或者補償回來。要堅定信心,困難會逐漸化解。
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態勢沒有改變,甚至可以更為看好。中國面對疫情進行了魄力極大的防控,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實現了國家安全,與世界各國形成鮮明對比。中國的國家能力,必然在疫情全球蔓延時產生作用,提升國際地位。
2020年,中國面對極其險惡的疫情,可以說是非常差的開局。但是通過大力防控,大逆轉的態勢已經成形。這場大逆轉,必將成為中國發展史上驚心動魄的重要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