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對毛澤東一生影響最大的人,原來是她!

[複製鏈接]

257

主題

441

帖子

1421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蟲二留 發表於 2019-12-26 09: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今天是中國人的聖誕——毛主席誕辰126周年,緬懷偉人!1910年,青年毛澤東離開韶山沖時給父親留了一首詩: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今天的我們,特別需要青年毛澤東那種一往無前的開拓精神。向偉人致敬!



文七妹(1867年2月12日—1919年10月5日),原名文素勤,又名文其美,湖南湘鄉棠佳閣人,18歲時與毛澤東的父親毛貽昌結婚。毛母待人寬厚恭讓,節儉勤勞,深得鄉人的尊敬。



1867年,在中國湖南湘鄉縣唐家坨(現名棠佳閣)的一個富裕農家降生了一個女孩,這個女孩在家族姐妹中排行第七,所以大家都叫她文七妹。當時誰也不知道這位叫文七妹的女孩竟然有一位了不起的先祖,那位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這個女孩在26年之後會生下一位更偉大的民族英雄和開國領袖——毛主席。

1885年,18歲的文七妹嫁到了僅一山之隔的韶山沖,成為了勤勞樸實農民毛貽昌的妻子,從此之後,勤勞、善良、和善的文七妹開始操持著毛家。文七妹最先曾給毛貽昌生下過兩個兒子,可惜不幸都夭折了,就在1893年她再次生下了一個男孩,這個男孩出生那一天已是冬季,但是天空卻出奇地雷雨交加,似乎在預示著這個男孩不平凡的一生。隨後,文七妹便給這個孩子起了一個不平凡的名字——毛澤東,由於前兩個兒子都夭折了,所以文七妹採取了非常措施,讓毛澤東拜七舅媽為「乾娘」,並在觀音面前許下心愿,還給毛澤東取了一個小名——石三伢子。

母親對毛澤東影響巨大


毛澤東的父親毛貽昌是一位不善於表達自己、墨守僵化的人,且非常嚴厲,性情暴躁。
同父親比較起來,給少年毛澤東影響更大更深的是他的母親。作為普通的農村婦女,文七妹一生默默地操持家務,撫養兒女,純樸善良,對窮苦人極富同情心。她經常瞞著丈夫接濟貧苦鄉親。飢荒年,窮人乞討,她更是多加布施。而丈夫是不贊成施捨的,因此夫妻為了這些事情經常發生爭吵。

母親的言傳身教深深地影響著毛澤東。
有一年冬天,毛澤東離家去學校讀書,路上遇著一個窮苦的青年,毛澤東看見他在風雪的天氣里只穿著一件單衣,冷得發抖,就主動和他寒暄,後來還脫下自己一件夾衣送給他。及至假期回家,家裡檢查他的衣服時,發現少了一件,毛澤東如實地說了出來。又有一次,舊曆年底,父親叫毛澤東去取一筆豬錢。在回家的路上,毛澤東碰見了一些衣衫襤褸的可憐人,他就把手中的現錢都給了他們。
母親十分支持毛澤東的想法


臨行前,毛澤東寫了一首詩夾在父親每日必看的賬簿里,詩是這樣寫的: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毛澤東啟程這天,父親帶著一家人:文氏和澤民、澤覃、菊妹子(毛澤東的妹妹毛澤建),把毛澤東送到塘岸上。離別時,母親深情地說:「我石三伢子是有出息的,將來是要干大事的。」

母親去世令毛澤東傷心欲絕
1919年10月4日,毛澤東正領導湖南人民開展轟轟烈烈的驅張運動。他一邊組織各驅張代表團到各地宣傳的具體事宜,一邊準備驅張的宣傳資料,忙得不可開交。正在這時,韶山家裡派人到長沙找毛澤東,給毛澤東送來一封緊急家書。
家鄉來送信的人,是毛澤東的一位堂兄。他告訴毛澤東,嬸嬸在昨天晚上就有出氣沒進氣了,所以,叔叔要我來長沙,要你和澤覃立即趕回去,晚了恐怕見不到你母親了。
毛澤東一聽,如五雷轟頂。他怎麼也不相信母親會這麼快就離開人世了。因為前兩個月,母親患淋巴腺炎,自己還回去接母親到長沙治過病,剛送回去不到兩個月,怎麼就要離我們而去了?一時間,毛澤東呆若木雞,站在房子里一動也不動。
「潤之,你還在發什麼愣?還不快收拾東西回去,不然就來不及了!」
堂兄的催促聲,使毛澤東驚醒過來。他匆匆忙忙安排了一下有關事情,就帶著小弟毛澤覃隨來送信的堂兄,跌跌撞撞地往韶山狂奔。
當時,由於韶山不通車,沒有任何交通工具,全靠兩條腿走。100來里的崎嶇山路,毛澤東他們走了一天一夜。
即便如此,當毛澤東趕回韶山時,由於送信的堂哥走了一天多的路,前後就過去了三天,這時母親已過世兩天了,按照韶山的習慣,母親早就入棺。
毛澤東緊跑急趕,還是沒有看到母親的最後一面。
面對母親的死,毛澤東百感交集,悲痛萬分。
毛澤東久久伏在母親的靈柩上,泣不成聲。
毛澤民見哥哥這樣傷悲,便勸毛澤東說:「哥,你也不要過於傷心了。你不知道,娘在臨終時,一直在呼喚著你的名字,說你為什麼還不回來。」
弟弟這麼一說,更使毛澤東心如刀絞。
當晚,毛澤東不顧旅途的勞累,拒絕所有人的勸阻,堅持守在母親的靈柩邊。
母親對自己思想的影響,不斷地在毛澤東眼前出現。這時的他完全沉浸在對母親那偉大的人格和善良的心腸的追思之中。少頃,他用筆在一張白紙上,專心致志地寫了起來。第二天早晨,來祭奠的人們,看到了毛澤東那發自肺腑的《祭母文》和兩副輓聯。
兩副輓聯,一副貼在大門口:
春風南岸留暉遠;
秋雨韶山灑淚多。
另一副則掛在母親的靈前:
疾革尚呼兒,無限關懷,萬端遺恨皆須補;
長生新學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處尋。
第一副輓聯的上聯以春風、春暉為喻,借春之長青,頌揚了母親的德澤長留人間,令兒孫永世難忘;下聯則以韶山秋雨來比喻毛澤東及兄弟們的悲哀淚之多,表達了母愛之深沉和兒子哀思之無窮。縱觀全聯,想象馳騁,神思巧運,用詞精當,對仗工整,哀惻動人。母子情深,躍然紙上。
第二聯則是表達了毛澤東自己對母親的懷念。上聯生動地描繪了母親在病危中不見長子在身旁時,那種呼喚兒子、想念兒子、關懷兒子的動人場面,訴說了毛澤東作為長子未能報答母親恩澤的感慨;下聯則抒發了母親終生信佛但不能長生的無限惋惜之情,追憶了慈母的形象和從此難見母親音容笑貌的綿綿深情和無限悲痛之意。
第二天,也是母親出殯的日子,毛澤東長跪在母親靈前,聲淚俱下地誦讀了自己用淚寫成的《祭母文》:
嗚呼吾母,遽然而死。壽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餘三,即東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三男。
育吾兄弟,艱辛備歷。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間萬萬,皆傷心史。不忍卒書,待徐溫吐。
今則欲言,只有兩端。一則盛德,一則恨偏。
吾母高風,首推博愛。遠近親疏,一皆覆載。
……
毛澤東的這篇《祭母文》,全篇記述了母親的養育深恩和盛德高風,字裡行間凝結著母慈子孝的真誠情義,也深深地追憶了母親平生對他的養育之恩,由衷地表達了他對母親的孝敬之情,更表現出了毛澤東面對自己至親至愛的人死亡的那種悲痛心情。

257

主題

441

帖子

1421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21
沙發
 樓主| 蟲二留 發表於 2019-12-26 09:06 | 只看該作者
今天是中國人的聖誕——毛主席誕辰126周年,緬懷偉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22: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