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被美國「羞辱」后 德國上下徹底怒了 直接開懟

[複製鏈接]

5950

主題

8072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290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仲國民 發表於 2019-12-29 09: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 參考消息/日期: 2019-12-28
 「很快他們將會要求我們停止呼吸。」  在美國總統川普12月20日簽署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后,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瑪麗亞·扎哈羅娃在社交媒體上諷刺道。

  這項法案主張,對參與北流天然氣管道二線項目的企業實施制裁,措施包括禁止相關企業人員去美國旅行,以及凍結他們在美國的財產等。

  看起來,在美國眼裡,有些國家連「呼吸」都是錯的,有必要讓它「斷氣」。

  但面對美方「斷氣」恐嚇,俄羅斯方淡定回應:一定會完成管道建設。

  而北流二線天然氣管道項目的重要參與者,同時也是美國盟友的德國,則被徹底激怒了。

  德國拒絕接受「域外製裁」

  北流二線是一條從俄羅斯經波羅的海海底到德國的天然氣管道,可以繞開烏克蘭,把俄羅斯天然氣輸送到德國,繼而送往其他歐洲國家。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該項目本應該在2019年底完工。

  但這條命途多舛的管道,一直被美國所製造的種種「意外」困擾。

  早在2017年8月,川普簽署的一項法案便有允許對支持北流天然氣管道二線工程的公司施加制裁的內容,不過缺乏強制處罰措施。

  此後兩年多時間裡,美國想出了各種招數試圖阻止管道項目推進。

  比如,去年5月,美國官員說北流二線引起了美國情報部門和軍方的擔心,因為這給莫斯科提供了在波羅的海安置新的監聽設備的機會。

  去年9月,美國能源部長里克·佩里訪問莫斯科時,當著俄羅斯官員的面表示,美國可能對北流二線項目實施制裁。

  今年1月又有德媒曝光了美國駐德國大使理查德·格雷內爾向一系列德國公司發送的威脅信,格雷內爾在信中強調,參與俄羅斯能源出口項目的公司遭到制裁的風險「巨大」。

  種種口頭威脅無效后,美國終於「赤膊上陣」。最新的動作,是美國財政部12月21日啟動的相關制裁程序——這已經對項目進度產生實際影響。

  總部位於瑞士的國際承包商全海洋公司已宣布暫停北流二線天然氣管道項目建設,該公司在聲明中表示,後續作業將參照美國國防授權法案內容,希望得到美方就「監管、技術和環境說明」等方面「指導」。

  瑞士企業暫停合作后,俄羅斯總統普京12月25日表示,俄羅斯擁有一艘管道鋪設船,可以完成通往德國的北流二線管道建設。

  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也在23日表示,美方制裁不會影響北流二線天然氣管道項目完成。

  他表示,俄羅斯一定會完成北流二線天然氣管道項目,「美國明白這一點」。

  相較於俄方的淡定回應,德國方面則直接「開懟」。

  德國經濟研究所的經濟學家克姆費特12月23日氣憤地稱美國的制裁為「化石能源戰爭中的侵略性手段」,並呼籲歐盟針對美國的制裁,向美國收取「氣候關稅」。



  ▲德國之聲報道截圖

  德國政府則表示,柏林拒絕接受「那些域外製裁」。

  法新社21日報道稱,德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奧拉夫·朔爾茨當日對媒體說:「這樣的制裁是對德國和歐洲內部事務以及我們主權的嚴重干涉,我們一定要堅決拒絕。」

  他還稱,美國的制裁令人費解,也不像是一個北約盟友能做出來的決定。

  俄羅斯外長:「我們的歐洲夥伴仍然保有自尊心」

  儘管被德國斥為「不像北約盟友」,但美方自己似乎不這麼認為。

  美國駐德國大使格雷內爾21日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自我辯解,稱「我們的立場是親歐洲的」,做出制裁決定是為了「支持歐洲」。

  這語氣不得不令人想起,今年6月,一份意在打壓北流二線的法律草案在美國國會正式備案時,立法者建議將法案定名為《捍衛歐洲能源安全法》。

  名為「支持」與「捍衛」,實為「威脅」與「打壓」,德國網友表示並不買賬。


事實上,美國近年來已經不止一次用這種方式脅迫北約盟友意志。

  去年11月,美國不顧歐盟反對,執意重啟對伊朗的石油和金融業制裁,這令眾多歐洲企業對經濟穩定前景產生了擔憂。當時德國工業聯合會主席迪特爾·肯普夫批評,美國以全球經濟為代價追求自身政治目的,這一做法「正在使國際關係和跨大西洋夥伴關係變得緊張」。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制裁威脅沒有令歐洲盟友就範:歐洲方面去年年底籌備設立了「特殊目的機構」,旨在繞過美方制裁,延續與伊方的合法貿易活動。

  而這一次,德國也還沒有向美國低頭的意思。德國《南德意志報》22日援引德國政府「圈內人士」傳出的消息說,德國政府對這個項目的立場沒有改變。該項目財團表示,希望儘快繼續鋪設管道。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也注意到了歐洲一些國家的表態,他在一檔電視節目中表示,這些國家被美國「羞辱了」。

  「終究聽到了包括柏林發出的(批評美國)言論,這表明我們的歐洲夥伴仍然保有自尊心。」他說。

  德國網友:「帝國主義才這麼干」

  美國為何對這條管道如此「上心」?

  格雷內爾給出的理由是:美國希望歐洲人實現能源多樣化,不應出現對單個國家的依賴。

  但這冠冕堂皇的說辭背後隱藏的「小心思」,早已被歐洲國家看破。

  「這種地緣政治言論的背後存在著重要的經濟和商業利益。」西班牙環球網站本月11日在報道中指出,由於水力壓裂革命,美國將成為世界第三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美國政府堅信,這種能源將在大幅減少美國對主要夥伴德國的貿易逆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圖中為一艘天然氣運輸船(新華社)

  利益促使美國人再次對盟友舉起了「大棒」,至於盟友的利益,他們並不在乎。

  英國《金融時報》透露,美國參議員克魯茲和約翰遜——他們也是制裁措施的策劃者——前不久致信全海洋公司,逼迫該公司停工。

  「我們知道,俄羅斯為鋪設北流二線向你們支付了可觀的報酬。」他們警告說,「但是,如果你們再多動工哪怕一天,就將遭到毀滅性的、可能致命的法律和經濟制裁。」

  這也印證了俄羅斯總統發言人佩斯科夫此前的論斷:「美國人在歐洲選擇了野蠻西方時代的手段。他們亮出武器,讓歐洲人必須購買美國天然氣,哪怕後者價格至少比俄羅斯的貴30%。」

  所以,當格雷內爾表示對全海洋公司遵守制裁的做法感到「非常高興」,並再次為制裁辯解時,德國網友紛紛對此嗤之以鼻。



今年1月,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曾就格雷內爾致信多家德國企業發出威脅一事回應稱,各國企業都有權利自主決定與其他國家企業開展正常的交流與合作。對此,任何國家、任何人都予以充分尊重。

  這個信號也被俄媒迅速捕捉,俄羅斯自由媒體網站引述專家的話說,中方此舉是借北流二線的局勢再度表明自己的原則性立場:

  美國不應把政治施壓和制裁作為破壞別國經濟和整個世界經濟秩序的工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7: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