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學會選擇,成就燦爛人生

[複製鏈接]

629

主題

629

帖子

3897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89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北柒陌人 發表於 2019-12-24 14: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歲月漫長,每當我們站在人生的分叉口,總是面臨一個又一個的選擇。我們在談論某個人的成功的時候,時常會感嘆你看這個人多努力,多勤奮,所以才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卻很少有人會提及他當初的選擇是多麼正確。

人的一生其實就是在不斷地做選擇。我們小時候選擇讀哪所學校、長大了選擇做什麼職業,和什麼樣的人結婚。正是這一個個看似平常又不起眼的選擇決定了我們人生的方向,規劃了我們人生的軌跡。只有學會、重視選擇,才能更好的過好人生。

01

適合自己的選擇才是最好的選擇。

我們每個人都被時代洪流裹挾著向前,互相參考著別人的選擇來充實自己的未來圖紙。

同學在考研,我也要考,儘管已經不想再念書;朋友在考公務員我也要一起,因為大家都說公務員工作安逸,儘管我一開始的夢想是當一個女強人。

同樣的選擇對不同的人意義不同,而衡量意義的標準應該是這個選擇是否適合自己。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古人悠閑寧靜的田園生活在今天依然讓千百年後的我們心嚮往之。

陶淵明29歲時在親友的力薦下步入官場,時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等職。

但他少時受道家思想和隱逸風氣影響之深,嚮往自由,再加上官場的爾虞我詐、仕途不順和政治理想破滅,使他更加堅信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於是在經歷一次次思想鬥爭后,他最終選擇扔掉這頂烏紗帽回歸田園。歸隱生活恬靜舒適,怡然自得,正是這種心境和氛圍才讓這位隱士留下了千古詩作。

儘管漫長的隱居生活也會使其饑寒交迫,他也質疑過自己當初辭官的選擇,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不為五斗米折腰,因為他深知自己無法與腐朽的統治集團同流合污,歸隱田園才是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正是因為陶淵明當初適合自己的選擇,千百年來,他的田園,他的詩作,他的思想,他的自得,被後人千古傳唱。

所以當我們面前有兩條路時,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選擇。

02

選擇本身沒有正確和錯誤之分。

時至今日,魯迅的「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等啟世名句依然是激勵無數青年學子砥礪前行的精神支柱。

關於魯迅的故事我們都不陌生,一提起他我們總能想到當年他毅然決然棄醫從文的魄力。

魯迅當年東渡日本,本是希望能做一名醫生,救治那些被庸醫所害的病人,讓中國人能摘下「東亞病夫」這個侮辱性的稱號。

但殘酷的現實讓他深深感悟到身體上的健康是拯救不了中國人的,精神上的懦弱、麻木才是中國人最應該治的「病」。

於是他決定回國以筆杆子為武器,試圖通過文學從精神上徹底拯救中國人。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魯迅以筆代戈,奮戰一生,被後人稱為「民族魂。」

如果是在當時,其實很難去斷言魯迅當初棄醫從文的選擇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

因為假如他完成了學業,成為一代名醫,治病救人,我們就無法去衡量與以筆代戈相比這二者究竟哪一種貢獻更大。

今天,我們回望歷史,都在慶幸魯迅當初的選擇。但這並不代表當時的選擇就是正確的。

因為選擇本身是沒有正確和錯誤之分的,因為我們無法預料它所導致的結果,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通過之後的努力來讓當初的選擇變得更正確而已。很明顯魯迅做到了這一點。

03

每一個選擇都值得全力以赴。

既然選擇本身沒有正確和錯誤之分,那我們深思熟慮后就應該朝著選擇的方向堅定向前。

李時珍家族時代行醫,但那時由於民間郎中地位很低,李時珍的父親便希望李時珍讀書應考,入仕途。

李時珍不喜八股文,一心想要學醫。便向父親表決心道:「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李時珍的父親拗不過他,只得同意。

李時珍自1565年起,到茅山、湖廣、安徽、河北等地收集藥材,並拜農民、漁夫等人為師。

他行過萬里路,見過無數人,歷經27年完成了這本傳奇著作——《本草綱目》。此書是本草學集大成之作。

刊行后,很快流傳到朝鮮、日本等國,后又先後被譯成日、法、德、朝、拉丁等文字。李時珍也被後世尊為「葯聖」。

李時珍在自己命運的分叉口義無反顧地做出了選擇,更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踐行當初的誓言,完成了這本曠世奇作來造福後人。

學會選擇、做出選擇只是第一步,勇於承擔選擇背後的責任才能無愧於我們當初的選擇。

每個人都有長長的一生,但最重要的還是年輕時候最關鍵的那幾步。

在意氣風發、滿腔熱血的年紀,一定要多思考,多給自己幾個選項,雖然沒有哪條路會走的輕鬆,甚至荊棘叢生,但有的選擇會讓你走得更快,會更容易到達想要去的遠方。

重視選擇,才能過好人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2: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